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色彩舞动时代的画卷 传承两岸文化一脉亲情—— 记台湾女画家吴和珍画展

2014-10-17 08:40张新声
统一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油画画家色彩

■ 张新声

台湾女画家吴和珍系北京新华书画院特聘画家,1982年就读于台湾“国立艺龙学院”美术系,1995年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随著名画家景玉书教授研习油画,并获硕士学位。先后在台北“首都艺术中心”举办“大陆记游”个人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台湾文化风情画展”,获得海峡两岸观众和同行的好评,被誉为具有文化意识的优秀艺术家。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曾给予其作品高度评价。多年来,她执着追求艺术创作,并积极推动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其极具文化精神和乡土情怀的油画受到各界人士的喜爱。近日,吴和珍在北京新华书画院举办个展,给北京多彩的春天增添几分绚丽的色彩。

吴和珍的台湾风情画,为我们形象生动地了解、认识台湾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开启了一个窗口,在两岸文化交流日益广泛深入的今天,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第一位台湾籍硕士研究生、海峡两岸共同培养起来的艺术家,她用自己的画笔展现台湾的乡土风情文化,并将作品在祖国大陆展出,是一件十分有意义值得庆贺的事情。

在吴和珍的作品中,用一种浓烈、炽热、明朗的笔触去描摹她所熟悉的台湾民间生活,橙黄、靛蓝、殷红、翠绿……炫丽的色彩相互交织,组成了一幅幅迷人的台湾风情画,将普通民众的饱满生命力和对生活积极热情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导师景玉书先生指出,从她的作品所刻画的亚热带那灿烂夺目的阳光、万物勃发的生命律动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画家对生活火一样的热情及乐观向上的人生理念。

从吴和珍的画作中,看到了充满金色的阳光和劳动者的民谣似的台湾。也许有人认为画中提供视觉上的愉悦多于心灵上的沉思,那是由于画家是以微笑注视生活、从现实中抽离出温馨的回忆,将苦涩、不美与不安的潜质淘汰了,像个单纯的孩子似的将心中的喜悦与观众分享的缘故。吴和珍的台湾风情组画,吸取了多种文化养分却仍具有鲜明的台湾地域特色和艺术家的个性色彩,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把它看作是海峡两岸美术教育中断几十年来首次交流的最初成果。

这次展出的二十多幅作品,是吴和珍近年来潜心创作的,题材全部表现台湾的风土人情及社会变革。作品色彩斑斓艳丽、人物刻画夸张多变,人文气息浓郁,文化内涵丰富。作品以独特的视角表现了深厚文化底蕴的现代文明,传达出一种真诚、自然、浓烈的乡情。画面色彩的运用极具个性,强烈、高纯度、带有装饰意味的大色块,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加之纯真稚拙的绘画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台湾的宿命》系列、《侗族娶亲》、《惠安女》、《山地人》等作品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首先是光。炽热的阳光驱散了阴影,洋溢着热力,传递着欢乐,制造了空间与呼吸,使连绵起伏的山峦和土地像绿宝石、红玛瑙般闪耀,使竹庐茅社满壁生辉,使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而忙碌的劳动者的生活场景节日似的辉煌。纯净而明艳的色彩,源于南方大自然的丰富强烈,也是吴和珍对生活的火热情怀的外化。物与我、自然形象的客观描绘与情绪的直觉宣泄的矛盾在画景中已合二而一了。由于画家在全景式的构图中,对所有的景物采取略为倾斜的纵深走向,大色块亦非单纯的勾线平涂,而是运笔随情绪和材质的变化而变化,色彩层层覆盖交织,透明而厚实,既揉合了民间艺术五彩缤纷的特质和富贵吉祥的情调,又避免其平面性与立体感的缺乏。

吴和珍的油画立足于东方而不排斥西方,定位于现代而不拒绝传统,扎根于本土而不忘世界,以明朗的造型和浓烈的色彩创构了鲜明的个人画风。学油画的她并没有追随任何西方画派,以独特的视角打造了一批又一批民风民情画,引起台湾和祖国大陆美术界的关注。她深深地眷恋着这片土地,对山地民谣、舞蹈、小调迷醉如痴。她的画面处处洋溢着喜庆吉利的气氛,从今日喧腾的生活到昨日风俗的庙会,无不凝聚着画家的本土意识与追求。这一系列作品组成了一幅当代台湾的“清明上河图”。她的作品不同于祖国大陆学院派油画的“灰调”,也不同于西方表现派油画的压抑,有着独特的民俗喜娱情调,是很有代表性的当代台湾油画。这不仅在题材上具有新意,在艺术形式上更有大胆创新,预示着本土油画道路十分广阔的前景。

吴和珍不仅对台湾文化如此热衷,而且对整个中华文化都深有领悟,她的个展即印证了这点。若干年后这些作品将成为后代寻根者的向导,其历史意义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但愿有更多的画家能像吴和珍一样,走出西方文化的怪圈,回到本土文化,回到母体文化,回到艺术的精神层面上来,为本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做出贡献。唯有如此,才能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未来。

猜你喜欢
油画画家色彩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酷炫小画家
神奇的色彩(上)
《岁月长又长》(油画)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