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利用热电工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2014-10-13 02:04王焕珍陈玉华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防护用品职业病粉尘

王焕珍,陈玉华

(鹤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鹤壁 458030)

为满足鹤壁市区供热供电需求,某集团新建2×135MW机组综合利用热电项目,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劣质煤低产值向深加工高产值方向转化,形成煤炭—电力—建材多元化经营体系。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健康,鹤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项目试运行阶段对其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效果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建设项目区域内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全部生产及辅助工程为准,包括输煤系统(卸煤、贮煤、筛分破碎、输送、煤样采制)、锅炉系统、汽机系统、电气系统、脱硫及除灰除渣系统、化学(锅炉补给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矿井水处理)系统等,对试运行期间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和评价的需要将建设项目划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评价单元,即输煤单元、机炉电单元、脱硫除灰渣单元和化学水处理单元。

评价内容包括总体布局及设备布局的合理性、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辅助用室、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等。

1.2 评价依据 《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尘肺病防治条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等。

1.3 评价方法和程序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和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程序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执行。

2 结果

2.1 主要生产工艺 工艺流程为燃煤经皮带输送至主厂房原煤仓,经破碎、磨粉和分离等煤粉制备过程后,送入锅炉燃烧,将经过除盐、预热的锅炉给水加热成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送入汽轮机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煤粉燃烧后产生的含SO2烟气经除灰、脱硫后,通过引风机排入烟囱。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本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煤尘、灰渣尘、噪声、振动、高温及热辐射、工频电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氨、肼、二氧化氯、氯气、硫化氢、苯并(a)芘、抗燃油、不良气象条件等,见表1。

2.3 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建设项目部分建筑采用地下布置,造成工作地点通风不良、采光照明不足等。高温季节长时间露天作业引起的太阳辐射,冬季长时间露天作业存在低温危害;控制监盘人员长时间视频显示终端作业导致视力紧张。单调作业、夜班作业引起职业心理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工具引起身体局部紧张。

2.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分析 根据各作业岗位特点,现场采样采用个体采样和定点采样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依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相关测定方法,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连续3 d的现场检测工作。调查结果表明,建设项目存在粉尘、噪声、毒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二氧化氯、氯气、生石灰粉尘、硫化氢、苯并(a)芘、抗燃油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因采用输送管道密闭作业、物料中含量低或使用量小,作业人员接触机会和接触量小,故不予检测。

2.4.1 粉尘 本次选取火车卸煤沟、5#皮带、锅炉、灰库等有代表性的地点测定工作场所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结果显示煤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灰渣尘、粉煤灰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20%之间,分别按不同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进行判定,其结果见表2。

表1 各生产环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表2 工作场所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本次现场检测笔者共对14个工种57人进行了采样检测,数据分析时根据统计学中数据分布规律的相关知识,剔除一些可疑数据,以每个工种、岗位3 d检测数据的最高值作为评价值进行判定,详见表3。本次检测9个接触煤尘的工种中有3个工种超标,其中斗轮机司机接触煤尘危害最严重,为14.6 mg/m3。本次检测5个接触矽尘的工种中有4个超标,其中灰库值班员受危害最严重。

笔者对作业工人巡检到达的设备和巡检点进行定点检测,共设16个检测点,检测结果为<0.67~19.9 mg/m3,其中3#皮带粉尘浓度最大,为19.9 mg/m3,其次为灰库放灰口,为17.5 mg/m3。

表3 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浓度检测结果与判定

笔者选取火车卸煤沟、5#皮带、磨煤机、放灰口等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粉尘分散度测定,结果显示作业人员接触的粉尘以空气动力学直径<5 μm的呼吸性粉尘为主,呼吸性粉尘可达接触者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对作业人员的危害更严重。由此可见,与其他火力发电厂一样,粉尘依然是建设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防护的重点。

2.4.2 毒物 本次检测个体采样、定点采样9种毒物,159个样品,分别测定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硫酸、氨、肼、盐酸、氢氧化钠,其测定值均远低于职业接触限值。

