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薛杨,李忠富 / XUE Yang, LI Zhong-fu
魏寿昆先生,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建校元老、教授,九三学社中央顾问,是我国著名的冶金学和冶金物理化学家,教育家,我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冶金热力学理论及其应用中获得多项重大成果,为国家及国际社会均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从事教育工作八十余载,为国家和行业培养了大批冶金和物理化学的优秀人才。
1907年的9月,魏寿昆出生于天津的一户商人家庭,他是家里的长孙,进入商界,重新振兴家族自然成为了他所肩负的使命。但处于动荡年代、尚不足10岁的魏寿昆已经确立了自己的第一个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弃商就学,可以说在他的家庭里不亚于一场革命,魏寿昆最后也成为了家族里“第一个中学毕业生,第一个大学生和第一个出国留学的人”,图1。
1923年,中学毕业的魏寿昆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洋大学,在学期间,他的平均成绩达94.5分,每年都凭借优异的成绩,得以免除学费、住宿费和杂费。大学期间的魏寿昆拥有了自己的第二个理想:留洋学习冶金科学,走科技救国的道路。但因为家里生活上的负担,1929年的夏天,为了养家的魏寿昆在辽宁海城大岭滑石矿山取得了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半年后,他回到母校北洋大学担任矿冶系助教。
图1 1922年魏寿昆在天津大学第三中学学习时留影
1930年9月,刚满23岁的他考取了天津市的公费留学名额,次年赴德国柏林工科大学攻读工艺科学系化学专业。当时,纳粹势力在德国渐渐得势,日本帝国主义也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在食堂吃饭的魏寿昆,被一位德国学生误认为是日本人,兴高采烈的对他讲道:“你们日本人在满洲又打胜仗了,庆祝!庆祝!”魏寿昆怒目而视,没有理睬。那位德国学生还以为他没有听清,接着说:“我们德国人也是好战的民族。”这时,魏寿昆心中充满了怒火,怒斥道:“胡说!我是中国人,我们一定能把日本人赶出去,让侵略者见鬼去吧!”这件事激励着他更加刻苦学习,也更坚定了科学救国的想法。
1932年,他转学德累斯顿工科大学化学系(图2),在那里先后完成了特许工程师论文和工学博士论文,193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获得了化学博士学位。为了自己对冶金学的热爱,为了实现投身祖国矿冶事业的愿望,魏寿昆之后自费到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图3)进行了一年冶金专业的学习,这一年他为自己定下了繁重的学习任务,惜时如金,废寝忘食。
1936年,魏寿昆放弃了德国待遇优厚的工作机会,怀着一身才识和满腔的报国热忱,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的和家乡,被北洋工学院聘为矿冶系教授。次年“七七事变”爆发,他随北洋工学院迁址西安,之后又迁至城固县。后学校与北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魏寿昆担任矿冶系主任。1938年,西北联大改组,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及焦作工学院合并组成西北工学院。之后的几年间,他先后在西北工学院、西康技艺专科学校、贵州农工学院和重庆大学等学校任教。在抗日战争后方的艰难环境下,魏寿昆依然奋战在教育战线,也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科研成果。
图2 1933年魏寿昆在德国德累斯顿工科大学化学实验室
图3 1936年魏寿昆在德国亚琛工科大学
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他回到天津的母校北洋大学任教。1948年,天津战役前夕,国民党政府令北洋大学南迁,一批知名的教授学者都在南迁的名单之内,这里面当然也包括魏寿昆。然而,对于政治腐败的国民党政府有着深刻认识的魏寿昆,拒绝随国民党南迁,并在共产党天津地下组织的安排下,留在了天津。解放后,他先后担任北洋大学工学院院长、天津大学副教务长等职务。1952年,国家进行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华北大学工学院、西北工学院和山西大学等校有关矿冶系进行合并,组建了冶金行业的最高学府——北京钢铁学院(图4)。魏寿昆是第一任教务长,之后相继担任北京钢铁学院图书馆馆长及学院副院长。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为院士),是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一级教授,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
