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仪
2012年夏,去“中国博物馆小镇”四川安仁出差,回西安前一天在小镇古街游览时,
偶见一座博物馆,名曰“安仁电影博物馆”,可免费参观,吸引了不少游人。
我也信步而入,发现这座博物馆不寻常,一是藏品丰富,
涉及电影的放映工具、道具、票据、台词等;二是互动性强,
来参观的人可以自行选择放映一段自己喜爱的老电影片断。
于是我辗转寻找到了这座博物馆的主人,并尝试走进他的光影世界。
一部电影拉开一段奇缘
每天清晨,曹贵民会早早来到安仁电影博物馆,与馆里的员工一起打扫卫生,为一天的展览作准备。曹贵民来自美丽的江苏扬州,儿时随在军工单位工作的父亲在军事基地长大。1961年的一天,曹贵民的父亲兴冲冲地回家,招呼一家人晚上去看《黑山狙击战》。曹贵民说:“那时候,老百姓吃不饱饭,电影要讲‘煮鸡蛋(狙击战),虽然吃不着,看看也过瘾。可是,电影里‘乒乒乓乓打了一晚上,鸡蛋没看着。见没有煮鸡蛋的情节出来,我就死活不肯走,‘哇哇大哭,逗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当年只顾盼“煮鸡蛋”的曹贵民当然对这部电影的情节没有什么印象,但这部电影的名字却永远刻在了他的脑海中。20世纪80年代末,曹贵民经济条件好了,他就托朋友花了50元,辗转买到了这部电影的拷贝。没多久,他又分期付款1000元,从朋友手中买来一台放映机,自学了放映技术,在家里重温起了《黑山狙击战》。此后,他的一帮朋友也来了兴趣,纷纷开出老电影清单,央求他帮忙找老影片观看。朋友们不仅负责掏钱买胶片,看过电影后胶片还送给曹贵民,这让曹贵民一下劲头十足,开始关注一切与老电影有关的藏品。
镇馆之宝,几个第一
曹贵民当年在南京、上海都工作过,两地古玩市场在全国都算比较成熟的,规模很大。为了搜寻与老电影有关的藏品,却都被他翻了个“底朝天”。知道他好这一口,而且出得起价,很多古玩商贩会主动向他供货。2007年岁末,一位当年在上海结识的收购古玩杂项的江西籍古玩商贩来电话告诉曹贵民说刚收购了一台老式手摇缝纫机,是个外国品牌的,想用这台缝纫机来抵那400元欠款。原来当年在上海时,曹贵民对他多有帮助,直到曹离开上海时,他尚欠曹400元钱。为确定为何物?曹贵民请上海同事帮忙找了家铁器加工厂,费了很大的功夫将外盒打开,拍了照片。当他看到寄来的照片后,大喜过望,这分明是一台早期的手摇电影机,而且里面的报关条还在。于是曹贵民就和那位古玩商贩说:这件东西的价值不止400元,是台老式的电影机,问其多少钱可以卖给他。那人说:本来我们就是朋友,不必客气,原先说好的是抵账400元,还是按照以前说的办。最终曹贵民给了1000元,并且嘱咐他尽快地通过邮局将这台手摇电影机发到成都来。
曹贵民视此手摇无声电影放映机为“镇馆之宝”。第一,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手摇无声电影放映机;第二,它是1896年8月11日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厅放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电影的电影放映机;第三,它是慈禧太后在七十大寿那天观看了半场电影(电影放到一半,放映机的碳棒就发生了爆燃)的电影放映机。同时,它也是中央电视台4位资深鉴宝专家第一次在《鉴宝》栏目中无法确定价格的国宝级电影放映机。
曹贵民件件藏品都得来不易,每件藏品得来的经历都是颇有谈资的一段寻宝故事。曹贵民的电影博物馆里最大的一台放映机就很有故事。这台1959年生产的放映机是他从陕西一个电影放映员手中购得。这位杨姓的放映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放映电影,他工作23年后病退时给组织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买下他使用过的那台放映机。那时,该放映机已经报废,堆在电影院的仓库中,单位领导见留着也没用,便折价卖给了他。2009年秋,曹贵民得到老杨要处理放映机的消息,赶紧筹了钱赶到西安。哪知老杨住在巍巍秦岭大山中,行路艰难,但曹贵民并未退缩,先是乘私家车到镇上,再租底盘更高的面包车前行,最后步行两小时才到老杨家里。为了把放映机运下山,曹贵民还找来16个壮劳力在山上开了一条路,又租了叉车,才拉了出来。
要给藏品找个家
曹贵民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为收藏电影藏品,他早早就辞去了待遇优厚的工作。当年刚到成都时,为了便于从外地收货,他在机场附近租了农民的房子当仓库。后来,300多平米的仓库堆不下了,又把东西搬到家里。多年前,他的妻子因无法理解丈夫无止境地为收藏花钱,提出离婚。为了收藏,他至今还欠几十万元债。