2.4.3 噪声 本次对14个工种53人次进行了检测,结果为61.6~101.6 dB(A),结果显示12个工种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有6个工种接触噪声强度超过90 dB(A),其中电气控制员和汽机控制员接触噪声强度超标严重,分别为101.6 dB(A)、97.9 dB(A),其次是3#皮带运行工、锅炉控制员,分别为94.6 dB(A)、93.8 dB(A)。定点检测34个检测点中有21个检测点噪声强度超过85 dB(A),14个检测点噪声强度超过90 dB(A),其中送风机、磨煤机、凝结水泵、流化风机、空压机房等处的噪声强度均超过95 dB(A)。对超标的检测点噪声频谱分析发现,建设项目噪声为高、中、低频声压级均高的宽频带噪声,涉及高频频段、语音频段,对语音听力和高频听力均有影响。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噪声危害严重,噪声控制是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生产辅助用室7个检测点的检测结果显示均不超标。

2.4.4 工频电场 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设22个检测点,66个数据,结果为0.01~7.82 Kv/m,以各检测点最高值进行评价,6个检测点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2.4.5 不利气象条件 测定21个工作场所微小气候,结果显示没有一个工作场所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全部合格。工作场所定向辐射热强度设9个检测点,测定头、胸、腹部位27个数据,结果为0.034~0.25 Kw/m2。WBGT指数选取1#汽轮机罩壳内、1#汽轮机外及1#锅炉9米运转层等3个检测点进行测定,结果为25.6~38.4℃。根据工作场所WBGT指数和定向辐射热强度判定汽轮机9米运转层高温作业分级为Ⅱ级,锅炉9 m运转层高温作业分级为Ⅰ级。机炉电单元巡检人员应注意防暑降温,尽量减少高温热辐射作业,并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防止因长期在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较低的干热环境引起职业性中暑。

2.5 主要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2.5.1 总体布局与设备布局分析 建设项目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各生产区之间、生产区与生活区之间设有卫生防护绿化带,产生高噪声厂房与低噪声厂房分开,产生粉尘厂房与产生毒物厂房分开,避免了交叉污染。厂房建筑方位能够保证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2.5.2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分析

2.5.2.1 防尘设施 为有效控制1#皮带的粉尘危害,建设项目采取在火车卸煤沟下部缝隙煤槽底部设置密封挡板、煤槽底部的叶轮给煤机自带有水喷雾系统,1#皮带廊设置有水利清洗装置,建设项目采取的密闭、湿式作业及水力冲洗抑尘等措施,有效控制了1#皮带煤尘浓度。2#、3#、4#、5#皮带落煤点处均设置有密封罩、冲击式除尘器和喷水管,但3#、4#、5#皮带运行工接触煤尘浓度超过国家标准,防护设施未达到防护效果,防护能力有待加强。

斗轮机取料机本体上有水喷雾装置等防尘设施,粉尘浓度检测结果表明斗轮机司机接触煤尘浓度严重超标,防护设施未达到其效果。

机炉电单元和脱硫、除灰渣单元防尘设施防护效果较差,作业人员接触矽尘浓度检测结果表明锅炉控制员、汽机控制员、脱硫值班员、灰库值班员接触矽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煤样采制过程中运行的除尘设施有效抑制了煤尘飞扬,煤化验员、采煤样工接触煤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符合国家标准,防护设施达到了预期的防尘效果。

2.5.2.2 防毒设施 建设项目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矿井水处理系统、废水处理系统中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需用一定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给水加药系统需用氨和肼,因此化学水处理单元是防毒的重点部位。建设项目设置有自动密闭加药装置、机械排风装置、通风柜等防毒设施,现场检测结果表明作业人员接触毒物以及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由此可见,正常工作情况下防毒设施有效控制了毒物的危害,防护设施达到了其防护效果。

2.5.2.3 噪声与振动控制设施 机炉电单元是噪声与振动控制的重点部位。建设项目虽然采取了选用噪声相对较低的设备、噪声强度大的设备布置在厂房底层或室外布置、进风口入口及排汽口加装消音器等措施,但是现场检测的14个工种中有12个工种等效连续,A声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超标率为86%。作业人员接触噪声强度超标严重,噪声控制设施没有达到其防护效果。

2.5.2.4 防暑降温设施 建设项目采用中央空调系统或空调机进行防暑降温,由微小气候的检测结果可知,建设项目采取得防暑降温设施一定程度上调节了控制室、值班室等作业人员停留时间较长的工作场所的温度。

