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

2014-10-13 19:55夏新翼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亲情细节文章

夏新翼

(配套教材:人教版高中必修五)

内容充实,是写作的基本要求。要求文章中所述之事、所记之人、所议之理、所抒之情等能给人以实实在在的感觉,做到言之有物,持之有据。特别是抒情文,要做到感情真挚、饱满,情文并茂,要以叙述描写为基础,把情感赖以产生的“故事”写足、写实,抒情才来得自然、感人。否则,抒情就容易显得虚情矫饰,无病呻吟。

先看下面一篇文章:

那一次我流泪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身为一个即将成年的七尺男儿,泪本不该随便流,而我那一次泪水却不争气地往外流。(开头重复,显得不简洁。本来一目了然的地方,重复解释,有空洞无物之嫌。)

那是一个闷热的下午,我早上补完课,跨着步子慢慢地往家走。刚走出教室,一阵热浪袭来。走在马路上,骄阳煎烤着大地,用力深吸一口气,吸进来的是一股闷辣。一旁的香樟树上,知了叫个不停。人就像快要干死的鱼,苦苦等待着雨的到来。天空像织了一层灰色的幔,罩住了整个城市。(“跨着步子”与“慢慢”矛盾。“一阵热浪袭来”却没有了下文,后面的内容,给人东拼西凑的感觉,貌似具体,其实空洞。此处写作的目的应该是为“我流泪”作铺垫,可是,有用的内容很少,应着力写“我”的感受。)

回到家,打开门就一屁股坐到了椅子上,喊道:“妈,给我倒一杯水,我受不了了,这天太热了。”没有人应答。怎么回事,难道妈不在家?心中想到。抬头一看,桌上有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歪歪扭扭的几行字:我有事出去了,柜子里有面条,自己煮,记得写作业啊,要开学了。啊哈,妈不在家,可以尽情地玩了。也顾不上煮面,拿着一包方便面就去玩电脑了。“轰隆隆”,外面闪过一道光,幔外面的巨人撕扯着幔。灰色的幔露出了一个大口子,可不一会儿,又被缝好了。(此处叙事不合乎情理。一是情节不合理,二是感情变化太突然。最后的描写莫名其妙。)

“太热了,什么鬼天气。”我坐在电脑面前嘟哝道。走出房间,寻找着可以降温的东西。打开冰箱,里面空空如也。“冰棒都没了,老妈怎么忘记买啊。”回到房间,再次沉浸到“刀光剑影”的世界中。“叮咚,叮咚”,是不是老妈回来了,怎么办,作业还没碰呢。透过猫眼一看,不是妈,是个收电费的,立马打发走了。(节外生枝现写作之乱相。到目前为止,所写内容与题目毫不相干。思路散漫、笔墨不集中。)

巨大的幔被撕扯得粉碎,一瞬间,狂风夹杂着雨点打在了窗子上。点点的雨,冲刷着这个尘土飞扬的城市。(机械地套用《雷雨》一文中的描写不知道变通,使描写服务于抒情。)

“真是天助我也,下雨了,老妈回不来了,我可以尽情的happy了。”很快我又沉浸在了游戏的世界里。“吱嘎”,一声开门声闯入了我的耳中。怎么办,肯定是妈回来了,不是下雨了么,她怎么会回来。满脑子想着挨批的画面。打开房门,面前出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一个并不高的女人,头发湿漉漉的,衣服还在不住地往下滴水。“又在玩电脑,要开学了,多写写作业,这是刚才买的冷饮,快放到冰箱里去吧。”我手捧着冷饮,赶忙背过身去,眼中的泪水从脸颊滑落。这冷饮好重好重。我躲在卫生间里擦拭着泪痕,一声喷嚏传入了耳中。泪水如同外面的暴雨不住地往下流,奔回房间,躺在床上,泪水浸湿了被单……(文中“我”的情感,极不稳定,给人感觉不合常理。母亲的出现显得太突然,而且她的行为,不足以令“我”流泪。)

男儿的泪不是因受苦受累而流的,是为爱流的……(为了扣题而生硬地贴标签。)

【修改思路】

“那一次我流泪了”中的关键词是:一次,我,流泪。题目中的“那一次”告诉我们写的事情只能是一件,而不是两件或两件以上。题中的“我”,告诉我们注意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突出那个特定的瞬间自己的心灵体验。这个题目需要展现丰富的情感内涵。我们一定要写清楚为什么流泪,流的是什么泪。是感动的泪水,悲伤的泪水,喜悦的泪水,还是委屈的泪水。“亲情”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易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写作时要精心捕捉那些“凸显人物的典型特征,表现人物的性格,显示人物的思想,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细节描写,完成对亲情作文的构建;同时,还要用丰富的情感体验来讴歌亲情,深化文章的思想,从而形成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否则,写出的文章必然“内容空泛,形象苍白,情感虚浮”。

