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生与死”导写

2014-10-16 13:56林承雄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4年28期
关键词:生如夏虚度莱辛

林承雄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浪费自己的健康去赢得个人的财富,然后又浪费自己的财富去重建自身的健康。我们焦虑地憧憬未来,忘记了眼前的生活,活得既不是为了现在也不是为了将来。我们活得似乎永远都不会死,我们死得也好像从来没活过。

写作指导

上述材料出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幸存者回忆录》一书。它讲的是关于人生得失的感悟。审读上述这则言论片段,它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着眼于“追求财富”与“身体健康”的矛盾,第二句着眼于“焦虑憧憬未来”与“忘记眼前生活”的矛盾,第三句着眼于“活”与“死”的状态表现的矛盾。构思立意可从上述三组矛盾出发,任选其一,来引申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参考立意如下:

角度一(从第一组矛盾切入):幸福在于身心的健康与和谐等。

角度二(从第二组矛盾切入):心怀美丽憧憬,走好脚下的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用理想照亮生活;摈弃虚幻华丽的空想,把握当下的每一天等。

角度三(从第三组矛盾切入):不虚此生,活出精彩;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厚度;生如夏花绚烂,死如秋叶静美等。

也可基于这则材料的整体内容及其内在联系,从它包涵的财富与健康、现在与未来、生与死等关系型话题,进行深入思辨与探究,提出自己的看法,来确立中心主旨。参考立意如下: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谱写人生的华章;学会知足与知不足,才能享受幸福的人生;找准人生定位,明确前行方向,此生才不虚度等。

例文

不虚度此生

□林慕白

此生该如何度过,才有意义?这确实是一个不可绕过的问题。“我们活得似乎永远都不会死,我们死得也好像从来没活过。”莱辛之言,令人警醒。人生有涯,庸庸碌碌,无所事事,得过且过,行尸走肉般地活着,这与死亡又有何异?于我看来,心怀美丽的憧憬,踏出坚实的脚步,方不致浪掷光阴,虚度此生。

美丽的憧憬,坚实的脚步,它是对自我潜能得以完全释放,才智得以最大限度发挥;自我德性修养得以不断完善,个体之社会价值得以充分体现的美好前景的展望。这样一种理想的追求,既是个体价值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是,很多人却无暇思考“我为何而活着?”他们仅仅为满足口腹之欲,或单单为一己私利,为了登顶权势的峰巅,就不择手段,尔虞我诈,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正如臧克家诗云:“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这样的人生与死无异。

爱因斯坦曾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的目的……我叫它猪栏的理想。”追求生活的安逸和自在,追求身体的健康与财富的富足,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也能促进他人的快乐与幸福,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的居里夫人;“我工作,是为了乐趣”的比尔·盖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的史铁生……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英才圣贤,他们心怀美丽的憧憬,这种憧憬绝不拘泥于狭隘偏执的利己泥淖,而是以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他者的道路,温暖了社会,造福了国家。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业,不同的人生经历,但是他们都能为着自己心怀的美丽憧憬,以沉稳坚实的步履,拓展人生之路。

泰戈尔诗云:“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倘若此生从未曾绚烂地绽放过,那么其死亡又何能有了无遗憾的沉静之美呢?不虚此生,请点亮美丽憧憬的明灯,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评点

文章开篇以设问破题,点扣材料中莱辛的名言“我们活得似乎永远都不会死,我们死得也好像从来没活过。”从简述感悟中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心怀美丽的憧憬,踏出坚实的脚步,方不致浪掷光阴,虚度此生。”——提纲挈领,开宗明义。

本论部分从“人为何而活着”展开具体的说理论证,脉络分明。列举典型的事实论据、精当的名言论据,析理精到,有说服力。结尾引泰戈尔诗,巧妙呼应开头莱辛之“活与死”的精辟洞见,并用反问句与感叹句扼要归纳上文的论证,发出号召——“不虚此生,请点亮美丽憧憬的明灯,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全文语言准确、富有感召力。

猜你喜欢
生如夏虚度莱辛
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不应虚度
不虚度任何一场危机
《飞鸟集》: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莱辛对民族戏剧的认识与卢梭的内在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