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我国城乡发展差距变化实证分析

2014-10-15 00:13徐晖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28期

徐晖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通过控制变量法,得到城乡居民消费函数模型。根据2002-2012年我国31个省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城乡之间的居民自发消费差异值和边际消费倾向差异值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自2002年以来,我国城乡发展差距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并在2011年呈现出加速扩大的态势。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给出缩小我国城乡发展差距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凯恩斯消费函数 自发消费 边际消费倾向 城乡发展差距

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到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随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专门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提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更是明确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可见,出现在我国的城乡发展差距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相关研究概述

我国城乡发展差距,表现在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衡量城乡之间发展差距的指标存在多元化的特点,选取指标的原则是最大化地反映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李武(2009)对我国城乡收入消费水平的研究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是导致消费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自发消费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之间消费观念、消费环境和生活水平的差异,边际消费倾向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之间就业、公费医疗、劳保、退休金和各种补贴的差异。对于产生居民消费函数差异的原因,史云鹏、赵黎明、贺颖(2012)也实证研究了城乡消费差异和收入差距、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认为收入差距的缩小有助于缩小城乡消费差异。通过对我国城乡之间消费函数中的自发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差异的综合比较,可以得出城乡之间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消费环境、生活水平、收入之间的差距。因此,城乡之间消费函数的差异程度可以科学客观地反映出城乡发展差距程度。

国内学者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视角对我国对城乡居民消费函数差异研究的建模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分别建立城乡居民消费函数模型,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城乡居民消费函数模型进行求解,得出消费函数的差异程度。如周佳迪(2009)在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比较研究中,分别建立回归模型比较分析了城乡居民自发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方面的差异。此种建模方法虽然可以直观地将消费函数的差异程度表现出来,但是无法判断此差异是否显著。二是通过引入虚拟变量,建立城乡结合的居民消费函数,得出消费函数是否有显著差异。如吴有昌(1995)通过引入虚拟变量,得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并没有显著差异。此方法建模,只能计算出某个时间序列内的城乡之间消费函数的平均差异程度,无法判断差异程度在该时间序列内是如何变化的。

对城乡居民消费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其利用的数据种类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时间序列数据,如胡婷、李余生、陈园(2012)通过1995-2009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消费数据,建立成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模型,对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差异进行实证分析;二是面板数据,如管庆学(2010)在研究1999-2008年中部六省城乡居民消费中,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运用统计计量的方法推导出中部六省城乡居民消费函数;孙爱军(2013)在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时,利用的是1996-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

目前,国内学者很少从消费函数的视角对我国城乡发展差距如何变化这一经济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基于此,本文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角度,根据2002-2012年我国31个省份(除港澳台)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数据,以每一年的横截面数据构建城乡居民消费函数,对2002-2012年我国每年城乡之间消费函数的差异程度及其显著性程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得出从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城乡发展差距变化的情况。

模型构建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认为,消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社会保障制度。其中,对消费起决定意义的是收入水平,且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y代表收入,c代表消费,则消费函数为c=α+βy。其中,α为自发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

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建立城乡居民消费函数模型:

ci=α+βyi (1)

其中,ci为居民i消费水平,yi为居民i收入水平。

在城乡居民消费函数模型中存在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两个定性类型,按虚拟变量的设置规则,在有截距项的模型设定中,应引入一个虚拟变量Di。当居民为城市居民时,虚拟变量Di取值为1;当居民为农村居民时,虚拟变量Di取值为0。

由于城乡边际消费倾向的差异额会影响自发消费的差异额,当边际消费倾向差异值增大时,自发消费的差异值可能会相应地减小,即二者呈反方向变化,所以通过控制变量法,分别运用加法类型和乘法类型将虚拟变量加入原城乡居民消费函数模型中,得到新的消费函数模型:

ci=α+βyi+α1Di+ui (2)

ci=α+βyi+β1(Diyi)+ui (3)

