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2014-10-17 18:03杨菊萍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盆腔炎护理

杨菊萍

摘要:目的观察腹针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抗菌、消炎治疗;治疗组采用腹针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7天为1疗程,休息3天,再行下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治疗组为9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腹针;盆腔炎;中药保留灌肠;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3-0075-02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高,病情顽固,易反复发作,同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则影响妇女的生育能力。本院妇产科于2011年1月—2013年9月,收住院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通过对其中50例采用腹针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入选患者100例,均为本科住院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50岁;病程10 h~3 a,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慢性盆腔炎症,其中1 a内行流产及引产术10例,上环术后8例,产后4例,取环术后2例,无明显诱因7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部疼痛,腰骶部酸痛,白带量增多,有异味,性生活痛等,妇科检查宫体及附件或有触痛,或增粗,或触及不规则包块等,超声检查显示盆腔积液36例,附件包块18例,输卵管增粗积水16例,30例超声检查未报异常情况,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诊断及纳入标准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1]。病史:大部分患者有急性盆腔炎病史。症状:有慢性盆腔炎疼痛症状如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于劳累、性生活及月经前后加剧。体征: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活动受限;单侧或双侧附件增厚,或条索状增粗,或有囊性肿物,有压痛。超声检查:子宫可增大,输卵管一侧或双侧增粗,或附件区有囊性肿物,或伴有子宫直肠凹积液。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2.1.1腹针腹针疗法是从中医的理、法、方、穴位出发,通过在腹部进行针刺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以治疗全身疾痛的一种新的针灸方法[2]。取穴:神阙、中腕、关元、气穴、护宫、天枢、大横、肠遗,常规消毒后用0.32 mm×40 mm毫针垂直进针至脂肪层,用捻转手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7 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 d,继续下个疗程。2个疗程评定治疗效果。

2.1.2中药保留灌肠鸡血藤20 g,蒲公英20 g,败酱草20 g,丹参20 g,赤芍20 g,炒元胡20 g,炒三棱20 g,莪术20 g,野菊花20 g,黄柏20 g,苍术20 g,苦参20 g,白花蛇舌草20 g,每2 d用1剂中药,每晚保留灌肠1次,每次浓煎取汁100 mL,温度39~41℃,7 d为1疗程,疗程同上。

2.2对照组50例患者均采用头孢呋辛1.5 g(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FH6121116)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配合0.5%甲硝唑200 mL(昆明南疆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CEF186FD50)静脉滴注1次/日,7 d为1疗程,2个疗程评定治疗效果。

3临床护理

3.1腹针的护理腹针时病室应清洁、安静、温暖。卧位安全、舒适。用75%酒精消毒进针部位,使用一次性毫针,避免交叉感染。用温灸时防止皮肤烫伤。

3.2灌肠的护理灌肠前病室应清洁、安静、温暖。使用一次性灌肠袋,避免交叉感染,嘱患者提前排空大小便,取左侧卧位,屈膝成90°,暴露臀部并抬高10~15 ㎝,液面距肛门30 ㎝,用石蜡油润滑肛管插入肛门15~20 ㎝,将药液缓慢灌入,灌肠完毕,用纱布包裹肛管缓慢拔出,患者卧床休息2 h,让药物在肠腔保留2 h以上。

3.3情感护理慢性盆腔炎患者由于长期反复慢性的下腹疼痛、月经失调,或因输卵管阻塞导致不孕,多数患者情绪低落。因此,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关心患者,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耐心、细心交谈,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对疾病的疑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介绍中药保留灌肠的优势及操作方法,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让患者配合治疗,保持乐观的情绪。

3.4饮食护理饮食对疾病的恢复很重要,饮食得当可以起到扶正祛邪的功效。嘱患者忌食生冷、寒凉、辛辣的食物。进食绿色蔬菜、富有营养宜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5做好健康教育治疗期间忌性生活,勤换内裤,保持外阴清洁。指导患者注意经期、孕期、产褥期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慎起居,避免当风受寒,勿为七情所伤,劳逸结合,增强抗病能力。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参照《实用妇产科学》慢性盆腔炎疗效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临床治愈:腰腹胀痛,白带异常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子宫附件无异常,超声检查附件炎性增粗或包块、炎性渗出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均提示较治疗前各种体征明显改善或部分消失;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4.2治疗结果见表1。

5体会

中医古籍中无盆腔炎病名记载,但根据其症,舌、脉表现、当属“带下症”、“妇人腹痛”等范畴。其临床表现多因经行产后,胞脉空虚,热毒侵入,摄生不洁,阴部手术消毒不严,邪毒侵入,卫外不固,或淋雨涉水,久居湿地,感受湿邪,热毒乘虚侵入,所致病邪,直犯阴器、胞宫、损伤冲任督带致其功能失调,发生本病。中医以审因、辨证论治,采取综合治疗,内外兼治,扶正祛邪,调节经络。而腹针具有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中药保留灌肠具有清热解毒、补气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盆腔粘连,减少盆腔炎后遗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生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综上所述本科采用腹针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4-274.

