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恩军
内容摘要:《论语》中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提到的治学方法相当精辟。很多有关治学方法的内容已成为名言警句,被引用的频率很高。作者认为《论语》中的治学方法对高中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论语》 治学方式 启示
《论语》虽篇幅不长,却字字千金,句句蕴含深刻的哲理。两千多年来,世事沧桑,朝代更替,《论语》犹如夜空中的一颗明星,熠熠生辉。当前,学汉语已成为一种潮流,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遍布海外。可以说,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着中国,也影响着全世界。今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孔子的思想仍然具有它特殊的意义,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的《论语》也更值得我们研究。特别是《论语》中的治学方法对高中生具有很好的启示。现不揣浅陋,列举几例,以期抛砖引玉。
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出了思考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都是走极端。有这样一些高中生,他们虽然学习勤奋,但成绩总上不去,思想负担十分沉重。这其中就有不少是犯了“学而不思”的错误。这些学生虽然在“学”上花了大量的时间,但在“思”上却做得很不够。老师怎么教的,书本上怎么写的,他们都能准确记下来,却不肯思考,不去问问为什么。在考试中,把教材中的例题改头换面,甚至数学中只改动了某些数字的应用题他们也难以应付。这些不肯思考的高中生,将来的生活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接触到大量的信息,特别是来自网络、通信等领域的信息。对于这些海量信息,我们如果只“学”不“思”,不去辨别真伪而一概接受,就会受到负面影响,甚至迷失人生的方向。
“思而不学”的例子也屡见不鲜。现在的高中入学门槛较低,一些初中成绩很差但有远大理想的学生也能升入高中。某些基础差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又不愿意努力补差补缺,以致学习成绩江河日下,他们也就成了“思而不学”的那一类。没有知识的积累,再远大的理想也只能是空想。
二.学而不厌
对于高中生来说,“学而不厌”尤为重要。高中生正处在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况且他们还面临着人生一场重要的考验——高考。要想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就要有学而不厌的品质。有些基础较好的同学,在平时的测验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后,就产生自满情绪而停止不前,不再像以前那样努力。这些学生往往只能取得阶段性成绩,很难在最后取得成功。其实,不想上大学的高中生也同样需要“学而不厌”,因为高中阶段的知识,是一个人以后学习、生活所必备的基础知识,错过了高中这个学习的黄金时期,以后再想补上这一课就难上加难了。
三.温故而知新
这句名言已凝固成一条成语“温故知新”。这条成语通常被理解为温习旧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从另一方面来说,“温故”不仅能够更牢固地掌握旧知识,而且还常常是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必备条件,这一点在数理化等学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有时候,一个公式、定义没弄懂,就可能影响到后面有关知识的学习。某些高中生在初中就没有较好地掌握数理化中的一些公式、定义,以致到了高中,无论他们怎样努力学习高中知识,这些学科的成绩进步都不明显。由此可见,“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何等的重要。一些有经验的高中理科老师在给学生补差补缺时,并不急着给学生补习高中知识,而是让学生复习初中数理化中的那些重要的公式、定义,指导学生一一攻破。有了这番“温故”,学生再去“知新”,就能事半功倍。
那些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的高中生,更应该读读《论语》。领会了《论语》中所谈治学方法的精神实质,就能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而摆脱学习的困境,走进高中学习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安徽省长丰县第一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