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平
随着数学新课标对“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经验的积累成为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个首要任务。而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的我对于数学经验的积累过程理解为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外显的行为操作,和对学习材料的第一直观感受,才能给他们自己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相,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让学生动手操作,强化直观感受,使其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在教学时、分、秒一节时,我在课前就布置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看看1分钟能干些什么。当第二天上课时,孩子们的展示了用半节课的时间,有带实物来的(写的生字、做了一半的沙包等);也有现场展示的(给洋娃穿衣服,跳绳子等);还有跑到教室外去拍球;也有的说他观察了水龙头没关紧,一分钟内滴了58滴水,号召同学们要节约水资源;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小男孩哭了,他忘记了那1分钟在干什么,找不回那一分钟了,让学生从这么多中感知一分钟之短。懂得了要珍惜时间,更从别的同学那里学到了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方面去思考。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产生对某一数学知识认识的渴望。当这种感觉积累到一定的水平,便形成对学习对象的活动经验,但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操作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经验积累体现在动手操作过程之中。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一节时,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准备的平行四边形,通过自己的手量一量,(用尺子量边,量角器量角)。折一折,拉一拉,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前边学习三角形时,通过量角器量出三角形三内角和为180?,在此基础上,一部分学生通过折一折,分一分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得出内角和为360 ?。一部分学生通过量一量,得出内角和360 ?,相对两个角相等,相邻两个角度数和为180 ?。特别是在动手拉一拉中,学生发现可以把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从而得出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周长为相邻一组边长度之和乘2,平行四边形内角和为360 ?,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结合前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拉发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一节课我要讲授的知识学生全在这一系列有效的活动中掌握,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动手操作经验,为后面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埋下了伏笔。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往往在课堂上不能好好的约束自己,如果我们巧妙的引导他们动,会激发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就要利用孩子好奇的心理,从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让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中获得正确的认知。在学习了旋转与平移后的课堂活动中,让学生设计美丽的花边,我让学生动手画,大胆创新,设计不同的花边展示给大家看。学生无不积极参与,想方设法画出美丽的花边,这时我不适问道:“你的花边为什么这么美呢?”学生边动手操作,说出平移和旋转。发挥他们的想象,这样较好的体现了数学 来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
在一些应用题计算中,有的学生由于缺乏动手操作能力,难以理解或片面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不能掌握正面的解题思路,乱猜计算方法,以致错解、误算较多。因此,教师应注意着重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确定计算方法。例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可让学生动手摆学具,理解数量关系。先一一对应摆红花和紫花,认识红花和紫花同样多,再摆红花比紫花多3朵,引导学生观察红花的朵数包括哪两部分,明确先摆第一部分是与紫花同样多的朵数,另一部分是红花比紫花多的朵数,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把这两部分的朵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实践,容易懂得这类应用题用加法计算的道理。
学生经验的积累往往不是一次活动就能形成,而反复实验与动手操作,对于丰富学生经验的积累十分有效。正如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动脑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所以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资源,落实课标的核心理念,注重让学生在经历动手操作过程中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作者单位: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一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