图4 1992年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建院40周年钱伟长、魏寿昆、柯俊等老先生们在一起
2014年6月30日魏寿昆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7岁。时光悠悠,如水流淌,但泛起的每一个小小波澜之中,无不记忆着这位科学巨擘的成长与奋斗,努力与坚持,这水流经之处必将启迪万物,润物无声。
魏寿昆教授在担任北京钢铁学院教务长期间,每天下班之后的“消遣”便是看书做学问。当时学校有一批苏联专家在校任教,应苏联专家的要求,学校会订一些外国的杂志,身为教务长的魏寿昆教授也会经常到图书馆去看新杂志,也就是在看杂志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当时国际上冶金学研究中比较热点的问题——冶金物理化学。在此期间,他系统的进行了热力学中有关活度理论的研究,从理论上论证了活度计算的两种标准,并用活度理论对冶金反应进行计算,阐明了这些反应的热力学本质,他所归纳出的适用于高炉铁水脱硫的公式,至今仍被国内外冶金行业专家广为应用。
1964年,经过8年的努力,魏寿昆教授的《活度在冶金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得以出版,该书凝聚着他的智慧和心血,也标志着活度理论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就此奠定了其在我国冶金物理化学领域奠基人之一的地位。至此以后,活度理论不再是书本中抽象的理论,转而成为冶金行业从业者用以提高产品质量,发展新技术的有力工具。
“文革”期间的魏寿昆,同样一直心怀祖国的科学发展事业,他尽力搜集世界上的冶金科技资料,确定前沿课题,这些准备和积淀都在日后发挥了作用,在一次会议上,魏寿昆教授大力倡导“固体电解质电池直接快速定氧技术”的研究,并称:“这种技术被称为当今国际钢铁冶金的三大发明之一。现在我们着手研究还不晚,可以和国外同步进行。”之后教研室成立了研究组,他将多年搜集的资料都交给了教研室。在他的倡导下,国内冶金行业开始陆续设立相关的研究机构,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得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他常常带领着年轻教师们,不辞辛劳地奔走于各个钢铁现场之间,利用选择性氧化理论,为各个钢厂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为上钢三厂的工程师们解决了不锈钢冶炼工艺中的脱碳保铬问题等。
1980年,魏寿昆教授的另一本著作《冶金过程热力学》出版,这本著作可谓是倾注了他大半生的心血,是凝聚着智慧结晶的经典著作。该书一出版,立刻好评如潮。日本著名冶金学家后藤和弘称赞道:“魏教授的《冶金过程热力学》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好的一部冶金热力学著作。”
而1988年之后,已经耄耋之年的魏寿昆教授又致力于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战略研究。之后的四年间,他与王之玺、蔡博等专家一起,行走访查全国各大钢厂,调查了我国的铁矿和煤矿资源,调研了国内各大钢铁公司的近、远期规划,向中央提出了两篇建议书。
魏寿昆教授一直躬耕于国家钢铁冶金事业的原野上,他的科研硕果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不仅是我国钢铁行业的财富和幸运,也是国家和世界的财富和幸运。日本著名的冶金学家不破祐教授在邀请魏寿昆前往日本主持1990年第六届国际钢铁会议的电文中写道:“您是中国人民的宝贝,您也是日本人民的宝贝……”几行字虽然不长,却能够强烈的表达出中外冶金学界对魏寿昆的崇高敬意(图5)。
图5 1992年魏寿昆在日本仙台东北工业大学医学院鲁迅先生像前(右二)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那奔流的钢水,同样辉映着智者的光辉!中国不会忘记,世界不会忘记,这悠悠的岁月也一定不会忘记,魏寿昆教授留给世人的科学硕果和给国家人民带来的巨大财富。
魏寿昆教授自1930年任北洋大学矿业系助教开始,从事高等教学84年,坚守教育战线,其教龄之长,恒心之坚,树人之丰,在中国教育史上是相当罕见的,可谓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讲授过“普通冶金学”、“钢铁冶金学”、“有色金属冶金学”、“选矿学”、“金相学”、“钢铁热处理”、“冶炼厂设计”、“冶金计算”、“耐火材料”、“高温测量学”、“试金学及实验”、“电冶金学”、“普通化学”、“定性分析化学及实验”、“定量分析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染色化学”、“工业分析”、“水质分析”、“矿物学”、“岩石学实习”、“吹管分析”、“德语”、“冶金炉”、“专业炼钢学”、“活度理论”、“冶金过程热力学”(钢铁脱硫)、“冶金过程热力学”等共计28门课程。
