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韵++杨传捷
【摘 要】通过对产品质量检测方式以及三方检测机构考核管理等方面的探讨,介绍了目前某电信运营商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合作管理模式,研究了第三方检测机构在电信运营商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分析了目前电信运营商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管理模式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了AB送检和月度考核管理这2种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方式,通过实践证明了合理运用AB送检和月度考核等管理方式,能有效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检测效率。
【关键词】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 AB送检 月度考核 季度付款管理
中图分类号:F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4)-17-0078-05
1 引言
1.1 背景
我国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对网络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运行的稳定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通信产业升级起到了主导作用,通信产业升级加快的同时要求产品升级的速度与之相匹配。技术越先进,要求产品的精度、技术性就越强,而通信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通信网络运行的稳定性,产品质量若出现问题,重者中断通信,引起客户数据丢失,失去客户的信任,使公司形象受损;轻者通信质量下降,影响用户感知,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下降。
近年来,电信运营商采购工作越来越集中化,集中化采购降低了大量采购的成本,也使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随着采购成本的不断下降,不少供应商为了获取订单而出现“道德风险”,心存侥幸,采取牺牲质量来降低成本的方式,提供质量不过硬的产品给电信运营商,给电信运营商网络建设和市场运营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因此通信产品质量问题引起了电信运营商极大的关注,如何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保障产品和网络质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1.2 第三方检测简介
如何为企业输入质量合格的产品,从采购前端把控产品质量,一直是电信运营商不断探索的问题。近几年,电信运营商不断地加大通信产品质量的管控力度,但人员队伍的专业素质、自有检测设备、检测环境等条件均无法达到专业检测机构的水平,为了更好地把好质量关,电信运营商引入了第三方检测机构。
第三方检测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客观性等优点,它们有专业的检测资质,专业的检测设备和检测实验室,可以出具具有法律效力或业界认可的检测报告。同时,电信运营商以合同的形式制约第三方检测机构,使得它与供应商存在某种“对立”的关系,所以它不会刻意维护供应商的利益,保证了检测工作在一开始就具有独立性。
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于运营商加强质量管理意义重大,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既弥补了运营商自身检测实力的不足,又确保了检测结果的权威性,为运营商对供应商的后续处理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同时,第三方检测机构也是运营商的重要合作伙伴,他们共同的目标是通过质量检测,把好质量关,防止产品带病入网或进入市场。
第三方检测机构主要协助电信运营商对抽检的产品进行检测,判断产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通常情况下,电信运营商对到货产品进行抽样自检,自检完成后,质量检测小组和供应商共同在自检报告上面签字确认,并由质量检测人员将样品进行封样送检,不同类型的产品将送往对应的权威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对送检样品进行检测并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将成为判定产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的依据。若出现质量问题,电信运营商将通知供应商停止发货,并对出现问题的产品进行更换,防止产品带病入网。
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结果决定着产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所以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很重要,虽然他们是运营商的合作伙伴,原则上在检测时是保持中立的态度,检测能力也毋庸置疑,检测结果应该是客观属实的,但也不能排除少数因检测机构自身失误或是因检测机构人员被供应商腐蚀造成检测结果失实的情况。同时,电信运营商希望产品入网前尽量都先进行到货检测以判断产品是否有质量问题,所以第三方检测的时效性也很重要。因此,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需要电信运营商对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适当的管理。
2 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现状
2.1 运营商对第三方检测管理的现状
通过之前的阐述,运营商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的目标在于通过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管理,有效避免其因自身检测失误或人员被供应商腐蚀造成检测结果失实的风险,从而确保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及时正确掌握运营商购买产品的质量好坏,去劣存优,防止产品带病入网,最终确保网络质量。