加法方式引入虚拟变量改变的是截距,即自发消费。在城乡边际消费倾向相同的情况下,若参数α1通过了t检验,即说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自发消费有显著性差异,参数α1的值就是自发消费的差异值;乘法方式引入虚拟变量改变的是斜率,即边际消费倾向。在城乡自发消费相同的情况下,若参数β1通过了t检验,即说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有显著性差异,参数β1的值就是边际消费倾向的差异值。通过对消费函数中参数α1和β1的值的变化及其t统计量值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差异的变化情况,定量判断我国城乡发展差距变化的情况。

实证分析endprint

(一)数据选取与处理

本文选取2002-2012年我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和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时间序列数据组成实证分析的面板数据。

原始数据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乡居民人均消费中包含了通货膨胀带来的价格因素,直接利用原始数据,因存在价格因素的影响会对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利用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原始数据进行去价格因素处理,得到以2002年为基期的可比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数据。

(二)模型检验及修正

由于每一年城乡居民消费函数的模型相同,所以每一年城乡居民消费函数的实证分析基本相同,选取其中某一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介绍其实证分析方法。

以处理后的2002年的横截面数据为例,运用模型(2)对我国城乡发展差距进行实证研究。运用Eviews软件,得到的OSL回归结果如下:

c=-226.6744+0.764994y+296.4696D

t= (-1.3514) (31.2881) (2.0683)

R2=0.983550,R2=0.982992,DW=2.057259,F=1763.779

从回归结果可知,修正的可决系数大于0.95,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边际消费倾向为0.7649,在0和1之间,符合实际情况。自发消费为负值,与实际并不相符。自发消费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拉玛纳山(2003)解释:常数项俘获了因变量的均值和省略变量的平均影响,所以一般是忽略常数项的显著性或者干脆省略,但除非有非常充分的统计理由,否则不能去掉常数项,因为这样做会让回归线强行通过原点,导致严重的模型设定错误。所以模型仍然保留自发消费这个常数项,而自发消费差异值为296.4696,且t统计量为2.0683,理论上也并不明显显著,说明城乡之间自发消费差异并不显著。

由于横截面数据中总体各样本之间的差异,使得回归结果易产生异方差。异方差的存在将导致模型的参数估计不再有效、OLS估计式的方差不再是最小值,这些都对回归模型的正确建立和统计推断产生严重影响,需要对模型OLS回归结果进行异方差检验。在样本容量足够大即超过30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对回归结果使用怀特(White)检验,并且这种检验具有不必事先假设知道异方差的存在和造成异方差原因的优点。经过怀特(White)检验,得到的nR2为11.8509。nR2>χ20.05(5) =11.0705,即在显著性5%的条件下,拒绝原假设,说明原模型OLS回归结果存在异方差。由此可知,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函数并没有很好地说明城乡居民自发消费差异的大小。

由于模型结果存在异方差性,即Var(ui)=σ2i,因此,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消除模型中存在的异方差。对权数wi分别取1/│e│、1/e2或1/│e│3。当σ2i越大时,wi越小;当σ2i越小时,wi越大。选用三种加权权数,经过加权后,选取模型回归结果最佳的加权方式。其原则为,选择消除异方差最好的加权方式,即新的回归结果经怀特(White)检验后,其White统计量的相伴概率最高,且超过5%的显著性水平,并且回归结果均能通过统计推断检验和计量经济学检验。

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在确定最佳加权方式后,得到如下回归结果:

c=-116.4569+0.763763y+310.2298D

t=(-22.61718) (254.9502) (20.86468)

R2=0.999956,R2=0.999955,DW=1.833890,F=304512.6

对新的回归结果进行怀特(White)检验,得到的结果为:nR2=0.7488。此时,nR2<χ20.05(5),说明在5%的显著性条件下,回归结果不存在异方差。新的回归结果中,自发消费差异值的参数通过了t统计量检验,说明城乡之间自发消费差异显著。

