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明
作文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作文创作,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兴趣较淡,并且总感觉,无话可写,有一定的难度系数。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中给以强化,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积累相应的作文素材,并且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创作意愿,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
要想让学生勤于动手,善于动脑,主动参与到作文写作中去,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作文教学之所以会显得困难,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爱写的欲望,以及想要表达的意愿。对于作文而言,由于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作出不同的反应,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努力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思想和看法。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语文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具体来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讲解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学生对内容的不同感受,让他们以自己的感受为主题,写一些读后感或是自己对某个事件的看法、观点等,进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表达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续写故事,改编故事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素材有量的积累,学会创造性应用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很多学生觉得写作文困难的一个主要因素就在于缺乏材料,没有可以写的东西。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题材,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去探寻出丰富多彩的作文内容,进而让学生意识到写作其实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地主动去体验生活,并且积极地从生活中发现话题,思考话题,最终形成体会并呈现于作文中。比如说,就“春天”这一题材,虽然看似简单,但是要想写出具有吸引力的作品,全凭空想象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写作者亲身走进自然,感受春天,在实实在在的环境下感受春天的五彩缤纷,进而获得自己独有的感受。又比如说“收获”这一主题,乍一看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农人辛勤的在田间地里收获的情境,但是对于很多学生而言,特别是城市里的学生,他们看到的只是劳作的情境,却从未体会过劳动的辛苦和不易。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或者是利用实践课的机会,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让他们亲身感受一下劳动的感觉。相信经过自身体验后所获得的感受而写出的文章,是会比想象的深刻许多的。况且除了农人的收获外,现实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收获”,比如辛勤付出努力后获得的成功的收获,意外的收获,心灵的收获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体验所获得的。所以说,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积累素材,善于运用作文描述生活。
三、走出创作误区,做到有感而发,写出真情实感
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和感知美的眼睛。同时也有一颗善于想象,勤于捕捉的心灵。所以在平日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善于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外,还应该教会学生做一个真实的人。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让学生多参与实践体验,表达自己的亲身感受外,还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要说真话,表真情。坚持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禁止胡编乱造,禁止无病呻吟,更不提倡说空话、大话。除此之外,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师还应该采取肯定和鼓励的态度,特别是对那种抒发了真情实感的文章,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善于对其进行赏识和尊重。当然,对于当中存在的不足也应该及时对该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从而增强学生的创作信心,提升他们的创作兴趣。此外,对于编入教材的的课文而言,这些都是经过严格推敲后所选出的优秀文章。这些文章为学生的创作展开了更为多元的视角,更是学生进行创作的好素材。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现有的材料价值,通过对这些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到作品中去。 伴随着新课改的推广,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的作文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语文作文教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善于留心周围事物,勤于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同时还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懂得习作的目的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为此,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地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江苏省姜堰二中;2255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