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奇
改革开放之初,东莞曾以发展速度名闻天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东莞率先实现由单纯追求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转变。提炼“创新驱动质量引领”东莞城市质量精神,以改革创新促进发展质量提升,推动东莞速度向东莞质量转变、制造强市向质量强市跨越,走出了一条具有东莞特色的以质量引领转型升级之路。
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十二五”以来年度最高增速,达到5490亿元,同比增长9.8%,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5%,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4%和18.6%,GDP能耗下降4.25个百分点。
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关系
2014年9月16日,在东莞市质监局全国质量月新闻媒体座谈会上,罗晓勤局长作了《树立质量标杆,打造东莞经济升级版》主题发言,全面阐述了东莞以质量工作引领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会后,本刊记者专访了罗晓勤局长。
记者:东莞确立“创新驱动质量引领”的城市质量精神,提出推动发展观念改变,突出质量优先地位,东莞的具体做法是什么?如何体现质量优先?
罗晓勤:我们推动“东莞速度”向“东莞质量”转变,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关系,树立“质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生命线”理念,走以质取胜、质量优先的发展道路,把质量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为突出的优先地位,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全领域。在政策导向、工作机制、品牌带动、标准引领等领域大胆探索创新。
首先,把质量强市定位为市政府“一把手”工程;将“质量竞争力指数”、“技术标准指数”、“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食品生产环节抽验合格率”等质量指标纳入镇街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年度考核内容,建立考核问责机制;设立“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率全省之先落实财政保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经费;实行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事项“一事一议”制度;构筑了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1+4+3”政策体系。
第二,把名牌带动战略作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的重要抓手,从商标注册、财政奖励、政府服务等方面支持引导企业创建品牌。东莞拥有广东省名牌198个、名牌名标共计580个,位居地级市前列。虎门休闲服装和长安五金模具成为“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两大行业,形成了品牌示范中心效应;11家企业获得政府质量奖,5家企业列入省重点支持大型骨干企业目录。
第三,大力推进标准化基础性工作,标准化成果、技术标准示范、标准化人才培训、贸易壁垒预警等机制建设不断深化,作用日益明显。在LED、装备制造、高端电子信息等产业推广采标和制修订标准工作,在电子商务、城市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探索建立标准体系路线图,引导产业集群企业结成技术联盟,建立12个产业联盟,制定联盟标准76项,填补多个标准空白。
安全是质量工作的底线
记者:2012年7月,东莞市作为广东省唯一的地级市试点城市,率先启动电梯安全监管改革。两年过去了,东莞在电梯安全监管乃至特种设备监管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实践?取得哪些成功经验?
罗晓勤:质量安全是质量工作的底线。随着经济社会总量增加,以强化行政手段为主的传统质量监管模式弊端日益凸现。东莞在用特种设备总量13万余台,在编监管人员不到10个,如何解决人少事多矛盾,提高质量安全监管有效性?作为全国电梯安全监管改革试点,东莞导入先进监管理念,试行电梯维保体制、检验体制、安全责任险体制改革,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整合社会监管力量,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目前,有6.7万台电梯完成“使用权者”确认,5.2万台电梯购买责任险,全市80%住宅维修资金用于电梯维修改造,电梯安全形势稳定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电梯改革经验推广到大型游乐设施等重点特种设备监管甚至产品质量监管领域。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明确“使用权者”首负责任,破解电梯安全主体责任不明难题。确立了主要以物业管理公司为代表的电梯“使用权者”制度。“使用权者”从此接手物业前就认真验收电梯安全状态,充分考虑市场口碑选择维保公司,并安排专人监督维保质量。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建立以电梯制造企业为主体的维保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梯维保市场混乱、无序竞争的状况。
