张文燕
摘 要:近几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一方面为改善人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也不断影响着金融环境的稳定,因此,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对预防房地产价格波动、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理论,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传导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了当前我国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传导效应现状,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我国货币政策;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
前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房地产的需求逐年加大,这也是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的重要原因之一,房地产的高速发展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虽然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以及非货币性调控手段,但是房地产价格依然居高不下。因此,如何解决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的问题,将房价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也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一、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理论分析
(一)房地产特征。房地产作为生产生活的必需品,主要具有耐久性和不动产两个特征。这两个特征使房地产容易成为投资的对象,而且房地产往往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贬值。房地产的耐久性和不动产使其具备了资本的性质,房地产不仅仅是人民生活的一种消费品,同时也成为了金融投资的对象。就房地产的资产属性而言,房地产的价格波动远远低于其他金融产品,而且具有巨大的升值潜力,这也使得房地产成为了许多企业进行实物投资的最佳选择。另外,房地产还具有虚拟经济特征,当前我国房地产价格不仅仅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投资者的价值观念的影响,房地产价格也会随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而出现剧烈波动,近几年,我国房地产的虚拟经济特征愈加明显。
(二)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具。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的总称,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具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一般性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给总量以及信用总量进行调节的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等三种工具。(2)选择性政策工具:指央行对金融环境的某些特殊领域进行调节所采用的工具,主要包括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以及优惠利率等。(3)其他工具:主要指辅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窗口指导、道义规劝等都是都是其他货币政策的范畴。
(三)货币政策传导理论概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从货币政策的现实操作开始到最终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其间中间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相互影响关系的总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政策、金融环境以及实体经济都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涉及范围,其传导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四)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主要包括两个环节(如图2)。
图2 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示意图
第一个环节是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传导,在这一阶段,央行通过通过利率途径、信贷途径以及资产组合效应途径等政策工具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起到调节房地产价格的目的。第二个环节是房地产价格向实体经济的传导,包括消费传导以及投资传导两个方面,其中,房地产价格对消费的传导主要是通过财富效应、家庭资产负债表效应、预期效应、挤出效应以及租房收入效应等途径实现的,而房地产价格向投资的传导则主要通过直接投资效应、托宾Q效应以及企业资产负债表效应等途径实现的。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现状分析
(一)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的区域差异。由于货币政策的制定是根据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而忽视了某些地区差异性的经济发展现状,这也使得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出现区域差异。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即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在区域划分上,根据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现状将我国房地产市场划分为东部、中部以及西部。调查结果表明,东部较为发达地区的房地产投资规模远高于中西部,另外,东部地区房地产的销售面积、价格等统计数据也高于中西部。针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差异性,国家也制定了差异性的房地产发展政策,科学地调控不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
通过借助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将构建如下模型:
HP=C+αR+βM2+μ
其中,HP是房地产价格,C是消费水平,R是利率,M2是货币供应量,α、β是利率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弹性系数。然后利用模型对东中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利率、货币供应量对传导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对回归结果数据进行整理后得出以下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房地产价格的利率敏感性明显高于东西部地区;而相比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更为紧密。
表1 东中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传导的实证结果比较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的阻碍因素分析。通过上文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途径并不畅通,存在诸多的阻碍因素。首先,从家庭行为的角度分析,消费需求过旺,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且城镇居民的不断增加引起了新一轮的消费结构转型,消费者对于房地产的需求很高;居民的投资投机需求高涨,房地产作为一种简单、稳定的投资方式,也带来了大量的个人储蓄投资,从另一方面带动了房地产价格的增长。其次,很多企业追求房地产行业的高额利润,房地产开发商借助信息优势不断加快房价上涨,片面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行为也阻碍了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有效进行。另外,政府也是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重视房地产开发的短期效益,而制定与中央货币政策不统一的地方法规,不断促使房地产价格上涨;商业银行提供的巨额房地产信贷资金在保证房地产行业发展同时,却影响了市场价格导向的合理发展。
(三)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的对策建
议。首先,货币政策的制定应考虑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保证货币政策的区域性、差异性,增加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根据不同地域对利率、货币供应量、信贷等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差异,实施差异性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信贷、存款准备金等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保证房价的稳定。其次,在短期内加强其他非货币手段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由于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影响有限,难以起到真正的调控作用,因此,可以在短期内采取二套房限贷、提高首付比例、上浮按揭利率等其他手段来保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另外,必须尽快完善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不断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货币市场监督;不断提高利率工具的调控能力,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保证利率工具可以有效调控房地产价格;加快相关规范制度的建立,不断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金融体系,有效抑制当前房地产投资过热。
三、结语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过快发展给社会经济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控房地产价格、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作用。本文结合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相关理论,并对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了传导效应的传导途径不顺畅等问题,由此提出了保证货币政策的区域性、短期内加强非货币调控手段以及加快完善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等一系列建议。只有不断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通过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积极调控房地产价格,才能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斌,李庆云.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分析——基于贝叶斯估计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J].经济科学.2011,(3) :17-31.
