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素材?微感动?微思考

2014-10-14 13:41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4年29期
关键词:代沟墨镜张大千

1.@人民日报:北大保安出了不少“学霸”,最近,又一名北大保安火了。他叫常俊曙,29岁,大学毕业后怀揣1000元到北大,“白天去蹭课,晚上当保安”。当保安的日子是清苦的,但他从未放弃文学梦。近日他28万字新书《碎步流年》出版,北大原中文系教授钱理群为他作序:“一部分被视为、也自认为‘天之骄子的高智商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其实是远离北大精神的;倒是被某些人不屑一顾的保安,却继承着北大的传统。”

2.上帝派了一位天使去见大师,给他带去一条信息:“如果你要活100万年,那你就可以活100万年。如果你要活1亿年,那你就可以活1亿年。你希望活多久呢?”“80年。”大师毫不犹豫地说。门徒们都感到沮丧:“大师,你想想看,如果你能活100万年,你的智慧能让多少代人受益啊。”“如果我活100万年,人们就会更希望延长寿命,而不是培养智慧。”

3.@南方周末:位于中山大学西门、经营已10年的二手书店文津阁,只做文史社科学术书籍,价格低廉,是不少“穷学生”之爱。但近日宣布停业,其直接原因就是付不起租金,“撑不下去了”,老板陈晓平说。网络时代,电子书籍和网络阅读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不过,书店倒了,书籍未必会倒。“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有心读书,不愁无处买书,不是吗?

4.@刘墉:少年时爬山总一口气往上冲,觉得台阶每隔一段有个宽面实在没必要。山坡旁的水沟,每隔一段就设个水池也是多余。直到年岁渐长,每爬一段就得缓口气。有一天大雨,看见奔流的雨水正要冲出沟渠,就有个水池减缓水速,重新往下。我终于领悟:人生要有顿挫,借机会休息一下,看看想想学学,才行得稳走得远。

1.@成都商报:一岁时,她被父母送到老家,外婆用围裙将她背在背上,用温柔和慈祥呵护了她快乐的童年;长大后,她将88岁外婆接到重庆,端茶送水、咀嚼喂食,还每天带着外婆去上班,寸步不离。外婆总是一脸认真地告诉她,自己能走。但因为担心外婆跌倒,她还是把外婆架在背上,背了起来。“我为她做的,都是小时候她给我的。”面对小区一位相熟居民竖起的拇指,“90后”女孩黄丽华轻描淡写地说。

2.@人民日报:1993年,王会武在诸葛镇经营一家面粉厂,乡亲们纷纷把自家小麦存到这里。一年后厂子倒闭,欠下150多位乡亲的钱。王会武积劳成疾无力偿还,父亲王月申决心替儿还债。他白天搬石头晚上石灰窑打工,平常能省的钱都省了,最爱喝的羊肉汤也戒掉,即使偶尔买上一碗,也是拎回来兑上水,和老伴儿两人尝尝味儿……今年5月,王月申终于攒够了还乡亲们的钱。“老人讲信用、有骨气,这钱我不要了!”村民王保森说。但王月申说,乡亲的好意他心领了,可欠的钱一定要还,这样才觉得自己能彻底直起腰来,“人不能不明不白地活着”。

1.@柴静:有记者问我与上代新闻人是否有代沟,我想起画家吴冠中的话。他说:“如果徐过还在的话,我要请他喝茶聊天。张大千来,对不起,不见。我觉得话不投机,有代沟。”学生让他讲讲。他说:“漂亮和美不同,漂亮讲的是那个质感——细腻,美往往是造型艺术里面的独特性、构成美,这两个不一样。我觉得张大千的作品就是漂亮,潘天寿的作品是美,感人。”他又解释,“代沟不是以时代来划分的,而是以思想来划分的。”

2.@苏童:听说香港导演王家卫一旦摘了墨镜,别人便认不出他是谁了。他常年坚持以墨镜应对公众视线,不仅将墨镜变成了注册商标,还有效保护了自己心灵的窗户。如今的传媒时代充满了摄像头,却无法穿透一副墨镜。不得不说,我们获取的这个世界的影像,一部分是真实,另一部分只是假象。

猜你喜欢
代沟墨镜张大千
传奇大师张大千
曾熙&张大千:得弟,吾门当大
失焦
“吃货”张大千
雪季墨镜
太阳好大,你的墨镜买好了吗
聆听爱的声音,让代沟化为无形
我的最牛老爸
代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