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胜平
关键词:中药;针刺;面瘫
中图分类号:R745.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3-0044-01
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属于中医的“面瘫”、“口眼歪斜”等范畴,现代医学则命名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临床症状为单侧面神经麻痹和面部肌肉瘫痪。该病起病急、发病迅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院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了42例面瘫患者,其中22例采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的42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0~65岁,平均(37.2±5.8)岁;病程1~4 d。治疗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21~62岁,平均(36.5±5.1)岁;病程1~5 d。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比较。
1.2诊断标准(1)患者发病突然,在发病前伴有受凉、受潮或者吹风史。(2)侧眼睑观察中发现不可以完全闭合,出现流泪、额纹消失等现象,不可以蹙眉。(3)鼻唇沟和常人相比,出现明显的变浅、平坦现象,且伴有口角低、向健侧牵引。(4)患者由于损害部位的不同,伴有舌前味觉障碍、听觉下降以及泪液减少,部分患者耳道和耳廓部位出现感觉障碍或者疱疹。
1.3纳入标准(1)经诊断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病程没有超过1~5 d;(2)不是由于脑干病变、颅脑外伤以及腮腺病变等原因而导致的面瘫。
1.4治疗方法取穴以患者受阻阳明经为主,选择手足太阳经为辅,针刺时采取局部进取和循经远取两种方法结合。穴位取阳白透、鱼腰、四白、太阳、下关以及合谷、神庭、足三里,如果患者出现迎风流泪则加患侧睛明。进针应当快速,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7日为1疗程,2个疗程之间应间隔休息3 d,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中药处方:小白附子10 g,僵蚕12 g,当归5 g,归风6 g,全蝎5 g,蜈蚣2条,灸甘草6 g,天麻12 g,板蓝根12 g。每日1剂,煎服食用,分2次服,15 d为1个疗程,在2个疗程间休息3 d,连续服用2个疗程,如果患者在此期间已经治愈,则可以停止服用。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观察患者皱眉、鼻炎、动鼻翼以及微笑、吹哨、鼓腮等几个自主动作,患侧如果和健侧基本相同的判定为3分,运动出现减弱的判定为2分,轻微运动和完全不能自主运动的分别判定为1分和0分,共6项[2]。痊愈:患者症状、体征等消失,面肌功能得到恢复,观察两侧对称,积分达到17~20分;好转:患侧症状和体征没有完全恢复,但改善明显,两侧对称,积分达到10~16分;无效:患者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积分未达到9分。
2.2治疗结果见表1。
3讨论
中医认为,面瘫患者多是由于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入阳明、少阳,从而造成经气不畅,静脉失氧,肌肉缓慢不收而引起的病症,根据中药辨证原则祛风通络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成就,具备阴阳调和、疏经通络的疗效,能够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提高神经兴奋性,提高患者抗病能力。针刺面部腧穴能够起到疏通局部经络气血,对于远端腧穴则具有补益气血功效,还能够濡养经筋、祛邪通络。小白附子辛散,具备祛风化痰功效,尤其擅长治头面之风,僵蚕、全蝎的主要功能在于祛风止痉,蜈蚣则可以祛风通络,天麻又名“祛风草”,有突出的祛风止痉作用,灸甘草具有良好的缓急功效,诸药合用,能够通经络、止痉挛[3]。采用中药联合针刺辨证疗法治疗面瘫,能够起到协同作用,促进患者机体内在功能迅速被激活,从而有效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对于疾病好转或者痊愈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雷征,刘晋.针灸治疗面瘫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11,13(4):89-91.
[2]蒋建玲,胡春.中医治疗面神经炎的进展[J].光明中医.2011,51(8):102-104.
[3]王建,石爱华,王鸿雁.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61(16):54-56.endprint
关键词:中药;针刺;面瘫
中图分类号:R745.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3-0044-01
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属于中医的“面瘫”、“口眼歪斜”等范畴,现代医学则命名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临床症状为单侧面神经麻痹和面部肌肉瘫痪。该病起病急、发病迅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院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了42例面瘫患者,其中22例采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的42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0~65岁,平均(37.2±5.8)岁;病程1~4 d。治疗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21~62岁,平均(36.5±5.1)岁;病程1~5 d。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比较。
1.2诊断标准(1)患者发病突然,在发病前伴有受凉、受潮或者吹风史。(2)侧眼睑观察中发现不可以完全闭合,出现流泪、额纹消失等现象,不可以蹙眉。(3)鼻唇沟和常人相比,出现明显的变浅、平坦现象,且伴有口角低、向健侧牵引。(4)患者由于损害部位的不同,伴有舌前味觉障碍、听觉下降以及泪液减少,部分患者耳道和耳廓部位出现感觉障碍或者疱疹。
1.3纳入标准(1)经诊断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病程没有超过1~5 d;(2)不是由于脑干病变、颅脑外伤以及腮腺病变等原因而导致的面瘫。