[2]薄智云.《腹针疗法》及《腹针无痛治百病》[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50.endprint

摘要:目的观察腹针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抗菌、消炎治疗;治疗组采用腹针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7天为1疗程,休息3天,再行下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治疗组为9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腹针;盆腔炎;中药保留灌肠;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3-0075-02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高,病情顽固,易反复发作,同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则影响妇女的生育能力。本院妇产科于2011年1月—2013年9月,收住院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通过对其中50例采用腹针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入选患者100例,均为本科住院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50岁;病程10 h~3 a,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慢性盆腔炎症,其中1 a内行流产及引产术10例,上环术后8例,产后4例,取环术后2例,无明显诱因7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部疼痛,腰骶部酸痛,白带量增多,有异味,性生活痛等,妇科检查宫体及附件或有触痛,或增粗,或触及不规则包块等,超声检查显示盆腔积液36例,附件包块18例,输卵管增粗积水16例,30例超声检查未报异常情况,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诊断及纳入标准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1]。病史:大部分患者有急性盆腔炎病史。症状:有慢性盆腔炎疼痛症状如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于劳累、性生活及月经前后加剧。体征: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活动受限;单侧或双侧附件增厚,或条索状增粗,或有囊性肿物,有压痛。超声检查:子宫可增大,输卵管一侧或双侧增粗,或附件区有囊性肿物,或伴有子宫直肠凹积液。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2.1.1腹针腹针疗法是从中医的理、法、方、穴位出发,通过在腹部进行针刺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以治疗全身疾痛的一种新的针灸方法[2]。取穴:神阙、中腕、关元、气穴、护宫、天枢、大横、肠遗,常规消毒后用0.32 mm×40 mm毫针垂直进针至脂肪层,用捻转手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7 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 d,继续下个疗程。2个疗程评定治疗效果。

2.1.2中药保留灌肠鸡血藤20 g,蒲公英20 g,败酱草20 g,丹参20 g,赤芍20 g,炒元胡20 g,炒三棱20 g,莪术20 g,野菊花20 g,黄柏20 g,苍术20 g,苦参20 g,白花蛇舌草20 g,每2 d用1剂中药,每晚保留灌肠1次,每次浓煎取汁100 mL,温度39~41℃,7 d为1疗程,疗程同上。

2.2对照组50例患者均采用头孢呋辛1.5 g(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FH6121116)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配合0.5%甲硝唑200 mL(昆明南疆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CEF186FD50)静脉滴注1次/日,7 d为1疗程,2个疗程评定治疗效果。

3临床护理

3.1腹针的护理腹针时病室应清洁、安静、温暖。卧位安全、舒适。用75%酒精消毒进针部位,使用一次性毫针,避免交叉感染。用温灸时防止皮肤烫伤。

3.2灌肠的护理灌肠前病室应清洁、安静、温暖。使用一次性灌肠袋,避免交叉感染,嘱患者提前排空大小便,取左侧卧位,屈膝成90°,暴露臀部并抬高10~15 ㎝,液面距肛门30 ㎝,用石蜡油润滑肛管插入肛门15~20 ㎝,将药液缓慢灌入,灌肠完毕,用纱布包裹肛管缓慢拔出,患者卧床休息2 h,让药物在肠腔保留2 h以上。

3.3情感护理慢性盆腔炎患者由于长期反复慢性的下腹疼痛、月经失调,或因输卵管阻塞导致不孕,多数患者情绪低落。因此,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关心患者,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耐心、细心交谈,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对疾病的疑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介绍中药保留灌肠的优势及操作方法,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让患者配合治疗,保持乐观的情绪。

3.4饮食护理饮食对疾病的恢复很重要,饮食得当可以起到扶正祛邪的功效。嘱患者忌食生冷、寒凉、辛辣的食物。进食绿色蔬菜、富有营养宜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5做好健康教育治疗期间忌性生活,勤换内裤,保持外阴清洁。指导患者注意经期、孕期、产褥期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慎起居,避免当风受寒,勿为七情所伤,劳逸结合,增强抗病能力。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参照《实用妇产科学》慢性盆腔炎疗效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临床治愈:腰腹胀痛,白带异常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子宫附件无异常,超声检查附件炎性增粗或包块、炎性渗出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均提示较治疗前各种体征明显改善或部分消失;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4.2治疗结果见表1。

5体会

中医古籍中无盆腔炎病名记载,但根据其症,舌、脉表现、当属“带下症”、“妇人腹痛”等范畴。其临床表现多因经行产后,胞脉空虚,热毒侵入,摄生不洁,阴部手术消毒不严,邪毒侵入,卫外不固,或淋雨涉水,久居湿地,感受湿邪,热毒乘虚侵入,所致病邪,直犯阴器、胞宫、损伤冲任督带致其功能失调,发生本病。中医以审因、辨证论治,采取综合治疗,内外兼治,扶正祛邪,调节经络。而腹针具有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中药保留灌肠具有清热解毒、补气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盆腔粘连,减少盆腔炎后遗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生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综上所述本科采用腹针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4-274.