例如,此文可以这样构思:①先写自己在“一个闷热的下午”的痛苦体验,渴望得到帮助而不得,心生埋怨;②后来发现母亲的留言(内容可以改为母亲“看医生去了”),自己为之感动;③联想到母亲平日里对自己关心的细节,反思自己的自私,心生愧疚,④牵挂儿子的母亲挂完水,冒雨带着冷饮回家;⑤自己感动得流泪。以这样的情节构思,再加上自己对亲情的深度体验,文章就会思路清晰、笔墨集中、情感自然。

【方法指津】

“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是专家们对中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写作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关注“亲情”素材,通过“讴歌亲情”,学习把文章写得充实。

一、一个合理的构思

写好此类文章,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构思。我们一般可以用五个字来进行构思,即“引”“生”“理”“催” “结”。

引:通过眼前景或者物引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或感情倾向。比如,开头可以描绘一幅图画或一个场景,引发写作者的情感,也可以通过别人的一句话,引出自己的感情。如果没有适合的引子,我们也可以省去这一个环节,直接亮出情感主题。

生:即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或者较为模糊的情感倾向;甚至相反的情感与后文对比。

理:即整理自己的情感或情绪,这是使“情感”逐步清晰的过程,或者是“情感”积蓄的过程,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或联想,使“情感”越来越明晰或逐步强化自己的情感。

催:即催动情感,使之到达高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联想、比较、顿悟。这个环节是主题升华的关键,常常通过联想、比较,对情感进行理性的分析,深刻体验丰富的思想内涵,使之与自己的心灵碰撞。endprint

结:抒情散文的结尾方法很多,一般有:点明中心,首尾呼应,借景抒情等方法。

二、一条巧妙的线索

在“引”“生”“理”“催”“结”这五个字思路中,最难解决的是“理”这个环节。要想“理”得清楚,首先得找一条线索来串联,《笑》中冰心先生巧妙地用“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作为线索,将三个毫不相干的画面串联在了一起,做到了“形散神聚”。 那么,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呢?

一是感情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杨朔写《荔枝蜜》就是利用感情线索,把儿时记忆、荔枝树林、苏轼诗词、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蜂、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连起来的。再如鲁迅写《阿长与山海经》也是利用感情线索,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是变化的,经历了“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新的敬意”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是事物线索。如萧乾的《枣核》,这是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文章紧紧扣住思乡这一主题,以“枣核”为线索,通过“索枣核”——“见枣核”——“话枣核”——“悟枣核”,记述了友人的思乡之情。

三是行动线索。如朱自清先生的《绿》一文以行踪为线索。顺着游历的足迹,对瀑布、梅雨亭作了简洁而形象的介绍,用“招引”与“追捉”这两个词语引出对潭水的描绘,传达了对梅雨潭醉人、奇异的绿的喜爱之情。

“文无定法”,散文的线索很多,以上三种线索是人们较为常用的。

三、多种手法综合运用

讴歌亲情的抒情散文,往往通过作者目击、联想的景象或生活中偶发的、片段的事物,去抒发其内心的情感。

1.注重细节和典型,体现真情。

根据中心情感的需要寻找相关联的材料,是最重要的。我们要选择那些能承载中心情感的物象、景象、事象,而这些物、景、事不一定是特别珍贵的、重大的,一个很普通、很不起眼的事物或者一个小小的举动、一个很小的变化,都能传达至真的情感,正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时,须从细节处着眼,抓住能触动情感的那一点,对其进行描绘。细节描写的段落一般包含三个要素,即交代、细节、感受。其中“感受”,可以是议论,可以是抒情,也可以是情景交融的画面。这三个要素各自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交代”是为了把细节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过程、背景说清楚,细节是为了生动、形象、传神,“感受”则是为了点明或突出中心而写的。其中“感受”可以是对细节的点评,可以是对细节的意义作解释,可以是由细节引发的抒情,甚至可以用一个意境深远的画面代替;可以是用作者的口吻写,也可以借助作品中的人物之口来写。