1.4治疗方法取穴以患者受阻阳明经为主,选择手足太阳经为辅,针刺时采取局部进取和循经远取两种方法结合。穴位取阳白透、鱼腰、四白、太阳、下关以及合谷、神庭、足三里,如果患者出现迎风流泪则加患侧睛明。进针应当快速,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7日为1疗程,2个疗程之间应间隔休息3 d,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中药处方:小白附子10 g,僵蚕12 g,当归5 g,归风6 g,全蝎5 g,蜈蚣2条,灸甘草6 g,天麻12 g,板蓝根12 g。每日1剂,煎服食用,分2次服,15 d为1个疗程,在2个疗程间休息3 d,连续服用2个疗程,如果患者在此期间已经治愈,则可以停止服用。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观察患者皱眉、鼻炎、动鼻翼以及微笑、吹哨、鼓腮等几个自主动作,患侧如果和健侧基本相同的判定为3分,运动出现减弱的判定为2分,轻微运动和完全不能自主运动的分别判定为1分和0分,共6项[2]。痊愈:患者症状、体征等消失,面肌功能得到恢复,观察两侧对称,积分达到17~20分;好转:患侧症状和体征没有完全恢复,但改善明显,两侧对称,积分达到10~16分;无效:患者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积分未达到9分。
2.2治疗结果见表1。
3讨论
中医认为,面瘫患者多是由于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入阳明、少阳,从而造成经气不畅,静脉失氧,肌肉缓慢不收而引起的病症,根据中药辨证原则祛风通络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成就,具备阴阳调和、疏经通络的疗效,能够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提高神经兴奋性,提高患者抗病能力。针刺面部腧穴能够起到疏通局部经络气血,对于远端腧穴则具有补益气血功效,还能够濡养经筋、祛邪通络。小白附子辛散,具备祛风化痰功效,尤其擅长治头面之风,僵蚕、全蝎的主要功能在于祛风止痉,蜈蚣则可以祛风通络,天麻又名“祛风草”,有突出的祛风止痉作用,灸甘草具有良好的缓急功效,诸药合用,能够通经络、止痉挛[3]。采用中药联合针刺辨证疗法治疗面瘫,能够起到协同作用,促进患者机体内在功能迅速被激活,从而有效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对于疾病好转或者痊愈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雷征,刘晋.针灸治疗面瘫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11,13(4):89-91.
[2]蒋建玲,胡春.中医治疗面神经炎的进展[J].光明中医.2011,51(8):102-104.
[3]王建,石爱华,王鸿雁.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61(16):54-56.endprint
关键词:中药;针刺;面瘫
中图分类号:R745.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3-0044-01
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属于中医的“面瘫”、“口眼歪斜”等范畴,现代医学则命名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临床症状为单侧面神经麻痹和面部肌肉瘫痪。该病起病急、发病迅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院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了42例面瘫患者,其中22例采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的42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0~65岁,平均(37.2±5.8)岁;病程1~4 d。治疗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21~62岁,平均(36.5±5.1)岁;病程1~5 d。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比较。
1.2诊断标准(1)患者发病突然,在发病前伴有受凉、受潮或者吹风史。(2)侧眼睑观察中发现不可以完全闭合,出现流泪、额纹消失等现象,不可以蹙眉。(3)鼻唇沟和常人相比,出现明显的变浅、平坦现象,且伴有口角低、向健侧牵引。(4)患者由于损害部位的不同,伴有舌前味觉障碍、听觉下降以及泪液减少,部分患者耳道和耳廓部位出现感觉障碍或者疱疹。
1.3纳入标准(1)经诊断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病程没有超过1~5 d;(2)不是由于脑干病变、颅脑外伤以及腮腺病变等原因而导致的面瘫。
1.4治疗方法取穴以患者受阻阳明经为主,选择手足太阳经为辅,针刺时采取局部进取和循经远取两种方法结合。穴位取阳白透、鱼腰、四白、太阳、下关以及合谷、神庭、足三里,如果患者出现迎风流泪则加患侧睛明。进针应当快速,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7日为1疗程,2个疗程之间应间隔休息3 d,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中药处方:小白附子10 g,僵蚕12 g,当归5 g,归风6 g,全蝎5 g,蜈蚣2条,灸甘草6 g,天麻12 g,板蓝根12 g。每日1剂,煎服食用,分2次服,15 d为1个疗程,在2个疗程间休息3 d,连续服用2个疗程,如果患者在此期间已经治愈,则可以停止服用。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观察患者皱眉、鼻炎、动鼻翼以及微笑、吹哨、鼓腮等几个自主动作,患侧如果和健侧基本相同的判定为3分,运动出现减弱的判定为2分,轻微运动和完全不能自主运动的分别判定为1分和0分,共6项[2]。痊愈:患者症状、体征等消失,面肌功能得到恢复,观察两侧对称,积分达到17~20分;好转:患侧症状和体征没有完全恢复,但改善明显,两侧对称,积分达到10~16分;无效:患者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积分未达到9分。
2.2治疗结果见表1。
3讨论
中医认为,面瘫患者多是由于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入阳明、少阳,从而造成经气不畅,静脉失氧,肌肉缓慢不收而引起的病症,根据中药辨证原则祛风通络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成就,具备阴阳调和、疏经通络的疗效,能够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提高神经兴奋性,提高患者抗病能力。针刺面部腧穴能够起到疏通局部经络气血,对于远端腧穴则具有补益气血功效,还能够濡养经筋、祛邪通络。小白附子辛散,具备祛风化痰功效,尤其擅长治头面之风,僵蚕、全蝎的主要功能在于祛风止痉,蜈蚣则可以祛风通络,天麻又名“祛风草”,有突出的祛风止痉作用,灸甘草具有良好的缓急功效,诸药合用,能够通经络、止痉挛[3]。采用中药联合针刺辨证疗法治疗面瘫,能够起到协同作用,促进患者机体内在功能迅速被激活,从而有效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对于疾病好转或者痊愈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雷征,刘晋.针灸治疗面瘫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11,13(4):89-91.
[2]蒋建玲,胡春.中医治疗面神经炎的进展[J].光明中医.2011,51(8):102-104.
[3]王建,石爱华,王鸿雁.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61(16):54-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