自相关虽然主要出现在时间序列数据中,但有时也会出现在截面数据中,其被称为空间自相关。对于模型自相关检验,本文采取最简便的偏自相关系数检验方法,运用Eviews软件,选择滞后期为12,则会得到残差ei和ei-1,ei-2,…,ei-12各期的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对本模型OLS回归结果进行自相关检验,得出模型回归结果并不存在自相关。

综上所述,新的回归结果很好地说明了城乡之间自发消费差异的大小。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根据上述的计算及修正方法,依据处理后的2002-2012年每一年的横截面数据,运用模型(2)和(3)对2002-2012年我国城乡结合后的居民消费函数进行实证分析。

由于本文的着眼点在于分析城市居民消费函数和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的差异,所以将2002年至2012年的模型回归结果的参数α1、β1值提取出来。实证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保留四位小数)。

经过模型的检验和修正,2002-2012年的模型回归结果均通过了统计和计量检验,城乡消费函数在自发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方面差异显著。所以,当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相同时,2002-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自发消费均有显著差异;当城乡居民自发消费相同时,2002-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均有显著差异。

由表1可知,城乡居民自发消费差异值和边际消费倾向差异值最小的时间均发生在2006年,而2012年则是差异值最大的年份。

城乡居民自发消费差异值和边际消费倾向差异值的变化情况可以通过时间序列图表现出来。因为城乡之间各种非收入差距直接反映在参数β1值的大小上,而参数β1值很小,无法将城乡自发消费差异值和边际消费差异值结合在一起综合分析,所以将参数β1值放大10000倍,制作城乡居民自发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差异值的时间序列折线图,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的数据点为正方形的折线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差异值的走势,数据点为三角形的折线代表自发消费差异值的走势。endprint

由图1可知,2002-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自发消费差异值逐渐下降,但是2006-2012年,城乡居民的自发消费差异值呈现上升趋势,并在2011年出现了急速上升的趋势。2002-2012年的城乡边际消费倾向差异值也呈现出与自发消差异值相似的变化趋势,城乡边际消费倾向差异值在2009-2011年出现了波动,但其并不影响城乡边际消费倾向差异值的整体走势,所以我国城乡消费函数的差异程度变化趋势基本呈U型。

根据实证结果,得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是一个曲折漫长且十分艰难的过程。21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调整发展战略,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支出结构。2003年中央提出城市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逐步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2004年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并在农村实施“村村通”工程,2005年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未来农村发展指明方向,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且在农业税取消前后,加强对粮食、良种、农机具的财政补贴,不断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这些措施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而2007年以来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自发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差异值与收入、养老、医疗、就业等民生保障息息相关,而二者自2007年以来不断扩大,说明国家在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并没有注重统筹城乡共同发展。2008年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绝大部分资金都是由政府发债筹措,而其中3万亿的资金又是由地方政府筹措,这无疑大大加重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使得地方政府在支农惠农、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大打折扣;而各地开工的投资项目,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很好的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没有带动农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得经济发展的红利并没有完全惠及广大农村地区。所以当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完全被市场所消化后,2011年城乡发展差距呈现进一步加速扩大的趋势。粗放型的投资只会加大城乡发展差距,而城乡发展差距又会抑制农村承接城市产业转移,抑制以城带乡,进一步导致城乡发展差距的扩大,使得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呈现出加速的状态。

政策建议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的差异程度受到包含收入差距在内的多个因素的影响,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2年以来是逐年上升的,但是城乡居民消费函数的差异度却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这说明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的差异主要受到消费观念、消费环境、就业、社会保障、医疗、福利等其他非收入差距的影响。所以,虽然收入差距仍是我国城乡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城乡居民的非收入差距也已经成为城乡发展差距中无法忽视的一个方面。

根据以上的分析及结论,本文对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科技兴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形成;促进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农民非农业生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

