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林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式。其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整体效果。正因为如此,向45分钟要质量就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追求的共同目标。那么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好宝贵的45分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这一直是语文教师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尽管不少同行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可学生不爱学语文,课堂效率不高仍是时下十分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受到:美的教学语言是获得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这是因为——
一、美的教学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践证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越高,接受知识就越快、越多、越牢固,反之则不然。美的教学语言是开启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它通过美的语言,辅之以美的语调,美的态势,融准确性、启发性、形象性、节奏性、思想性于一体,达到叙事绘声绘色,状物形象逼真,析理浅显易懂的效果。它时而似山涧小溪淌过心海,时而似大海波涛叩击心扉,时而像一曲轻音乐使人沉静轻快,时而又像一支交响曲使人情绪激昂。课堂上始终呈现出一种动态的、流动的美。试想,在如此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学生们怎么会不精神振奋、思维活跃、积极配合呢?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不少教师备课时,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方面倒是下了一定的功夫,可备语言从来不作为备课的一个基本要求。部分教师能做到的,也仅只是在导语和结束语上动一番脑筋。笔者斗胆认为,头尾仅仅是头尾,如果只重头尾教学语言的加工,而不重主体部分的教学语言的加工,这导语和结束语是不是就成了一种形式了呢?当然导语和结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由于对教学语言的忽视,课堂上说什么,怎么说,随意性很大,完全是跟着感觉走,凭临场发挥,至于能发挥到什么程度,事先都没个准头,往往本着只要不离谱,不管如何说法,将知识讲出来,讲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更有甚者,上课乱说,颠三倒四,重复罗嗦,语言松散平淡,杂乱干巴,甚或错误迭出,严重亵渎了神圣的课堂教学。还有的教师上课不用普通话,这不仅不符合课堂教学要求,而且降低课堂教学效果。用普通话较地方话有着独到的美的教学感染力,许多说不好普通话的教师都为之深感遗憾。当然,根据教学需要,课堂上穿插一些地方话,有时可收到特殊的教学效果。推销产品要讲究包装,精美的包装往往会使顾客先入为主。课堂教学语言也是教师向学生“推销知识产品的包装”,“包装”不精美,会大大地影响学生的“购买力”。由此可见,欠美的教学语言非但不能给学生以精神上的振奋和愉悦,促发他们听课的积极性,反而会给学生一种单调、乏味、枯燥的感觉,把语文课看作是一种负担,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下降。
二、美的教学语言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课本知识
知识是以文字为载体记录在书本上的,教师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必须要靠语言,这是由语言功能决定的。至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是建立在语言运用基础上的,离开了语言,一切教学活动都将无法得以进行,这一点勿庸置疑。因此,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实际中,大多数教师只是埋头于教法上的花样翻新,而很少静下心来对教学语言做一番仔细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可以说,教学语言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本“有声的教学参考书”、“指导书”,这本书编写得如何,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编写”得好,适合学生的口味,它就是会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认真地、愉快地、自觉自愿地“读”下去,准确有效地领会和把握课文的意思。相反,“编写”得不好,既不能准确而有效地体现文章的内容,或只是文章内容的简单翻版,又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那肯定会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导致低效果。很难相信,一个教学语言一贯平庸的教师能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语文课。再者,从审美角度讲,我们教材所选课文,多是名家的名篇佳作,这些文章或叙事,或抒情,或状物,或析理。读后,我们都会从心底由衷地为文章所包含的美的事、美的物、美的景、美的理所叹服。这么好的文章,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尽可能充分地领略到其中所包含的美呢?用美的语言去教学美的课文,这就是答案。唯如此,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总之,运用美的教学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丝毫放松不得,懈怠不得。诚然,它要花费我们一定的时间和力气,但只要有利于教学的事,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探求、磨练,才能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学生也才能在欣赏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责任编辑韦淑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