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国际贸易的发展已不仅仅是工商界之间的事了,而更成为国家领导人关心的话题。从李克强总理的那句“让高大上的中国装备享誉全球”,到习近平主席带着中国高铁、核电的频频亮相……领导人已然成为“中国制造”国家级的“推销员”。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一般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但高铁是个例外。众所周知,高铁只用了6年时间,就从技术的进口国变成出口国,并成为技术装备走向国际市场的佼佼者。李克强在铁路总公司考察时表示:“我每次出访都推销中国装备,推销中国高铁时心里特别有底气。中国高铁‘走出去不仅能带动装备和劳务出口,更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总理的“推销”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树立中国对外贸易新的国际形象。除了靠技术打造对外贸易的新优势外,推进更多高大上的技术装备进入国际市场本身,将促进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转变。这个趋势从十八大报告中也可以看出,报告特别强调了要从质量、技术、品牌和服务四个方面入手打造对外贸易新优势。
美国制造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查德·毛特雷表示,对任何国家来说,制造业的竞争力都在于创新。由此看来,企业要想进入总理的视线,必须致力于完成由“加工代工型–技术模仿型–自主创新型”的产业转型和跨越,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要在世界舞台展示,企业首先必须让产品在总理面前拿得出手。
令人骄傲的“中国制造”背后,部分产业工人数十年来置身于恶劣的环境中。本期封面报道涉及的昆山中荣就是其中一例。当然,昆山,只是中国制造现状的黯淡一角,中国制造业如今正蓄力待发,进军全球产业分工的高端领域。
当美国重提“制造业回归”、德国启动“工业4.0”,曾经的“世界工厂”也到了华丽转身的时候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看到更多优质的“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