魏寿昆虽然教书育人多年,但每次讲课前,都要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信息资料对教案进行相应的修改,从不因循守旧。北洋大学的校志里面有着这样的记载:“矿冶系魏寿昆主任,他在课堂教学,条理之清晰,逻辑之严密,科学论证、分析之透彻,深为师生折服和钦佩。” 图6为1998年魏寿昆在北京科技大学家中查阅资料的照片。
图6 1998年魏寿昆在北京科技大学家中查阅资料
魏寿昆教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十分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培养和教育。他为硕士生和博士生上课时,经常告诫学生不要仅仅满足于在知识领域中的所谓“横截面”上,并要求学生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必须注意先进性与实践性,两者要结合起来。他所指导研究生的课题大多数都是从国家的需要出发,从生产实践中来,再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上,进而再用以指导生产实践。他还十分注重研究生严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作风。曾经有一次,他的研究生在整理实验数据、绘制曲线的时候,发现有一个“不理想”的数据点,竟然为使曲线更加符合规律,自己删去了这个点。魏寿昆教授在审查时发现了这个问题,立刻自己补上了这个点,并自己重新进行计算、绘制曲线图,得出更为精确的实验结果。事后,这位学生自知错误,诚心的道了歉,魏寿昆教授勉励其说:“科研工作贵在诚实、严谨,来不得半点虚假。”
魏寿昆为我国培养了四五代的冶金科技人才。在魏寿昆教授的这些学生中,有出类拔萃的国家两院院士,有业界著名的科学家和教授学者,有身居要职的国家政府官员,有声名赫赫的企业家,还有那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辛勤恳切地工作在学校、工厂及其它各自岗位上的学生们。他为自己的每个学生对国家做出的贡献都深感欣慰和自豪。
1984年以来,魏寿昆相继获得了北京钢铁学院授予的“教师工作50年荣誉证书”,中国地质学会授予的“地质工作50年荣誉证书”,中国科学院授予的“科学工作50年荣誉奖状”,中国金属学会授予的“荣誉会员”,1985年日本铁钢协会授予的“荣誉会员”及国家教委授予的“老骥伏枥金奖章”等多种殊荣。图7为2006年魏寿昆先生百岁华诞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图7 2006年魏寿昆先生百岁华诞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魏寿昆教授是国内外知名学者,同时也是社会活动家。他先后担任了北京市政协第一至第四届委员,第五至第七届常务委员,还兼任过六届的工作组委员会高等教育组组长;担任过九三学社第六届、第七届中央常务委员兼中央文教委员会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科学科第一届评议组成员;国家科委冶金学科组常务副组长。同样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卷冶金编委会副主任,中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冶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此外,还在诸多学术团体中担任过领导职务。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一届理事,中国金属学会第一至第四届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他为教育和学术事业辛勤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魏寿昆教授不但懂得如何将铁矿石等各种原料冶炼加工成可以用于国家建设的优质钢材,同样懂得如何将学生培育成为可以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有用之才。如今桃李天下,丰茂飘香,光阴无言,但光阴的故事和这绵远的桃李芬芳,必将永远地流传下去。
伟大的国家和伟大的民族,需要魏寿昆先生这样伟大的学者。科学巨擘,学界泰斗,业界宗师!再丰富的词汇,再华丽的辞藻,仿佛都不足以称颂魏寿昆先生不平凡的一生。
在郭曰方献给魏寿昆院士的诗歌里有一段内容,形容魏寿昆先生,“用理想、信念、智慧、意志和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在新中国的冶金史上写成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故事”。
的确,魏寿昆先生像那奔流的钢液、飞溅的钢花,展现着对祖国、对冶金科学的炙热情怀;像那平整坚韧、朴实温润的钢,怀有着一颗坚毅、顽强的心,一颗本色依旧、孜孜以求的心。魏寿昆先生写就了一部故事,更用自己的人生谱写了一曲百炼成钢的悠扬乐章。
[1]田实. 岁月如歌——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魏寿昆教授.金属世界,2006(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