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融合在取舍之间

2014-10-12 08:19邢帆
中国信息化 2014年12期
关键词:工业化宁波工业

本刊记者|邢帆

从个体来说,两化融合的成败关乎地方经济,而对国家而言将体现为更具历史意义的变革。

“长三角五大区域中心之一,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浙江省经济中心之一、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这样的描述指明了宁波所获得的现代化经济基础。这座人文历史中所描绘的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除了拥有出众的第三产业(宁波的商业史由来已久。宁波商帮曾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并且是唯一成功进行近代化转型的地方商业团体),同时还有不容忽视、甚至更为重要的工业实力。

在众多报道中,工业被定义为宁波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为推动宁波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宁波积极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在两化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技术创新和降耗增效的各项计划已经成为其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取舍的技巧

宁波工业的主要门类为石油化工、纺织、机械、冶金、电子、建材等。其中,化工、纺织服装、机械为宁波工业的三大支柱。宁波化工主要以石油化工、化工原料、橡胶、塑料和染料的生产为主。位于镇海区的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北仑区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榭开发区是宁波重要的化工基地。宁波纺织和服装工业较为发达,区域集中度较高。毯类、针织、服装辅料生产规模在中国大陆位居前列。

2013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3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291.2亿元,增长8.0%。全年规模以上轻工业完成增加值802.1亿元,增长3.4%;重工业1489.1亿元,增长10.2%,轻重工业之比由上年的1∶1.77变化为1∶1.8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2381亿元,增长5%。

数字集中了去年宁波工业几个重点领域的成绩。来自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解释称,宁波的工业企业门类广,企业数量多,且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对于宁波来说,抓好两化融合一样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针对宁波的特点,在发展两化融合工作中最好的办法就是抓住重点企业,发挥示范作用;开展普及提升工程,提高中小微企业信息水平。而难点是众多工业企业发展不均衡,企业信息化改造的积极性高,对政府资金扶持的期望值高。为此,宁波市经信委与服务商合作,每年开展7个主题系列的信息化普及提升工程,为企业提供低价或免费、正版、优质、涉及企业管理研发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信息化服务,取得很好的效果,每年有上千家企业受惠。因此要学会抓典型示范,抓有效推广普及,利用优势企业的影响力形成行业共同进步的态势。这一取一舍之间显出了宁波难能可贵的平衡之道。

两化融合的根本要落实在产业中,产业的兴衰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从个体来说,两化融合的成败关乎地方经济,而对国家而言将体现为更具历史意义的变革。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认为,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这些都是现代化历史上的重大进程。对于中国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已然丧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没有完全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会不容错失。随着两化融合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涌现出新的历史机遇。在信息化的助力下,工业对市场感知更敏锐,以个性化订单驱动的新制造、新服务正在构建起信息驱动、知识驱动、个性化订单驱动的全新制造模式。工程机械、汽车、轮船、机床、家电等领域,产品信息化浪潮兴起,高度依赖网络化,依靠ICP创造更多附加值。

对于宁波而言,两化融合就是要在产业上下功夫,提升工业企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进而形成经济指标的良性发展。宁波市经信委拟订的《宁波市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给出了宁波两化融合的总体目标:到2018年,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取得重大突破,信息技术应用在产业各领域的全面渗透和整体提升,企业的效益普遍提高、竞争力普遍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以“两化深度融合”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发展模式。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为实现目标,宁波拟提出八项计划。包括着力推动信息技术在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全面渗透、全面应用、全面提升、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机器换人”工程,促进生产制造智能化;积极推广执行“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每年帮助500家以上信息化基础薄弱的小型企业应用信息化软件,促进500家以上企业信息化水平升段,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将电子商务作为两化融合的一项重要探索,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通关国家试点,以敦煌网落户为契机,打造“宁波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实施工业企业“电商换市”专项行动,加大对工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创新营销模式拓市场工作的政策引导,扩大宁波市工业产品网络销售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积极推广两化融合应用示范,打造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建设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区,引领全市两化深度融合;大力开展多层次的两化深度融合主题培训活动,进一步帮助企业增强对两化融合的认识,提高在信息化条件下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宁波经济建设。

