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索

2014-10-14 16:27李志杰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4年2期
关键词:中职能力生活

李志杰

【摘要】教学要走进生活世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情感”是语文教学之气,突出“双性”,激活中职语文教学。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32-02

职业中专是培养初级人才的摇篮,作为基础教育中重要学科的语文,责无旁贷地要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从教以来,笔者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教学经验:中职语文教学要讲究方法、教出特色,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社会技工。

一、教学要走进生活世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1.教学观念上,要把语文教学理解为生活世界中的语文教学,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地融合起来。学生每天要接触他人,接触各类知识,每天都在与社会接触。因此,语文教学观念上要考虑学生的生活,把学生的生活作为备课内容之一,也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当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整合起来的时候,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局面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2.教学资源上,要突破狭隘的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疆域,寻求与学校课程、家庭课程、社区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如报刊、电影、电视、报告会、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全面的课程资源观,注重从学生的生活背景、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等方面对教材加以拓展、延伸和补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以及人与文化的关系作为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基本尺度和主题。

3.教学实施上,要克服以往那种单一传授课程内容的弊端,结合学生丰富的生活经历进行讲解,增长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等的认识和体验。例如,阅读教学中,要把学生既有的生活感悟引人课堂,从文本中读出自我的生活,看出“我”在其中或其外的处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语文作为母语与学习者的生活自始至终有相依共存的关系,每个学习者都有课堂以外的语文习得及与语文相关的切身体验。因此,结合学生切身感受来学习课文,既增添了课程的丰富性,又能引导学生走出书本,了解社会,帮助学生反思生活。

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直追求着一个“同”:同一的答案。这样的教学,学生要做的只是接受教师的“标准答案”,尽管这些“标准答案”无疑可置,但这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纯粹的讲解绝不能代替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教学中不能剥夺学生的发言权,尤其作为职高学生,他们无法做到只记不动的听课状态,所以在教學中,教师应变求“同”为求“异”。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之后,必然会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就是说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也会不同,所以对于同一文本,甚至同一语段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认知、理解、感悟来替代学生异彩纷呈的思维,应积极倡导学生去自我感悟、品味其中的感情。比如在讲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朱自清先生“颇不宁静”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可以把几种观点一并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悟。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必要规定唯一答案,应该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也正因为如此,《荷塘月色》才成为一首耐读的朦胧诗。不同时期的不同读者会因年龄、阅历、所处时代等因素,而从同一篇《荷塘月色》中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荷塘月色。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而不是压抑学生的个性,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观点一致。

三、情感是语文教学之气

不少人说语文教师首先应是一个思想家,语文教师不能囿于个人天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和胸襟,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道德情操,这样才有深刻的思想,才能和作品思想沟通,进人角色,再现出作品的情感。一个没有思想感情、跟时代及政治疏远陌生的语文教师势必对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产生不了共振,更产生不了激情,只会把教学看作谋生的手段,把语文当作“文”来传授。正如教师自嘲时戏称“教书匠”,跟木匠一样,可以按图做出堂皇的器物,但不能雕刻出灵动的生物。所以我们可以说,语文教师情感的缺乏,实质上是思想的缺乏,而不是在于个性,个性富于情感但缺乏思想,教学中易产生哗众取宠、情感矫揉、肤浅的倾向。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不仅要注意直接的实践知识,还要广泛阅读专业内外的书籍,“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语文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承载着人们的思想成果,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涵盖甚广,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语文课难上,语文老师难当的原因也许正在于此吧。我们不可能对所有学科的知识都懂,但应尽可能多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在肥沃的土地上开出灿烂的思想之花。陶行知曾说“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所以,我们作为教育者本身,更应从自身做起,在世俗化面前有一点“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以求适应时代的需求。

四、突出“双性”,激活中职语文教学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职语文教学理应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培养市场经济形势下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学生。

1.突出开放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职业教育的体系是开放的,语文教学作为它的一个子系统,更应该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开放系统。

(1)教学内容上应由“唯本”转向“百科”。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语文教学除了讲好“例子”以外,还要改变“唯本”观念,相应引入美术、音乐、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适当地插入当今时代的最新信息,力求教学内容形成立体网络。这样,既可充实和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又可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用新颖的方式来学习语文,强化语文训练和能力的养成。如《拿来主义》一文,为了使学生明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就应介绍“鸦片”的有关知识和“姨太太”的历史资料。通过引述鸦片战争的历史,说明鸦片对人体有极大的损害,但其中的吗啡可以入药治病,必须舍害取利;而“姨太太”则是旧时代一夫多妻制生活腐化的毒瘤,正如当今贪官污吏包二奶一样必须铲除。这样把语文与历史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就能更深刻地领会到“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内含。

(2)教学手段应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培养学生能够快速全面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已成为时代的必然。因此,必须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充分利用综合化的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变“灌输”为“激发”,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觉接受信息。如《(宽容)序言》一文,把无知山谷的寓言故事用多媒体形式演示给学生,不仅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而且生动形象、直观性强,既便于学生储存记忆,又便于学生展开联想,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好方法。

(3)教学方法应由“模式化”转向“灵活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服务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也就不同,即使相同的教学任务,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中,必须随着众多教学因素的发展变化灵活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或启发学生想象,进行探究式教学;或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答,进行合作性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等。唯有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求活动,使其永远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旺盛的求知欲。

2.突出實用性,全面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能够灵活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能够“出口成章”、“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人才。面对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召唤,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则更要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较强的听说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要把筛选信息、概括重点等能力作为训练的目标,把培养学生判断、选择、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作为重点。同时,注意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读得更多,读得更快。写作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需要为准则,如训练学生写求职信、总结、产品说明书、消息等实用文,并逐步训练学生快速立意、快速构思、快速成文、快速完稿的能力,使其真正达到出口成章的水平。另外,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多样化,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人际关系和公共关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就要求人们具有准确的听话能力和简洁规范的说话能力。而肩负培养学生听说重任的语文教学,一定要从社会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专业情况,通过课前演讲、礼仪活动、自我介绍、模拟现场招聘问答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系统、严格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以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

总之,开放性和实用性,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渗透的。突出开放性,是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注重实用性,是着眼于学生未来的适应与发展。二者有机结合,定会激起中职语文教学的活力。

猜你喜欢
中职能力生活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