[2] 杨兆廷,庞如超.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行业投资的影响分析——基于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的调控分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9,(1):49-54.
[3] 陈红霞,袁显平.利率政策对货币市场的“非对称性”传导[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1,26(4):25-33.endprint
摘 要:近几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一方面为改善人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也不断影响着金融环境的稳定,因此,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对预防房地产价格波动、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理论,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传导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了当前我国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传导效应现状,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我国货币政策;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
前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房地产的需求逐年加大,这也是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的重要原因之一,房地产的高速发展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虽然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以及非货币性调控手段,但是房地产价格依然居高不下。因此,如何解决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的问题,将房价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也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一、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理论分析
(一)房地产特征。房地产作为生产生活的必需品,主要具有耐久性和不动产两个特征。这两个特征使房地产容易成为投资的对象,而且房地产往往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贬值。房地产的耐久性和不动产使其具备了资本的性质,房地产不仅仅是人民生活的一种消费品,同时也成为了金融投资的对象。就房地产的资产属性而言,房地产的价格波动远远低于其他金融产品,而且具有巨大的升值潜力,这也使得房地产成为了许多企业进行实物投资的最佳选择。另外,房地产还具有虚拟经济特征,当前我国房地产价格不仅仅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投资者的价值观念的影响,房地产价格也会随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而出现剧烈波动,近几年,我国房地产的虚拟经济特征愈加明显。
(二)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具。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的总称,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具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一般性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给总量以及信用总量进行调节的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等三种工具。(2)选择性政策工具:指央行对金融环境的某些特殊领域进行调节所采用的工具,主要包括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以及优惠利率等。(3)其他工具:主要指辅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窗口指导、道义规劝等都是都是其他货币政策的范畴。
(三)货币政策传导理论概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从货币政策的现实操作开始到最终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其间中间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相互影响关系的总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政策、金融环境以及实体经济都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涉及范围,其传导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四)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主要包括两个环节(如图2)。
图2 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示意图
第一个环节是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传导,在这一阶段,央行通过通过利率途径、信贷途径以及资产组合效应途径等政策工具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起到调节房地产价格的目的。第二个环节是房地产价格向实体经济的传导,包括消费传导以及投资传导两个方面,其中,房地产价格对消费的传导主要是通过财富效应、家庭资产负债表效应、预期效应、挤出效应以及租房收入效应等途径实现的,而房地产价格向投资的传导则主要通过直接投资效应、托宾Q效应以及企业资产负债表效应等途径实现的。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现状分析
(一)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的区域差异。由于货币政策的制定是根据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而忽视了某些地区差异性的经济发展现状,这也使得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出现区域差异。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即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在区域划分上,根据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现状将我国房地产市场划分为东部、中部以及西部。调查结果表明,东部较为发达地区的房地产投资规模远高于中西部,另外,东部地区房地产的销售面积、价格等统计数据也高于中西部。针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差异性,国家也制定了差异性的房地产发展政策,科学地调控不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
通过借助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将构建如下模型:
HP=C+αR+βM2+μ
其中,HP是房地产价格,C是消费水平,R是利率,M2是货币供应量,α、β是利率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弹性系数。然后利用模型对东中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利率、货币供应量对传导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对回归结果数据进行整理后得出以下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房地产价格的利率敏感性明显高于东西部地区;而相比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更为紧密。