2.5.2.5 防潮防寒设施 汽机房屋面采用的空心轻质隔墙板(即GRC板)防水、防潮性能好,建设项目所有建筑物均设置有热水采暖系统。

2.5.2.6 防辐射设施 建设项目升压站单独布置在厂区东北角,主变压器、高厂变压器单独布置在汽机房北侧,升压站、变压器周围设置护栏。

2.5.3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建设项目配发的个人防护用品有绝缘鞋、耐酸鞋、棉防护服、防酸服、连体服、防尘口罩、防酸手套等,制定了《职工防护用品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规定了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原则、发放程序、发放标准,但未制定验收标准即采购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备“三证一标志”(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未制定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制度,未对如何指导工人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作出规定。建设项目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不能满足作业工人防护职业病危害的需求,如没有为机炉电控制员等接触噪声的工种发放耳塞,没有为灰库值班员、锅炉控制员等接触粉尘的工种配置防尘口罩。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2.5.4 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 建设项目在建筑结构上采用了防腐和有利于地面粉尘清扫和冲洗的措施,各辅助用室的设置、数量、卫生条件基本符合要求。主厂房及辅助用室主要以自然采光为主,采用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的方式。照度检测工作场所设置52个检测点,合格35个,不合格17个,工作场所照明不足对作业人员的视力影响较大,建议建设项目增加照明设施,达到照度标准。

2.5.5 职业健康检查 本次对建设项目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如粉尘、噪声、毒物等共计192名作业人员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建设项目为新建项目,投产试运行以来没有发现职业禁忌症、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病人,因此未制定相关的处置规定。

2.5.6 职业卫生管理 建设项目设有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没有设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职业卫生日常管理由安监部1名高级工程师兼职负责。设置了部分应急救援设施,制定有《职工防护用品管理办法》,但未进行过职业卫生知识、职业病危害因素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建设项目未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不齐全。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3 讨论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结果显示,50%接触粉尘的工种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86%接触噪声的工种超过国家标准,建设项目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和毒物。加强作业场所防护设施设置,防止粉煤灰及毒物逸散,同时为作业人员配备具备“三证一标志”的个人防护用品,如为接尘、接噪人员配备防尘口罩、防护耳塞,加强个体防护。建设项目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存的情况,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存对作业人员会产生联合作用。宋晋等[1]报道苯和噪声联合作用对听力的影响可能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王灿等[2]报道高温和噪声联合作用是高血压、心脏病变的潜在危险因素。本次体检未发现异常,主要与企业是新建企业,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间较短有关,另听力损伤具有个体易感性,建议企业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每年进行筛查,及时发现易感者并采取积极预防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3]。

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使用、维护和操作规程并严格贯彻执行,加强设施的日常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制定针对盐酸、氨、肼等毒物泄露、扩散中毒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配置相关应急救援设施,如机炉电集控室配备正压式呼吸器,酸碱计量间设置洗眼器和报警装置等。完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加强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作业人员作业过程中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真正起到防护效果。

建设项目设置有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及湿式作业,其工作场所设有冲洗地面、墙壁的设施,避免了二次扬尘。脱硫系统采用目前比较先进的NID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汽轮发电机、磨煤机采用产生噪声较小的设备,风机入口、管道排汽口装设消音器,集控室墙壁、屋顶加装吸音材料。这些防护设施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工作场所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达到了一定的防护效果,但检测结果表明防护效果不太理想。建设项目如能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确保其正常运行,认真制定并落实各项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保证个人防护措施到位,则该建设项目能够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1]宋 晋,马 娟.苯和噪声联合作用对听力损伤的影响[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3,21(1):50.

[2]王 灿,王任群,赵 素,等.高温和噪声联合作用对职业人群血压与心电图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3,29(5):275-276.

[3]陈吉旭,刘 茁,高 进,等.某飞机制造企业840名铆工听力状况调查[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8,21(2):118-119.

猜你喜欢
防护用品职业病粉尘
浅析生产作业个体防护用品装备及其市场发展
高压粉尘防爆电机过厚粉尘层的形成与分析
人人都有职业病
粉尘大战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修改《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
父亲的职业病
抓好四项任务加强采油厂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
光散射法粉尘仪在超低排放的应用
粉尘剂防治蔬菜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