二是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逐步提高对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完善农产品收购价格体制,形成可以良好激励生产的农产品价格制度,确保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大对农业生产的各项补贴,发挥各项补贴对农业发展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农业生产向高科技、高效益方向发展。

三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农业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为承接城市产业做好准备,真正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四是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速推进失业、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农村失业救济制度、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使更多的农村居民没有后顾之忧,释放农村发展潜力。

五是减小城乡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差距。积极推动教育和医疗事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改善农村教学各项硬件及软件条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自身知识文化素质;繁荣农村文化氛围,推动农村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

1.李武.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9(6)

2.史云鹏,赵黎明,贺颖.城乡消费差异的模型解释—城乡消费差异函数的建立及应用[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3.周佳迪.中国城乡消费函数对比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14)

4.吴有昌.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比较[J].经济科学,1995(3)

5.胡婷,李余生,陈园.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研究[J].价值工程,2012(3)

6.管庆军.1999-2008年中部六省城乡居民消费实证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0

7.孙爱军.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6-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8.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9.庞皓.计量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10

10.拉玛纳山.应用经济计量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1.王瑞泽,纪宏.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以2003年数据为例[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5)

12.王卫星.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进展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endprint

由图1可知,2002-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自发消费差异值逐渐下降,但是2006-2012年,城乡居民的自发消费差异值呈现上升趋势,并在2011年出现了急速上升的趋势。2002-2012年的城乡边际消费倾向差异值也呈现出与自发消差异值相似的变化趋势,城乡边际消费倾向差异值在2009-2011年出现了波动,但其并不影响城乡边际消费倾向差异值的整体走势,所以我国城乡消费函数的差异程度变化趋势基本呈U型。

根据实证结果,得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是一个曲折漫长且十分艰难的过程。21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调整发展战略,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支出结构。2003年中央提出城市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逐步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2004年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并在农村实施“村村通”工程,2005年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未来农村发展指明方向,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且在农业税取消前后,加强对粮食、良种、农机具的财政补贴,不断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这些措施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而2007年以来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自发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差异值与收入、养老、医疗、就业等民生保障息息相关,而二者自2007年以来不断扩大,说明国家在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并没有注重统筹城乡共同发展。2008年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绝大部分资金都是由政府发债筹措,而其中3万亿的资金又是由地方政府筹措,这无疑大大加重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使得地方政府在支农惠农、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大打折扣;而各地开工的投资项目,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很好的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没有带动农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得经济发展的红利并没有完全惠及广大农村地区。所以当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完全被市场所消化后,2011年城乡发展差距呈现进一步加速扩大的趋势。粗放型的投资只会加大城乡发展差距,而城乡发展差距又会抑制农村承接城市产业转移,抑制以城带乡,进一步导致城乡发展差距的扩大,使得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呈现出加速的状态。

政策建议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的差异程度受到包含收入差距在内的多个因素的影响,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2年以来是逐年上升的,但是城乡居民消费函数的差异度却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这说明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的差异主要受到消费观念、消费环境、就业、社会保障、医疗、福利等其他非收入差距的影响。所以,虽然收入差距仍是我国城乡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城乡居民的非收入差距也已经成为城乡发展差距中无法忽视的一个方面。

根据以上的分析及结论,本文对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科技兴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形成;促进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农民非农业生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

二是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逐步提高对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完善农产品收购价格体制,形成可以良好激励生产的农产品价格制度,确保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大对农业生产的各项补贴,发挥各项补贴对农业发展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农业生产向高科技、高效益方向发展。

三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农业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为承接城市产业做好准备,真正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四是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速推进失业、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农村失业救济制度、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使更多的农村居民没有后顾之忧,释放农村发展潜力。

五是减小城乡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差距。积极推动教育和医疗事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改善农村教学各项硬件及软件条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自身知识文化素质;繁荣农村文化氛围,推动农村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

1.李武.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9(6)

