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昌东
内容摘要:一篇好的议论文,不仅要论点鲜明深刻,而且需材料丰富,吸引力强。怎样才能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做到对材料的叙述概括精炼,符合文体的要求呢?作者在文章提出了三点方法。
关键词:议论文 记叙 方法
一篇好的议论文,不仅要论点鲜明深刻,而且需材料丰富,吸引力强。因此,在议论过程中列举大量的事例是学生惯用的方法。但不少学生在列举事例时,着墨过多,叙述详细,造成文体不明。写作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必修三表达交流板块《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这一部分,在此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症下药,使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上有了很大提高。
首先让学生明确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之间的区别。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人、事、物的形态、状貌、性格、功能、事态的变化的画面,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具体性和形象的可感性,切忌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让人亲临其境,亲睹其事,通过感情的渠道,以事感人,以情动人。而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所以,议论文的语言是概括性的语言。所谓概括,就是将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
那么,怎样才能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做到对材料的叙述概括精炼,符合文体的要求呢?要让学生明确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要做到清楚而概括地叙述事实论据,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其次要学会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明确要写好议论文,必须运用好叙述,叙述的重点是定向转述。为了议论的需要,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观点一致起来。定向转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个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有不同的角度转述,也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可以通过三个方法达到要求。
第一是围绕论点,剪裁素材。事实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所以叙例时,应据论点需要,对事例进行加工改造:瞄准中心,对事例进行剪裁处理,抓住需要信息,舍弃与论点无关的信息。而且原始材料往往生动具体,篇幅较长,而议论文运用这些事例材料的目的只在于印证观点,说明道理,不是以形象动人,这要求在对事例材料的叙述上要变具体记叙为概括叙述。
例:在一次作文训练中,有一位学生写对生活的感悟的文章,题目叫《珍惜时光,发奋进取》,其中引用了张海迪的例子,关于张海迪事迹的介绍资料很多,为了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该学生有以下转述:
张海迪就是发奋进取的典型人物,她身残志坚,她从未停止向疾病抗争,向生命的极限挑战,她在高位截瘫,身患癌症,多次化疗的情况下,完成了一部名叫《生命的追问》的散文集。迄今她已经出版了100多万字的作品,还当上了山东济南市的作协副主席,她的发奋进取精神真是震撼人心啊!我们也要向她学习,在这短暂的生命中努力拼搏,发奋进取,成就自我。这样才不负我们短暂的一生。
在这篇习作中,小作者概括叙述了张海迪的故事,抓住了张海迪在诸多的磨难面前从未停止过发奋进取,最终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没有虚度人生的事迹,论证了中心论点,并且,一般我们会把张海迪的例子用来论证身处逆境,仍自强不息,小作者瞄准中心,从不同角度分析,抓住需要信息,精心剪裁,身处磨难中的张海迪都如此珍惜时间,发奋进取,那么作为身体健全的我们更应如此,论证有力。
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确定以后,就得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去论证它。这就有一个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问题。“论”,是讲道理;“述”,是摆事实。在论证过程中,要善于把“论”和“述”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而关键是“围绕”,即紧紧扣住中心论点,而不是与中心论点相游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第二是挖掘内涵,证明论点。在论证过程中,只有把论据所蕴涵的意义挖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发生内在的联系,才能直接证明论点。因此,“叙例”时不仅要学会裁剪,还必须学会根据论点的需要,将事例中隐藏的东西挖掘出来,增补一些与论点相近甚至相同的词句,使论据和论点相适应。
例如,在学习了苏轼的诗词后要求学生对苏轼的生平简介做一个整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为人豁达心胸宽广,是苏洵的大儿子,嘉佑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佑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在一次作文训练中有一位学生在作文《抵抗生活中的挫折》中引用了上述例子作为论据:
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命运多舛,一生不顺。“乌台诗案”让他险些送命,后谪居黄州,回到京城后,又遭到保守势力的诬告、陷害,再次被贬出京,任杭州知府,随后,再度被贬。但是,苏轼并没有被这种挫折、困难所打败,反而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旷达,“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淡定,这都是苏轼仕途不顺时面对生活的困难所作出的回应。
这位学生的聪明之处是从原材料中挖掘出自己需要的两层论据含义:一是苏轼面对仕途的不顺并没有一蹶不振;二是苏轼抵抗生活中的挫折的豪放、旷达、从容淡定的气度。有力的论证了中心论点。
第三是概括事例,排比增势。这种表述模式不仅让论据内涵丰富,而且一针见血,能够一语道破论据中证明论点的部分。它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事实叠加;二是整句形式。
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了的真理。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己见,街亭终致失守。唐太宗任用魏征,开言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广积粮、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
注意:述例表述要强调事例的有序排列,或是时空顺序,或是逻辑顺序,视其所需而定。句式结构可依情况而定。
总之,议论文与记叙文中记叙的不同,是由写作目的的不同决定的,议论文是为了说服读者,首先考虑的自然是说理,而把生动放在第二位,我们必须根据中心论点对事例进行恰如其分的剪裁,提炼事例中与论点相联的本质、规律加以叙述,为论证论点服务;而不能以详尽的叙述代替议论,喧宾夺主。
(作者单位:湖北十堰市车城高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