——建立电梯责任险制,破解电梯安全事故救助难题。以往发生电梯安全事件,由于涉及使用管理者、维保单位、制造单位和乘客等多方因素,受害者救治和赔付往往成为十分棘手的问题。我们引入电梯安全责任险,发生安全事故后,保险公司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和赔付,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受害者权益,在源头消除了矛盾扩大化风险。社会保险也成为一种监督制约力量,倒逼相关责任方认真履行安全责任。
——借助住宅维修资金,破解电梯维修经费难题。电梯维修、改造资金一直是个难题.因为缺乏维修经费,许多电梯“带病运行”。东莞老旧电梯多,问题就更为突出。我们协调各相关方,改革申领住宅维修资金陈旧制度,突出电梯维修、改造经费的优先地位,及时解决了一些困扰已久的安全隐患。
大力推动质量治理能力现代化
记者:东莞质监工作有很多创新,在打造质量保障平台、加快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像“检测资源联盟”“质汇网”“行政审批首席官制度”等等,亮点纷呈,请罗局长介绍一下这方面情况。
罗晓勤:以检测、认证为代表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发挥着技术基础性作用,行政服务效率提升则唱响务实为民生旋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以打造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检测资源联盟、推进政务集成化信息化为抓手,大力推动质量治理能力现代化。
——公共检测平台提供转型升级技术支撑。建成信息技术设备、纸制品、国家半导体光源产品(LED)3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同时积极申报筹建模具产品国检中心。一是汇聚高端科技人才。聘请工程院士甘子钊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中山大学王钢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邱玉桂教授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造纸科学与技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柴欣生博士等一批高端人才为国检中心发展出谋划策,并以项目合作、顾问、联盟、交流等方式聚集各行业学术带头人和技术专家、骨干,开展系列科技服务活动;二是提供公共检测技术服务。作为广东省LED路灯标杆测试主要参与单位的LED国检中心,获得广东省LED照明产品标杆体系评测5类产品授权,为佛山照明、雷曼光电等国内著名LED照明企业提供产品质量评价服务,与SGS合作开展一站式检测服务,省内LED企业一次检测、国内外双重认可。纸制品国检中心是目前国内检测项目最齐全、检验设备最先进的造纸及纸制品权威研究型检测中心,检测能力覆盖行业95%以上产品,与东莞玖龙纸业、理文造纸等龙头企业合作,从原材料到产品常规性检测提供检测技术服务;三是打造科技研发平台。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项目、火炬计划等项目,建立了国内首个LED路灯户外测试场,申请户外自动测试车等16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直接参与修制订9项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42项地方标准,协助459家企业申报130项LED地方标准。
——检测资源联盟打造行业发展新型航母。提出“质量技术服务外包”理念,借鉴B2B电商运营模式,以政府、商业检测机构和院校、企业实验室为基础,建立国内首个综合性检测资源联盟,在整合行业资源、强化行业自律和推动行业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推动建立检测资源联盟。注册服务提供商达60余家,整合12万项检测资源,涵盖政府实验室、第三方私营实验室、企业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等实验室,建立质量技术服务数据库;二是打造质汇网。集中向社会展示服务项目和服务能力,为质量技术服务买卖双方建立便利、直观的沟通合作平台。门户访问量突破30000次,网络搜索信息量超600万条。联盟成员通过“质汇网”相互提供质量技术服务约1000批次,培训人数超2000人次,质汇网专家库人才为天意电子、勤上光电等企业攻克系列技术难题;三是建立质汇网信用评价、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恶性竞争和违规经营现象,规范成员单位检测行为,杜绝行业潜规则。明确“独立第三方”生命线地位,推动联盟成员去行政化和去企业化。与此同时,创设标志、申请商标保护、统一对外宣传,树立联盟品牌形象。
——集成化信息化平台提升行政服务质量。压减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优化审批服务,对症下药集中诊治多头管理导致的审批权限分散、效率低下两大“硬伤”。一是打造集成化政务中心,将分散在业务科室的9大项行政审批事项和相关社会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剥离业务科室审批职能,而且由局长直接授权政务中心主任对部分不需要现场审查的行政审批及管理事项进行核准,消除“批管一体”带来的廉政隐患,使群众能够“一个窗口办事”和“一次办完多件事”。同时建立行政审批业务联络员制度,加强审批、监管部门信息共享,切实解决“重审批、轻监管”和“以批代管”、“不批不管”等问题,为实现审批简便规范、监管到位有力提供了体制保障;二是建设网上办事大厅。推行网上审批,推出微信、二维码等受理方式,整合日常监管和行政审批等后台数据库,打造界面亲和的应用门户。政务中心承接事项实现百分之百压减办事环节、百分之百提高办事效率和百分之百缩短办事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