表1 东中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传导的实证结果比较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的阻碍因素分析。通过上文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途径并不畅通,存在诸多的阻碍因素。首先,从家庭行为的角度分析,消费需求过旺,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且城镇居民的不断增加引起了新一轮的消费结构转型,消费者对于房地产的需求很高;居民的投资投机需求高涨,房地产作为一种简单、稳定的投资方式,也带来了大量的个人储蓄投资,从另一方面带动了房地产价格的增长。其次,很多企业追求房地产行业的高额利润,房地产开发商借助信息优势不断加快房价上涨,片面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行为也阻碍了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有效进行。另外,政府也是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重视房地产开发的短期效益,而制定与中央货币政策不统一的地方法规,不断促使房地产价格上涨;商业银行提供的巨额房地产信贷资金在保证房地产行业发展同时,却影响了市场价格导向的合理发展。
(三)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的对策建
议。首先,货币政策的制定应考虑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保证货币政策的区域性、差异性,增加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根据不同地域对利率、货币供应量、信贷等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差异,实施差异性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信贷、存款准备金等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保证房价的稳定。其次,在短期内加强其他非货币手段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由于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影响有限,难以起到真正的调控作用,因此,可以在短期内采取二套房限贷、提高首付比例、上浮按揭利率等其他手段来保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另外,必须尽快完善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不断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货币市场监督;不断提高利率工具的调控能力,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保证利率工具可以有效调控房地产价格;加快相关规范制度的建立,不断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金融体系,有效抑制当前房地产投资过热。
三、结语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过快发展给社会经济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控房地产价格、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作用。本文结合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相关理论,并对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了传导效应的传导途径不顺畅等问题,由此提出了保证货币政策的区域性、短期内加强非货币调控手段以及加快完善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等一系列建议。只有不断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通过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积极调控房地产价格,才能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斌,李庆云.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分析——基于贝叶斯估计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J].经济科学.2011,(3) :17-31.
[2] 杨兆廷,庞如超.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行业投资的影响分析——基于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的调控分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9,(1):49-54.
[3] 陈红霞,袁显平.利率政策对货币市场的“非对称性”传导[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1,26(4):25-33.endprint
摘 要:近几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一方面为改善人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也不断影响着金融环境的稳定,因此,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对预防房地产价格波动、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理论,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传导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了当前我国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传导效应现状,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我国货币政策;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
前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房地产的需求逐年加大,这也是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的重要原因之一,房地产的高速发展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虽然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以及非货币性调控手段,但是房地产价格依然居高不下。因此,如何解决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的问题,将房价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也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一、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理论分析
(一)房地产特征。房地产作为生产生活的必需品,主要具有耐久性和不动产两个特征。这两个特征使房地产容易成为投资的对象,而且房地产往往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贬值。房地产的耐久性和不动产使其具备了资本的性质,房地产不仅仅是人民生活的一种消费品,同时也成为了金融投资的对象。就房地产的资产属性而言,房地产的价格波动远远低于其他金融产品,而且具有巨大的升值潜力,这也使得房地产成为了许多企业进行实物投资的最佳选择。另外,房地产还具有虚拟经济特征,当前我国房地产价格不仅仅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投资者的价值观念的影响,房地产价格也会随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而出现剧烈波动,近几年,我国房地产的虚拟经济特征愈加明显。
(二)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具。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的总称,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具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一般性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给总量以及信用总量进行调节的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等三种工具。(2)选择性政策工具:指央行对金融环境的某些特殊领域进行调节所采用的工具,主要包括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以及优惠利率等。(3)其他工具:主要指辅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窗口指导、道义规劝等都是都是其他货币政策的范畴。