目前各省级运营商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省级运营商对第三方检测机构基本没有监管,对其听之任之,对检测结果没有疑议,直接采纳。此外大部分运营商对第三方检测的时间都没有规定。总部集团公司以及少部分省级运营商对第三方检测机构采用后评估的方式进行管理,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服务采取年度打分的方式,每月对其服务情况进行一次打分,年终再根据每月的评分情况汇总成年度综合评分,年度综合评分的结果可以用于下一年第三方检测服务的采购。
2.2 目前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上述这种年度考评的管理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第三方检测机构,给予其一定的威慑,但是这种管理方式过于单一,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威慑作用,但不能有效防止少数检测机构人员被供应商腐蚀,造成检测结果失实(比如本来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检测结果为合格)的情况。此外,上述管理方式对第三方检测机构时效性的要求也较低,有时会造成第三方检测不及时,出现检测结果出具后产品已经入网使用的情况。同时这种管理方式属于事后评估,评估的结果并不影响当前检测机构的利益,只能影响后续采购,对检测机构的制约与威慑都不够大。
为解决上述问题,某省级运营商通过2年的第三方检测管理实践,结合其他服务类供应商的管理方式,制定出了检测样品AB送检和第三方检测机构考核2种管理方案,加大了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管理力度,从而提高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制约,提升其管理水平,尽可能地保障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endprint
3 两种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方案
3.1 AB送检方案
为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力度,降低因第三方检测机构被供应商腐蚀而造成检测结果失实的风险,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某省级运营商提出检测样品“AB送检”方案。
AB送检方案是指产品在进行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样时,不同于以往每到一批样品只送一家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方式,而是根据送样规则和产品重要程度,可单独送往A检测机构或B检测机构,也可同时送往AB两个检测机构同时进行检测。同一批产品可进行2倍抽检,并且由不同检测机构同时进行检测,各检测机构相互印证检测结果,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AB送检方案的优势在于:由于送检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这样可有效防止单一检测机构容易被供应商腐蚀,或是由于单一检测机构操作失误,造成检测结果失实的情况发生。但是如果每批次样品都抽取2倍样品进行AB送检,虽然增强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但也增加了检测成本。因此,某省级运营商制定了以下具体AB送检方案以保证在成本增加不大的情况下依然可保障大部分产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在有限的检测成本之下最大限度地执行AB送检方案,某省级运营商内部各部门以及各专业中心的专家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从产品的价值、检测成本、产品重要性等几个维度对产品进行分类,将产品的质量检测级别分为高、中、一般3个等级,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产品检测级别分类维度
产品价格:指产品销售价格。由于很多检测是破坏性检测,产品价格越高,检测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受到公司运营成本的约束,价格越高的产品,检测给公司成本造成的影响也越大,因此产品价格越高得分越低。
产品检测成本:指检测机构对单产品检测收取的检测费用。主要根据往年检测机构的报价。产品检测成本越高,得分越低。
产品重要性:指该产品对网络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产品重要性越高越应该加强检测,得分越高。
本文采用了模糊综合评判法来确定各维度相应的权重,然后根据产品的历史价格,产品的历史检测成本以及专家综合意见进行打分,最终将产品的质量检测级别分为高、中、一般3个等级。评级越高的更应该进行AB送检。
此外,对总部集团公司或其他省市公司已经查出的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实施AB同时送检,新入围供应商由于不清楚其产品质量是否可靠,也实行AB同时送检。具体的送检方案如下:
(1)质量检测等级为高的产品进行AB同时检测;
(2)质量检测等级为中或一般的产品进行A或B单个检测机构随机送检;
(3)任何产品(包括检测等级为高、中、一般)在总部运营商或者各个省级运营商发现质量问题后也进行一定时期AB同时送检;
(4)公司内部各单位有效投诉产品(有效投诉产品指投诉后经质量投诉处理小组确认为疑似质量问题的产品),实施AB同时送检;
(5)之前未在某省级运营商供过货的新入围供应商产品实施AB同时送检。
AB送检规则兼具随机性与准确性。由于有2个(或以上)检测机构可参与检测,且送检具有随机性,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供应商与单个检测机构合作造成检测结果失实的风险。同时AB送检规则也兼具准确性,由于有2个(或以上)检测机构可参与检测,2个检测机构检测结果可以相互印证,故避免了由于单个检测机构操作失误造成检测结果失实的风险。
某省级运营商在2012年实施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后,有4起质量问题因第三方检测机构自身检测操作失误或是其他原因造成检测结果失实(申请复检后,相同样品复检结果不一致),而在实行AB送检规则后,2013年某省级运营商仅有1起因检测结果失实而造成的质量问题,2014年至今未发现有检测结果失实的案例。
3.2 第三方检测机构月度考核管理机制
