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教学困境的分析研究

2014-10-14 16:27刘倩倩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4年2期
关键词:教学困境分析研究高中历史

刘倩倩

【摘要】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主要面临着几个方面的困境:初高中的衔接出现短板,学生学习技巧不得要领,教学角色地位不够平等,教学之中忽略情感教育。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强化学法指导,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改革课堂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渗透情感教育,深化学生思想引导启迪。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困境 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28-02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良好局面。但是在当前教学改革喜人的形势下,也不容忽视地存在着不足,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观念陈旧、方式落后,没有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成效处于低位徘徊,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面臨的困境及其突破途径进行简要分析。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困境

1.初高中的衔接出现短板,制约教学活动开展。众所周知,在初中阶段,历史学科受到的重视程度非常有限,不仅教学课时安排较少,还经常被其他学科所挤占,学校在师资力量安排方面也存在着明显不足,专业出身的历史教师较少,教学中死记硬背现象较多。到了高中阶段以后,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不相适应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知识衔接出现问题,学习理念与方法也无法完全适应。

2.学生学习技巧不得要领,影响掌握记忆效果。科学恰当的学习方法技巧对于历史学习具有重要影响,方法科学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缺乏有效的方法技巧,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较为低下,久而久之甚至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没有重视对学生的技能技巧培养,而是一味地采取单向灌输、机械记忆、重复训练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完全按照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历史,不仅学习难度大、耗费时间多,而且理解和记忆都难以取得理想成效。

3.教学角色地位不够平等,教学成效较为滞后。对于部分高中历史教师而言,他们较长时间以来没有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还是停留于传统的灌输模式,整个教学活动完全按照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但没有参与的机会,而且还要接受死记硬背的教学灌输,学习积极性会受到影响,理解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4.教学之中忽略情感教育,思想引领作用欠缺。历史学科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规律的发掘,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引导,对学生进行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等各种积极的思想教育。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将着力点仅限于知识点的灌输,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渗透,没有能够有效发挥历史学科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明确人生奋斗目标和增强成长责任方面的作用。

二、有效突破历史教学困境的途径

针对上述存在的教学困境,广大历史教师要痛定思痛,认真分析其根源,对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进行回顾,查找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在新授的过程中予以兼顾,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成效。

1.强化记忆指导,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法指导是提高历史教学成效的重要抓手,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将强化记忆指导作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历史学习中涉及的年代、事件、人物较多,许多内容需要进行机械记忆,学生记忆量较大,有时会出现前学后忘,影响了学习成效。对此,教师要强化记忆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一些创新的、先进的记忆方法,迅速、牢固地记忆历史知识点。例如形象记忆法运用效果较好,笔者指导学生讲近代史内容进行形象记忆,建立形象框架,如笔者和学生总结出“十字决”历史知识框架,效果就比较明显:一种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三条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四大阶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五股思潮(封建专制、平均主义、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六国列强(英、法、美、俄、日、德),七款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八个人物(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毛泽东、蒋介石),九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十场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护国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教师还可以在钻研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帮助学生合理分解不同轮次历史知识点复习的时间间隔。

2.改革课堂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高中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已经进入了另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一发展时期,学生强烈要求参与到教学双边活动之中,已经不再满足于教师的单向灌输,对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对课堂模式进行充分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一是搭建合作研究小组。单打独斗式的历史学习或者同座位研究,无法营造自主学习的浓厚氛围,迫切需要更为有效的合作学习载体。教师可以按照6-8人一组的规模为学生建立探究小组,在每一个小组里面适当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均衡性,保证每一个小组都能够成为有效的学习战斗集体,让学生在这样的载体内开展学习研究,更好地体现集体智慧和帮带作用。二是设计合作研究提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设计好对学生进行启迪引导的线索,这一线索应当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紧密结合起来,可以用提问或探究思考题的形式展示出来。既可以由教师进行逐题的提问,也可以通过一组探究题的形式显示出来,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研究。在研究提纲的引领下,每一位学生都要开展深入的思考分析,相互之间进行研究讨论,依靠大家的力量去突破历史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绝大多数历史学习问题,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三是开展课堂辩论活动。历史的发展是一本浩瀚的长卷,是非功过均留待后人去评价。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具有不同的观点也是正常的现象,对此,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针对学生观点不一致之处,组织开展辩论活动,依靠学生自己的思维进行深入分析,说服对方,最终获得正确的观点或答案。例如在戊戌变法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有学生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事先准备不够充分有关,也有学生认为其失败的根源在于当时的社会制度背景有关。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要求学生进行充分准备,各自提出自己的论点论据,在课堂上组织了主题辩论活动。两方学生通过分析变法的年代、人物、组织者、领导体系等各方面因素,最终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具有了更为准确的定位,社会制度、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事先准备不足只是其外在表现之一,通过这样的辩论活动,增加了学生对相关历史观点、事件、规律的认识。

3.渗透情感教育,深化学生思想引导启迪。

历史教学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开展情感渗透,让学生以史为鉴,从历史学习中增强历史责任感,积极投身到学习生活之中,为中华民族和祖国的未来发展积蓄后劲。历史教学要将这一目标任务贯穿落实到不同内容、形式的教学之中。一是强化民族情感教育。民族情感教育在整个思想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牢记民族仇恨,以史为鉴增强民族发展的责任感。例如在教学有关九一八事变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人力、物力等各方面重大损失,让学生明白这场悲剧的根源在于民族的懦弱,因此只有中华民族强大起来,如巨龙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彻底消除受欺侮、受侵略的历史。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并将这样的民族情感转变为奋发学习的动力。二是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始终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历史教师更应当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因素,对学生强化这一方面的教育,以帮助学生抵制非主流的腐蚀思想。例如在教学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抗日战争的一些典型场景,尤其是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热烈场景,让学生明白中华儿女为了赶走日本侵略者所付出的血的代价,从而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并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讨论活动升华情感,增强爱国教育。三是强化爱党思想教育。无论是建立新中国,还是实施改革开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这一切都是我党领导下的伟大成就。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这一方面的内容对学生渗透对党的热爱教育,例如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文化、生活以及国防现代化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并通过解放前、解放后,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的鲜明的对比,增强学生的思想震撼程度,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坚强支撑和有力保障,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广大教师要认真分析存在的困境,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促进历史教学成效快速提升。

猜你喜欢
教学困境分析研究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建设性对策研究
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
大直径区熔硅单晶的研究与制备技术探究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新时期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