2.史云鹏,赵黎明,贺颖.城乡消费差异的模型解释—城乡消费差异函数的建立及应用[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3.周佳迪.中国城乡消费函数对比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14)

4.吴有昌.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比较[J].经济科学,1995(3)

5.胡婷,李余生,陈园.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研究[J].价值工程,2012(3)

6.管庆军.1999-2008年中部六省城乡居民消费实证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0

7.孙爱军.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6-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8.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9.庞皓.计量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10

10.拉玛纳山.应用经济计量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1.王瑞泽,纪宏.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以2003年数据为例[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5)

12.王卫星.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进展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endprint

由图1可知,2002-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自发消费差异值逐渐下降,但是2006-2012年,城乡居民的自发消费差异值呈现上升趋势,并在2011年出现了急速上升的趋势。2002-2012年的城乡边际消费倾向差异值也呈现出与自发消差异值相似的变化趋势,城乡边际消费倾向差异值在2009-2011年出现了波动,但其并不影响城乡边际消费倾向差异值的整体走势,所以我国城乡消费函数的差异程度变化趋势基本呈U型。

根据实证结果,得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是一个曲折漫长且十分艰难的过程。21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调整发展战略,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支出结构。2003年中央提出城市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逐步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2004年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并在农村实施“村村通”工程,2005年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未来农村发展指明方向,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且在农业税取消前后,加强对粮食、良种、农机具的财政补贴,不断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这些措施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而2007年以来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自发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差异值与收入、养老、医疗、就业等民生保障息息相关,而二者自2007年以来不断扩大,说明国家在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并没有注重统筹城乡共同发展。2008年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绝大部分资金都是由政府发债筹措,而其中3万亿的资金又是由地方政府筹措,这无疑大大加重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使得地方政府在支农惠农、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大打折扣;而各地开工的投资项目,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很好的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没有带动农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得经济发展的红利并没有完全惠及广大农村地区。所以当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完全被市场所消化后,2011年城乡发展差距呈现进一步加速扩大的趋势。粗放型的投资只会加大城乡发展差距,而城乡发展差距又会抑制农村承接城市产业转移,抑制以城带乡,进一步导致城乡发展差距的扩大,使得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呈现出加速的状态。

政策建议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的差异程度受到包含收入差距在内的多个因素的影响,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2年以来是逐年上升的,但是城乡居民消费函数的差异度却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这说明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的差异主要受到消费观念、消费环境、就业、社会保障、医疗、福利等其他非收入差距的影响。所以,虽然收入差距仍是我国城乡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城乡居民的非收入差距也已经成为城乡发展差距中无法忽视的一个方面。

根据以上的分析及结论,本文对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科技兴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形成;促进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农民非农业生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

二是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逐步提高对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完善农产品收购价格体制,形成可以良好激励生产的农产品价格制度,确保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大对农业生产的各项补贴,发挥各项补贴对农业发展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农业生产向高科技、高效益方向发展。

三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农业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为承接城市产业做好准备,真正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四是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速推进失业、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农村失业救济制度、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使更多的农村居民没有后顾之忧,释放农村发展潜力。

五是减小城乡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差距。积极推动教育和医疗事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改善农村教学各项硬件及软件条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自身知识文化素质;繁荣农村文化氛围,推动农村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

1.李武.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9(6)

2.史云鹏,赵黎明,贺颖.城乡消费差异的模型解释—城乡消费差异函数的建立及应用[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3.周佳迪.中国城乡消费函数对比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14)

4.吴有昌.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比较[J].经济科学,1995(3)

5.胡婷,李余生,陈园.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研究[J].价值工程,2012(3)

6.管庆军.1999-2008年中部六省城乡居民消费实证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0

7.孙爱军.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6-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8.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9.庞皓.计量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10

10.拉玛纳山.应用经济计量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1.王瑞泽,纪宏.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以2003年数据为例[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5)

12.王卫星.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进展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