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

2014-10-11 04:56曲光
新西部 2014年4期
关键词:赤脚医生插队生产队

曲光

马年春节前后,一场名为“寻根·守望——沐浴圣地洗礼的北京知青”的展览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这个历时一个多月的展览是北京华协文化发展公司、北京歌华展览公司和中国知青网为了纪念北京知青赴延安插队45周年而联合主办的。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展览平均每天都有观众一千多人次,最多的一天观众超过了2600人次。留言墙上,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写满了观众的留言。

展览期间,在延安插过队的老知青们奔走相告,有的带着自己的亲属、晚辈前来参观;有的用相机拍照之后,发布到博客、微博、微信上,与远方的亲友、插友们分享:更有远在异国他乡的插友千里迢迢回国参观……

一幅幅黑白的照片,一件件熟悉的物品,将这些老知青拉回40多年前的一段段、一幕幕难忘的青春记忆之中……1200多名北京娃奔向圣地

1968年12月22日,毛主席发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全国立即掀起了上山下乡热潮。

1969年1月7日,满载着1200多名知青的首发车欢送仪式在北京火车站隆重举行,“热烈欢送北京知青去延安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横幅悬挂高空。有关区校的仪仗队、欢送队伍排列有序,车站广场人潮拥动,川流不息。下乡知青胸带光荣大红花和送行的亲友话别留影。

发车时刻,金鼓齐鸣,红旗招展,歌声、掌声、口号声响彻云霄。车上车下,一片欢声笑语,也有挥泪惜别的。

从1月8日第一批北京知青到达延安,此后40多天,每两天都有一个专列从北京出发。到春节前,即1969年2月初,共计26601名北京知青到延安插队落户。

为了迎接北京知青来延安,延安地区及所属各县均高搭彩门,洁净的街道,悬挂起一幅幅“热烈欢迎北京知青来延安插队落户”、“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坚决贯彻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指示”等横幅。当满载北京知青的解放牌大卡车开进延安时,前来夹道迎接的群众与知青车队汇成了欢乐的海洋。

当时,延安有14个县203个公社3188个大队10556个生产队。除吴旗、子长两县条件较差外,其他12个县129个公社1284个大队2667个生产队,都安置了北京知青。当时,安置分布的情况是:延安县安置东城、西城、崇文、宣武等区的知青;宜川县、延川县安置海淀区的知青;志丹、富县、延长安置西城区的知青;安塞县安置东城区的知青;甘泉县安置宣武区的知青;洛川县安置丰台区的知青;黄陵县安置朝阳区的知青;黄龙县安置门头沟、石景山区的知青。为了搞好知青安置工作,1968年,延安地、县(区)均成立了知青上山下乡办公室。公社、大队、生产队都有知青再教育小组。

1973年6月,周总理重返延安,向延安人民发出“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产量翻一番”的战斗号令。为了响应这一号召,1974年,第二批北京知青44人来到延安,这是“文革”后北京首届高中毕业生自愿要求赴延安插队的,1975年,第三批北京知青68人来延安插队;1976年,第四批北京知青102人来延安插队。有的北京知青还自愿要求去条件比较差的吴旗、子长两县插队落户。

从1969年到1976年,先后有四批共计26815名北京知识青年,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号召,满怀豪情地从首都北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成为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劳动者。能做较大手术的赤脚医生

北京知青初到陕北农村,一切都是新奇、陌生的。

陕北山大沟深,土地贫痞,自然条件差,知青不免遇到缺粮少柴、生活艰苦等困难。他们不会使用柴火灶,有时还吃夹生饭:不会计划生活,一个月的口粮半个多月就吃完了。

热心的婆姨、女子们教他们学会了碾米磨面、做饭烧炕,不少知青点还养了猪、喂了鸡。憨厚的庄稼汉、后生们教他们学会了耕地、除草、收割、扬场、打坝、修梯田,还有拦羊喂牛等农活。

陕北乡亲生生不息与贫困顽强抗争的精神,使北京知青的理想和信仰有了现实的目标,催生出知青们改变老区医药、文教、科技落后面貌的新生活。

曾在延川县关庄公社关家庄大队插队的北京知青孙立哲看到农村缺医少药,群众看病难,就下决心要当一名“赤脚医生”,为群众减除病痛。

孙立哲没有一点医学知识,但他有股子心劲,决心排除万难,从头学起。他白天劳动,夜晚挑灯苦读,通读了许多中外医学书籍。他利用送病人在北京看病的机会,在一家医院学习人体解剖学、外科学原理。掌握了消毒、麻醉、输血、引流、逢合等技能,还试做了一例阑尾手术。

由于他勤学苦练,虚心请教,亲身试针,学以致用,终于从治小伤小病开始,最后自学成才,成为“能做较大手术的赤脚医生”。

孙立哲1972年入党,曾担任过大队支书、公社党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地、县卫生局副局长,还被推举为团省委、团中央委员。但是,不管在哪个位置,他都始终以“赤脚医生”的身份东奔西走,热心为群众防病治病,先后诊病8多万人次。在简陋的环境下,他用床板当手术台,麻油灯照明,做大小手术3000多例,抢救了一个个生命。

孙立哲的事迹在《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延安通讯》等多家报刊刊载,在国内外广为传颂。他被称为“一位受山区人民欢迎的赤脚医生”,是“当代青年最具有影响力的典型人物”,是全国青年学习的榜样。

1979年,孙立哲最后一次出席了全国下乡知青座谈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李先念、胡耀邦、王震的亲切接见。

两次下乡的“新长征突击手”

1969年,16岁的北京知青张革来到宜川县孝峰公社卓里大队后峪沟生产队插队。1972年,他被招工到西安“5702”国防工厂。1973年6月,周总理发出“三变五翻”的号召后,张革毅然申请返回原生产队,决心和贫下中农一起,为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

后峪沟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生产落后,粮食亩产只有百斤左右。张革和群众一起,进行科学实验,推广先进技术,实行科学种田。他担任了知青科学实验小组组长,实验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引进良种。首次试验,就获得亩产430斤的好收成,创造了后峪沟小麦亩产历史最高纪录。

猜你喜欢
赤脚医生插队生产队
一头老黄牛的尊严
我家有位“赤脚医生”
老照片里的赤脚医生
浅析生产队政治夜校对农民的影响
卖 萌
塬上千阳(外一篇)
插队党
CITY OF LIFE AND DEATHBY ROBERT POWERS
浅析政治力量在赤脚医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