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杨
“作为老师,最起码的是对学生负责”,这是武昌理工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冯秉超教授在从教生涯中恪守的信条。年过七旬的他,在所执教的武昌理工学院里可谓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传奇”般的人物。他是校史上唯一一个每学期考核等级都是A的教职工;他所授的课程到课率永远是100%,其所带学生皆尊称其为“冯爷爷”;50年执教生涯中,他从未请过一天病假,他始终站在教书的一线岗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他的事迹反映了一名共产党员恪尽职守、敬业奉献的精神,成为立德树人的典范。因此,他被师生们推举为武昌理工学院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先进典型。
执教50年
从1964年大学毕业算起,冯秉超在教学岗位上已经工作了50年。用同事的话讲,“冯教授是将一生奉献给教师这个岗位上。”2003年,冯秉超应邀来到武昌理工学院执教,成为终身教授。9年来,他每个学期的所有考核等级全A,创造了一个武昌理工学院绝无仅有的“神话”。
在冯秉超的课堂上,学生们永远充满了激情。一名学生说,“因为冯爷爷讲的课既充实又精彩,每天上课都提前十多分钟到,在黑板上画好今天要授课的图。上他的课,要一直集中精神,因为全是‘干货,稍不注意,就会漏了点什么,觉得自己吃亏了。”在执教的50年中,冯秉超坚持为学生上课,他甚至放弃了大学老师可以不坐班的“特权”,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除非正在上课,他都会在办公室等着帮学生答疑。
在冯秉超看来,作为一位老师,不能将学生分优劣,而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培养他们自己的特殊素质。“育人是一个大学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冯秉超认为,从自己身边毕业的一批批学生就是他这一生价值最好的证明。
在授课方式上不断创新
11年前,冯秉超应邀来到武昌理工学院执教,为了能更好地融入到新的体制中来,他利用自己休息时间去探索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尝试创新改革。
每个学期一开始,冯秉超便会提前完成自己的备课。在他看来,备课和编书一样,从教多年所教的,他对所有知识点都记住。备课后的冯秉超会针对每届学生的基础不同“量体裁衣”再改动备课内容。2009级学生于萧说:“冯教授会根据我们的上课情况再调整教学内容。”
课堂上的冯秉超可谓一丝不苟,从每一个理论知识点到每一个例题,他在课堂上都要很认真地给学生讲明白。城市建设学院原院长李新福教授评价冯秉超的课堂说,“冯教授的课堂有两大特点:其一,功底深厚,徒手画图很漂亮,很到位;其二,对学生很有激情,抱有一颗爱心去教学。”
冯秉超认为,在自己从教的几十年中,每一批学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应该针对不同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同时授课方式的探索上也应该不断改革创新,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容易接收,更有兴趣学习。他说,作为一位老党员,他想不到比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更有意义的事情了。学到老,做到老,他会继续走在教学的一线岗位上,将自己的余热都发挥在三尺讲台上。
德艺双馨,堪称表率
学生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冯秉超对待作业的认真态度和严格要求。由于《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这门课程的特点,学生要画大量的图,做大量的作业。自冯秉超来校执教这门课程以来,他每学期至少带三个班级,所教学生少则百余人。然而冯秉超对学生的作业份份批阅,本本批注。批阅每一份作业少则需要几分钟,长则15分钟左右。在他经手后的每一本作业,都会看到圈画和评语。针对不合格的作业,冯秉超还要求同学们重新改正,不合格再改。
冯秉超上课的周课时平均在16节左右,几乎每一天都有课。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在学习中的困难,他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利用自己休息时间安排约两节课的时间为学生答疑。无论刮风下雨,他没有食言一次。冯秉超回忆道:“如果因为天气恶劣原因,学生到办公室看你不在,他下次就不会再来,所以我每次都在办公室等着。” 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冯秉超会主动叫他们在答疑时间去找他,帮助他们查缺补漏。偶尔他还会和学生聊聊天,询问一下学生学习生活情况。
冯秉超这种奉献、诚信、认真、持之以恒的精神感动了自己的学生。学生们提起冯秉超老师,也都赞不绝口,认为他德艺双馨,堪称表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