(三)货币政策传导理论概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从货币政策的现实操作开始到最终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其间中间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相互影响关系的总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政策、金融环境以及实体经济都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涉及范围,其传导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四)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主要包括两个环节(如图2)。
图2 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示意图
第一个环节是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传导,在这一阶段,央行通过通过利率途径、信贷途径以及资产组合效应途径等政策工具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起到调节房地产价格的目的。第二个环节是房地产价格向实体经济的传导,包括消费传导以及投资传导两个方面,其中,房地产价格对消费的传导主要是通过财富效应、家庭资产负债表效应、预期效应、挤出效应以及租房收入效应等途径实现的,而房地产价格向投资的传导则主要通过直接投资效应、托宾Q效应以及企业资产负债表效应等途径实现的。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现状分析
(一)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的区域差异。由于货币政策的制定是根据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而忽视了某些地区差异性的经济发展现状,这也使得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出现区域差异。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即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在区域划分上,根据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现状将我国房地产市场划分为东部、中部以及西部。调查结果表明,东部较为发达地区的房地产投资规模远高于中西部,另外,东部地区房地产的销售面积、价格等统计数据也高于中西部。针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差异性,国家也制定了差异性的房地产发展政策,科学地调控不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
通过借助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将构建如下模型:
HP=C+αR+βM2+μ
其中,HP是房地产价格,C是消费水平,R是利率,M2是货币供应量,α、β是利率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弹性系数。然后利用模型对东中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利率、货币供应量对传导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对回归结果数据进行整理后得出以下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房地产价格的利率敏感性明显高于东西部地区;而相比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更为紧密。
表1 东中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传导的实证结果比较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的阻碍因素分析。通过上文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途径并不畅通,存在诸多的阻碍因素。首先,从家庭行为的角度分析,消费需求过旺,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且城镇居民的不断增加引起了新一轮的消费结构转型,消费者对于房地产的需求很高;居民的投资投机需求高涨,房地产作为一种简单、稳定的投资方式,也带来了大量的个人储蓄投资,从另一方面带动了房地产价格的增长。其次,很多企业追求房地产行业的高额利润,房地产开发商借助信息优势不断加快房价上涨,片面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行为也阻碍了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有效进行。另外,政府也是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重视房地产开发的短期效益,而制定与中央货币政策不统一的地方法规,不断促使房地产价格上涨;商业银行提供的巨额房地产信贷资金在保证房地产行业发展同时,却影响了市场价格导向的合理发展。
(三)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的对策建
议。首先,货币政策的制定应考虑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保证货币政策的区域性、差异性,增加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根据不同地域对利率、货币供应量、信贷等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差异,实施差异性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信贷、存款准备金等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保证房价的稳定。其次,在短期内加强其他非货币手段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由于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影响有限,难以起到真正的调控作用,因此,可以在短期内采取二套房限贷、提高首付比例、上浮按揭利率等其他手段来保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另外,必须尽快完善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不断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货币市场监督;不断提高利率工具的调控能力,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保证利率工具可以有效调控房地产价格;加快相关规范制度的建立,不断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金融体系,有效抑制当前房地产投资过热。
三、结语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过快发展给社会经济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控房地产价格、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作用。本文结合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相关理论,并对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了传导效应的传导途径不顺畅等问题,由此提出了保证货币政策的区域性、短期内加强非货币调控手段以及加快完善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等一系列建议。只有不断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通过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积极调控房地产价格,才能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斌,李庆云.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分析——基于贝叶斯估计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J].经济科学.2011,(3) :17-31.
[2] 杨兆廷,庞如超.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行业投资的影响分析——基于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的调控分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9,(1):49-54.
[3] 陈红霞,袁显平.利率政策对货币市场的“非对称性”传导[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1,26(4):25-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