为加强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约束,增强第三方检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样品返回的及时性等,某省级运营商结合总部集团公司月度后评估机制和其他服务类产品的管理经验,建立了对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月度考核管理的方式。
某省级运营商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月报考核管理方式是从采购环节开始的。签订采购合同时,要求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承诺书承诺检测周期和样品返回周期,检测时严格按照其承诺的时间进行记录,同时将拟定好的第三方月度考核机制写入合同里,严格按照考核机制进行付款,具体如下:
参考总部集团公司每月对检测机构的评估指标和其他服务类产品的管理经验,某省级运营商制定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每月对各个检测机构的检测完成及时率、样品及时返回率、检测结果准确率、应急检测及时率、检测机构配合程度、异常情况反映、检出率等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对每项指标进行考核打分,并汇总成月度考核评分。检测机构的付款以季度的方式进行,每季度的考核最终得分为当季度3个月考核得分的平均值,该得分直接影响本季度的付款,具体考核指标及付款方式如表1所示。
同时,某省级运营商也将每月考核的结果纳入年终对供应商的综合后评估中,并根据后评估结果实现检测机构的退出机制,同时供应商绩效评估分数也将纳入到次年的采购环节中。
3.3 其他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方式探讨
除上述AB送检方式和月度考核机制外,某省级运营商目前还建立了以下几种管理机制:
(1)周报机制:为加强第三方检测机构日常管理,某省级运营商建立了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情况周报机制。要求第三方检测机构每周五就本周的检测进度、收样、返样、检测结果等第三方检测各阶段情况进行反馈,某省级运营商实时监控第三方检测各阶段情况。
(2)飞行检查机制:为监督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情况,某省级运营商不定期对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突击检查,在不提前通知对方的情况下,到检测现场进行突击检查,对现场检测的情况做实时的检查和记录,考察其是否认真负责地进行了第三方检测。endprint
4 总结
在运营商采购成本不断下降的背景下,小部分供应商为了能够在采购中拿到订单而恶意压低产品价格,并在产品供应过程中采取降低产品质量的方式来压缩产品成本。为防止上述质量不过硬的产品入网,影响网络质量,运营商通过第三方检测来把控产品质量,而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则是确保第三方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关键。
为确保第三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本文提出了AB送检和第三方检测机构月报考核管理2种方式。前者通过对抽样产品送检的随机性,有效防止了单一检测机构容易被供应商腐蚀,或是由于单一检测机构操作失误,造成检测结果失实的情况,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后者通过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月度考评得分和付款直接相关联的方式,将第三方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直接同第三方检测机构利益联系起来,使第三方检测机构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更加重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除了到货检测方式之外,目前运营商正尝试采用更多的检测方式,比如驻厂检测(第三方检测机构到供应商厂房进行检测)或现场检测(第三方检测机构到运营商库房进行检测)方式,尽量将检测时间提前,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检测周期。目前大部分第三方检测机构还沿用之前的闭门不出、守株待兔的到货检测方式,可以进行驻厂检测或现场检测的机构还很少,但从市场的发展来看,现在运营商也希望第三方检测机构能积极转型,从之前的方式中走出来,积极参与各种检测,从而更好的为运营商服务。当然,如何在驻厂检测或现场检测中对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管理,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志良. 实验室管理[M]. 上海: 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 1989.
[2] 王为群,薛荣珍. 完善和健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3个要求[J]. 职业与健康, 2005,21(1).
[3] 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ISO/IEC17025:2005)[S]. 2005.
[4] 牟长贤,杨明荣. 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J]. 中国计量, 2008(2).
[5]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S]. 2006.
[6] 鲁文瑛,李燕. 论抽样检验方法在产品质量检验中的重要性[J]. 山西统计, 2001(9).
[7] 蓝斌. 浅谈产品质量检验方法及结果的准确度[J]. 科学之友, 2010(14).
[8] 黄庆森. 浅谈产品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提高途径[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6).
[9] 严珠. 产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选用标准的问题分析[J].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 200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