概括来讲,《方案》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体现出了典型的宁波风格,既能够量化不同领域的指标,又兼顾不同行业间的平衡,同时也体现出了抓住重点与示范的统领策略。

特色就是价值

一项名为“宁波两化融合路径选择及对策研究”的分析中这样认为:宁波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一直是推动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提升城市活力的主要动力来源。工业是支撑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财政税收、劳动就业的主渠道。没有工业化,就不会有现代化。当前,宁波工业发展已步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随着土地等资源要素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多重因素的瓶颈制约日益加剧,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这就要求必须加速推进发展模式转型,实现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变,努力率先走出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因此,从城市层面和宁波实际情况来看,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相互促进、和谐共生是当前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核心,也是实践宁波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

开弓没有回头箭,伴随着两化融合的逐渐深入,宁波工业的整体转型循序渐进。抓大放小是整体策略,在整体中又不乏针对特色制定的个性化方案。

在信息化基础薄弱的中小企业领域,为进一步提升企业两化融合意识,充分调动企业信息技术投资的积极性,分类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实践,提高和深化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软实力。宁波倡导建立和完善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网络,提供金融支持、技术支持、平台支持、产业链协作等方面的服务,支持IT企业开发和推广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息化产品;对于大型企业,鼓励企业实施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规划(ERP)、数据挖掘系统、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等先进信息系统,加快系统集成、业务协同、流程再造和综合管控;对于行业骨干龙头企业和集团公司,推动建立供应链管理、协同研发设计制造系统和跨地域经营管理系统。

同时,立足宁波传统优势产业,着眼骨干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全行业两化融合发展。以建设国家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为契机,推进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海洋工程、物联装备等新兴装备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管理服务信息化应用,加快发展先进重大装备和整机装备,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集成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围绕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充分发挥整车企业优势,进一步集聚掌握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企业,加强行业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链信息化协同发展,建立标准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推进车联网应用;提高石油化工行业和钢铁行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工艺集成水平,加快行业工艺、装备和管控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在轻工、纺织服装、食品等行业在产品设计、品牌服务、仓储管理、质量控制、市场营销等领域的应用。

宁波是国内最先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最早成立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组建智慧城市研究院,拥有不俗的智慧城市建设表现,推进两化融合与智慧城市建设让宁波的融合之路有着相对特殊的一面。围绕智慧城市建设需求,两化融合工作会推进信息技术在物流、医疗、教育、金融及生产性服务业等服务行业的应用。例如,加快工业软件的研发和应用,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交通电子等重点领域的核心嵌入式软件平台;加快下一代互联网业务、云计算技术和应用服务系统的开发以及在工业、服务业中的应用。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鼓励IT企业和新兴产业对接合作,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加快两化融合能够促进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及产业化,推动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融合发展。

正如董宝青所说,随着两化融合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涌现出新的历史机遇。对于宁波来说,工业承载了城市太多希望。融合是实现希望,成就工业梦想的路径,也承载了变革本身的分量。机遇存在于每一条时刻运转的生产线上,衍生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每一个环节中,抓住工业信息化发展的脉络,抓住智能制造步伐,机遇自然会为宁波呈现应有的生机。

链接

宁波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宁波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发展,取得较好的实效。主要表现在:

企业信息化需求日益强烈。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企业内部管理的变革日趋明显。

两化融合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市超过80%的企业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半数以上企业建立了门户网站。视频会议、移动办公、电子商务等应用正在不断普及。

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及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应用,促进形成全行业覆盖、全流程渗透、全方位推进的工业格局。

两化融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两化融合带动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发展,智慧产业基地(园区)加快发展,智慧产业进一步集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已形成新材料、半导体照明、食品加工、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纺织服装和物流产业等10个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增强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在研发、制造、管理、营销和节能减排灯环节的自主创新活力不断提升,促进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的发展。

猜你喜欢
工业化宁波工业
前工业化的市场和市场行为:考古学视角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喜相迎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