为给藏品安个家,曹贵民曾四处奔走。2011年6月,在他最绝望的时候,安仁文博公司向他伸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在安仁老街占地面积5642平方米的刘元瑄公馆建设电影博物馆,并拿出文博专项资金予以支持。这让曹贵民激动不已,似乎焕发了收藏的第二春。于是他决定要建一个人人都喜欢的电影博物馆。
如何让老电影在公馆里重生? 在第二次博物馆项目设计招标会上,安仁文博公司确定了上海麦迪广告公司设计的电影博物馆方案。麦迪有设计上海世博会主题场馆的经验,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设计展示方面优势突出,这正好可以和静态公馆、静态展品优势互补。麦迪把各方的想法融入了设计:除了展品的静态展示,还增加了环幕电影点影系统、自动拍照系统等互动形式,让电影博物馆顿时活跃起来。曹贵民终于为自己、为藏品、为天下爱电影的人建立了一个根据地。
20年来,曹贵民收藏的老电影有3500多部,海报2万多张,电影机30多套,剧本、手稿等多达数千件。现在仅能展出他精选出来的约200余件珍品。
在博物馆大门口的展柜里,展示的是一套生产于20世纪70年代的长江f-16型便携式电影放映机,它也是我国生产数量最多、使用最为广泛的电影放映机。穿过门楼来到轿厢(也叫落轿厅,过去的来客在此落轿),在这里以名人墙的形式展示了中国电影的百年历史。
电影拷贝是供放映使用的胶片。一号拷贝馆展示了35毫米的黑白或彩色拷贝。尤为珍贵的是展柜里陈列的19世纪初的默片电影拷贝和20世纪初的有声电影拷贝,中间铁盒里面则是二战期间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日军神风突击队纪录片》胶片,记录了二战中太平洋战争后期日本空军对美军发动的自杀性袭击,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得一见的电影拷贝珍品。三号馆单独陈列8.75毫米的电影拷贝,此馆之所以将这种规格的电影拷贝单独展出,是因为全世界只有中国研制和生产过8.75毫米的电影拷贝,而且现在它们已经退出了电影制作舞台,存世不多的相关产品已成为国内外收藏家追逐的藏品。
过去在电影院看电影时,人们除了看到银幕之外,还能看到在背高处小窗口里投射出的一束神秘的光照。但那束光后面隐藏着什么东西,它又在怎样神奇地工作?人们大多不知。现在,在曹贵民的电影博物馆里可以一探窗口后面的秘密。这里展陈有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影院式放映座机,每套座机都有1吨多重。这些机器分别生产于20世纪50~90年代,加上博物馆门口的2005年生产的放映机和二进院2000年生产的放映机,整座博物馆的展览涵盖了我国影院式放映座机的所有主力机型。其中黑色的松花江5501型大型放映机是中国最早的影院式放映座机,铭牌上标示生产于1959年,诉说着中国电影产业一路走来的非凡历程。
电影剧本和电影手稿展厅以及电影票据厅也是很有特色的展区。比如其所展示的一张我国近代绘画大家徐悲鸿先生签字的电影票据。悲鸿先生当年任中央美院院长期间,带领中央美院205位师生到北京的大华电影院观看了一次包场电影,看得出他当年的开明与先进。还有一本五线谱乐谱竟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王立平当年为影片《少林寺》所创作的主题曲《少林少林》的原始词曲谱的手稿。这首歌跟随这部电影,当年可谓红遍神州。中国近代第一代武打电影明星钱似莺的一封珍贵的信函也静静地躺在展柜里。这是她在1936年携全家流亡香港后,写给中国火柴公司孙经理讨要100元广告费的亲笔信。今天的人们对钱似莺可能并不熟悉,但是她的孙子可是妇孺皆知,就是香港大名鼎鼎的动作电影明星洪金宝。洪金宝之所以在武打电影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和发展,看来与家学渊源密不可分。
最具有特色的当属电影体验厅,这里拥有全新的高科技触摸式智能化电影点播系统,也是我国第一个智能化环幕电影自动点播放映系统。如果参观者想观看电影,只需轻轻一点,就会出现近百部经典电影的检索目录,再点一下喜爱的影片名字,影片就会呈现在精心打造的环形银幕上。
曹贵民办馆的理念除了展示,很重要的就是教育,他希望人们从参观电影博物馆的过程中了解到电影的魅力。电影科普厅里,你会看到一台完整电影机的拆解实物,让大家能够直观地看到电影机的内部构造和运行原理。还有一套智能化触摸式的查询检索系统,大家可以在这里任意检索电影知识、电影技术、中国和世界电影史等电影资料,了解关于电影的一切问题。
曹贵民说,常常遇到正准备闭馆,突然有游客提出想看几分钟的老电影,他总是把关好的放映机重新打开,哪怕给参观者看上几分钟也好,也算是了却别人的一点心愿。他希望每个人在这里都能感受到电影所带来的乐趣与享受,这样他这么多年的辛苦收藏也就值得了。
责编 李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