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了1440倍的圆筛藻
这是加拿大生物学博士斯蒂芬·纳吉用Jamin-Lebedeff干涉相衬显微技术拍摄的圆筛藻,放大了1440倍。照片中,圆筛藻就像一只美妙的万花筒。
圆筛藻是食草性水生动物的主要食物之一,大多是单个细胞独自生活,少数两两相连。细胞呈圆盒形,壳面平,或略有凹凸。壳面有六角形、多角形或圆形的孔,像个筛子,有集光作用。色素体小而多,紧靠细胞壁,细胞核常在中央。其繁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新设计
私人潜水器
这是巴西设计师Eduardo Galvani设计的私人潜水器。他给这个潜水器取名“海牛”。“海牛”的外壳是透明的,可以容纳4个人,宽敞舒适,操作简单,只要你会使用触摸屏和操作杆就没问题。触摸屏运行ios系统,主要负责视屏监控、对外联络、红外摄像、录音、电池状态监控以及其他基本控制,如方向、速度、深度、温度、压力等。独特的导航系统可以帮你追踪海底生物。
“海牛”的电池可续航12小时,增压舱可深入探索超过9.1米——所以别指望它能带你去马里亚纳海沟。
火星可能已有生命
美国著名的细菌研究专家舒尔基在休斯敦举行的月球与行星科学大会上宣布,火星上可能有生命,不过这些生命是宇宙飞船带去的。在向火星发射的探测器中,只有1976年发射的“海盗1”号和“海盗2”号做到了完全杀菌,其后的火星探测器,包括“勇气”号、“机遇”号以及欧洲的“猎兔犬2”号在内,都没有完全杀菌。研究人员发现,有些细菌具有很强的存活能力,可以承受较强的紫外线照射和过氧化氢环境,比如短芽孢杆菌。它可以在30秒内就能杀死普通孢子的模拟火星环境中存活30分钟。舒尔基由此判断,那些随探测器登陆火星的生物体的一部分仍然活着。
新探索
远距离传人将成可能?
科学家日前表示,《星际迷航》中的远距离人员传送技术是合乎物理学原理的,他们已经在远距离传物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一项实验中,科学家成功地将一个原子传输了3米,精确度达100%。实验负责人、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罗纳德·汉森教授表示:“我们传输的是一个粒子态。如果你相信人体是由无数原子以一种特定方式聚合在一起的产物,那你就得相信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将人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
2颗“超级地球”被证明不存在
美国天文学家保罗·罗伯逊在2014年7月3日发表于《科学》杂志的文章中说,科学家先前认为最可能存在生命的10颗“超级地球”中,格利泽581g和格利泽581d连星球都不是。科学家原本认为,红矮星格利泽581有6颗行星,其中格利泽581g和581d处于宜居带。但学术界对格利泽581g、581d和581f是否存在一直有争议。经光谱仪探测并修正误导性数据后,研究人员认定,那些被认为属于581g和581d的“活动”信号实际上是格利泽581的局部强烈磁活动,类似太阳黑子。罗伯逊在声明中说:“研究结果令人振奋,它首次解释了红矮星格利泽581的一些矛盾观测数据。”
大宇宙
水星因撞击变成“铁星”
水星是太阳系最内侧的一颗小体积行星,与太阳系其他行星不同的是,其铁含量很高。2014年7月6日,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教授埃里克·阿斯普哈格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文中称,造成这种状况8的原因很可能是它与地球或者金星发生的碰撞。作者表示,水星可能在撞击中失去了一半的地幔,地幔物质被与之相撞的体积更大的行星夺走,原水星变成了一颗主要由铁构成的天体。
地球最大的史前鸟类
美国研究人员于2014年7月7日称,对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发掘出的一具史前海鸟骨骼化石的分析表明,这种海鸟可能是地球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最大鸟类,翼展为6.1米至7.4米,不用扇动翅膀就能在天空中翱翔数千米。该化石发现于1983年,包括多个翼骨、腿骨以及一个完整的鸟头。它轻薄、中空的骨骼,粗壮的腿骨以及巨大的翼展使研究人员相信,这种巨鸟可在空中轻松自如地翱翔。科学家利用电脑模拟了这种鸟的飞行机制,认为其飞行方式可能跟阿根廷巨鹰一样,是沿着斜坡奔跑后乘风而起,其原理与人类操纵滑翔机类似。
大发现
意识有开关
2014年7月初,华盛顿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穆罕默德·可贝斯和他的同事在美国《新科学家》杂志上描述了他们用刺激“屏状核”来控制一名女子的意识的过程。当他们用高频率电流的脉冲刺激大脑某个区域时,这名女子失去了意识。她停止了阅读,对观众和视觉指令毫无反应,连呼吸都变慢了。当刺激停止时,她立刻恢复了意识,对刚才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如果我们知道意识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哪一部分大脑承担了这个功能,我们就能理解谁拥有意识以及谁不可能拥有意识。”科克说,“机器人是否有意识?胚胎呢?猫、狗甚至虫子呢?这个发现令人震惊,但是,它只是我们打算建设的‘意识大厦的一块砖而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