[2]薄智云.《腹针疗法》及《腹针无痛治百病》[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50.endprint

摘要:目的观察腹针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抗菌、消炎治疗;治疗组采用腹针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7天为1疗程,休息3天,再行下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治疗组为9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腹针;盆腔炎;中药保留灌肠;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3-0075-02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高,病情顽固,易反复发作,同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则影响妇女的生育能力。本院妇产科于2011年1月—2013年9月,收住院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通过对其中50例采用腹针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入选患者100例,均为本科住院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50岁;病程10 h~3 a,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慢性盆腔炎症,其中1 a内行流产及引产术10例,上环术后8例,产后4例,取环术后2例,无明显诱因7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部疼痛,腰骶部酸痛,白带量增多,有异味,性生活痛等,妇科检查宫体及附件或有触痛,或增粗,或触及不规则包块等,超声检查显示盆腔积液36例,附件包块18例,输卵管增粗积水16例,30例超声检查未报异常情况,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诊断及纳入标准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1]。病史:大部分患者有急性盆腔炎病史。症状:有慢性盆腔炎疼痛症状如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于劳累、性生活及月经前后加剧。体征: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活动受限;单侧或双侧附件增厚,或条索状增粗,或有囊性肿物,有压痛。超声检查:子宫可增大,输卵管一侧或双侧增粗,或附件区有囊性肿物,或伴有子宫直肠凹积液。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2.1.1腹针腹针疗法是从中医的理、法、方、穴位出发,通过在腹部进行针刺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以治疗全身疾痛的一种新的针灸方法[2]。取穴:神阙、中腕、关元、气穴、护宫、天枢、大横、肠遗,常规消毒后用0.32 mm×40 mm毫针垂直进针至脂肪层,用捻转手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7 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 d,继续下个疗程。2个疗程评定治疗效果。

2.1.2中药保留灌肠鸡血藤20 g,蒲公英20 g,败酱草20 g,丹参20 g,赤芍20 g,炒元胡20 g,炒三棱20 g,莪术20 g,野菊花20 g,黄柏20 g,苍术20 g,苦参20 g,白花蛇舌草20 g,每2 d用1剂中药,每晚保留灌肠1次,每次浓煎取汁100 mL,温度39~41℃,7 d为1疗程,疗程同上。

2.2对照组50例患者均采用头孢呋辛1.5 g(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FH6121116)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配合0.5%甲硝唑200 mL(昆明南疆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CEF186FD50)静脉滴注1次/日,7 d为1疗程,2个疗程评定治疗效果。

3临床护理

3.1腹针的护理腹针时病室应清洁、安静、温暖。卧位安全、舒适。用75%酒精消毒进针部位,使用一次性毫针,避免交叉感染。用温灸时防止皮肤烫伤。

3.2灌肠的护理灌肠前病室应清洁、安静、温暖。使用一次性灌肠袋,避免交叉感染,嘱患者提前排空大小便,取左侧卧位,屈膝成90°,暴露臀部并抬高10~15 ㎝,液面距肛门30 ㎝,用石蜡油润滑肛管插入肛门15~20 ㎝,将药液缓慢灌入,灌肠完毕,用纱布包裹肛管缓慢拔出,患者卧床休息2 h,让药物在肠腔保留2 h以上。

3.3情感护理慢性盆腔炎患者由于长期反复慢性的下腹疼痛、月经失调,或因输卵管阻塞导致不孕,多数患者情绪低落。因此,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关心患者,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耐心、细心交谈,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对疾病的疑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介绍中药保留灌肠的优势及操作方法,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让患者配合治疗,保持乐观的情绪。

3.4饮食护理饮食对疾病的恢复很重要,饮食得当可以起到扶正祛邪的功效。嘱患者忌食生冷、寒凉、辛辣的食物。进食绿色蔬菜、富有营养宜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5做好健康教育治疗期间忌性生活,勤换内裤,保持外阴清洁。指导患者注意经期、孕期、产褥期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慎起居,避免当风受寒,勿为七情所伤,劳逸结合,增强抗病能力。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参照《实用妇产科学》慢性盆腔炎疗效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临床治愈:腰腹胀痛,白带异常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子宫附件无异常,超声检查附件炎性增粗或包块、炎性渗出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均提示较治疗前各种体征明显改善或部分消失;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4.2治疗结果见表1。

5体会

中医古籍中无盆腔炎病名记载,但根据其症,舌、脉表现、当属“带下症”、“妇人腹痛”等范畴。其临床表现多因经行产后,胞脉空虚,热毒侵入,摄生不洁,阴部手术消毒不严,邪毒侵入,卫外不固,或淋雨涉水,久居湿地,感受湿邪,热毒乘虚侵入,所致病邪,直犯阴器、胞宫、损伤冲任督带致其功能失调,发生本病。中医以审因、辨证论治,采取综合治疗,内外兼治,扶正祛邪,调节经络。而腹针具有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中药保留灌肠具有清热解毒、补气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盆腔粘连,减少盆腔炎后遗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生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综上所述本科采用腹针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4-274.

[2]薄智云.《腹针疗法》及《腹针无痛治百病》[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50.endprint

猜你喜欢
盆腔炎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综合护理干预对盆腔炎患者的影响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妇科千金片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盆腔炎非小事! 详解4个常见的盆腔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