这三个要素的排列方式可根据材料的情况组合。一般有这样几种:1.交代+细节+感受,2.细节+交代+细节+感受,3.感受(中心句)+交代+细节。还有一种情况是:交代+细节,交代+细节,感受(总结)。

2. 注重联想和想象,体现亲情。

要把真情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注重联想,通过联想回忆过去发生的故事、体验,当时的情感和现在的思想等。联想的事物或景象要与产生联想的触发物有关联,切莫写成触发物是触发物,主体事物或景象与触发物无关。

联想是指由于某人、某事物引发相关的人或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写作时,联想的展开,就会有许多材料集中在大脑。联想有相似联想,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相反联想,依据事物的相反点,由此事物转到与之相反的事物;因果联想,或由因到果,或由果到因;事理联想,依据现象与本质的内在联系,由事及理,由理及事,或事理一体的思路。联想注意与眼前的人、事、物项关联,然后由实而虚,达到虚实相生。

3.学会体验和解析,深化亲情。

一个不起眼的素材,我们要想办法让它出新,为我所用,就要学会体验和解析亲情中所蕴含的深义,写好细节描写后感受部分的内容;要调动自己的真情实感,把亲情写到感人至深处;要出新,就得站在时代的前沿,用新的观点、新的视角审视家庭亲情的关系,使这个话题富有时代的气息,如可从平等、民主、尊重的角度写父子之情、母子之情。若顺着这条思路展开,你就会发现“文路”会变得开阔起来。

【练习解析】

一、要从平凡的生活中选择令人感动、令人难忘的瞬间,用朴实亲切的语言,靠那份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情感取悦人、打动人。切不可为追求“惊心动魄”的效果而胡编滥造。要善抓动情点,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一次回头,一种姿态都能真切地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或精神品质。

二、材料中的四个人的话都是围绕“情感”问题而说的,但作文的话题却不是“情感”,而是其中某一个人的话。从这点看,话题的范围已经有所限制。四个人的话均可选作话题,因此本题属于多话头的话题作文。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感触最深的一句(只能一句)作为话题。

材料中四个人的话都是判断句,它们既是话题,又是主题。一旦选定,行文时就不能在立意上立门户,改弦更张。“世间至美是情感”,关键是“至美”,如何表现“至(最)”,是重点又是难点。“情感是把双刃剑”,是比喻句,要抓住“双刃剑”的特点。“情感常常创造奇迹”,既是“奇迹”,材料绝对要典型。“理智比情感更重要”,构思时要注重“理智”与“情感”的比较。总之,动笔前要审清题目的隐性要求,运思时要抓住材料的闪光点和动情点。

三、“我想握住你的手”,主谓宾结构,重心落在谓语动词“想”上,应紧紧抓住“想”字构思作文章。为什么“想”握住你的手?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因为敬重,因为爱慕,因为歉疚,因为血缘,因为友谊,因为怜惜,因为同情,因为分别,因为感动……“你”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人:家人,朋友,爱人,熟人,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老人,小孩,平凡普通的劳动者,见义勇为的英雄,身残志坚的殉道者,心灵美好的流浪儿……这篇作文有太多可写的内容,只要这个人的思想境界、行为举止能够让“我”感动,就可以成为作文的主人公。作文的内容与重点就在于展示这个人让“我”感动的地方,从而引发“我”产生想握手的冲动。

四、“致我的前辈”是一篇命题作文。“前辈”,指年长的、资历深的人。“前辈”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我们既可以把他理解为我们的祖辈父辈,也可以是彪炳史册的历史名人;我们既可以表达我们的尊敬崇仰之情,也可以表达我们的哀痛难过之情;既可以赞美,也可以批判;既可以就生活中的某件事与前辈探讨,也可以单纯地回顾前辈的一生,但情感态度要鲜明,人生的启示要明确。

由于我们对未曾谋面的前辈的情况知之甚少,所以,切不可被题目“绕”进去,而把写作重点放在大段地描述前辈当年的生活,他们怎样艰辛地农耕等等。

五、“父子协议”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外国的思想做法进入国内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现象,它显然与中国的传统美德相矛盾。写作时,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可以肯定这种做法,深入剖析“父子协议”所蕴含的深意;也可以否定这种种做法,分析这样做的危害,引导人们探讨如何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的问题;还可以中和这种观点,父母要尽抚养的义务,孩子也要学会自立,或者,子女要尽赡养的义务,父母也要尽量不拖累子女。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225119)endprint

猜你喜欢
亲情细节文章
永不凋零的亲情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细节取胜
清明话亲情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