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集聚的力量

2014-10-10 14:28郭霞
商周刊 2014年19期
关键词:天津大学科研成果硅谷

郭霞

青岛蓝色硅谷,是一个专注发展涉海科研,并且致力于推动科研成果孵化的科技聚集区。尽管核心区已经落户的诸多高校、科研机构尚未正式入驻,但是随着建筑物的拔地而起,蓝色硅谷的形象也初现端倪。

科技与经济之间,相隔着资本、劳动力、管理、信息等诸多要素。在我国,高校和研究所是产生科研成果的主力,而高校的科研成果如何才能更好地走向市场,顺利实现产业化?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国产学研界多年,而各方也为了求解这个问题探索了多年。

青岛蓝色硅谷,是一个专注发展涉海科研,并且致力于推动科研成果孵化的科技聚集区,可以说,产学研之间的融合,以蓝色硅谷做样本是再典型不过。尽管核心区已经落户的诸多高校、科研机构尚未正式入驻,但是随着建筑物的拔地而起,蓝色硅谷的形象也初现端倪。

近日,国家海洋局和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评审专家组,一致通过了蓝色硅谷核心区的青岛海洋新兴产业示范基地申报为“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这也是全国第5个“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

怎样做到名副其实的“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这必然要求蓝色硅谷要满足海洋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将研发、孵化、生产、交易、培训和服务融为一体,对海洋科研成果转化起到示范、支撑和带动作用。

天津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和青科大中德新能源与环保研究院,是两家落户在蓝色硅谷核心区的科研机构,他们在“科技兴海”的构想中,将如何开辟科技走向经济、科学转化成GDP的道路?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近日走访了蓝色硅谷科技创新园等地。

离服务对象近一点

天津大学,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工科百年名校。而在海洋工程、海上风电、海洋化工等方面,天津大学积淀了雄厚的科研实力。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作为龙头城市,一直在谋求将既有的海洋科研优势进一步放大,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助推“海洋强国”战略。

天津大学与青岛市现有的海洋科研院所研究方向互补性很强,与该市海洋产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合作基础好、前景广阔。基于此,2012年开始,天津大学便萌生了将海洋工程研究院落户在青岛的想法,而这更与青岛市打造“中国蓝色硅谷,海洋科技新城”的需求不谋而合。

通过多方积极推动,天津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正式落户蓝色硅谷核心区科技创新园,根据天津大学涉海优势学科和青岛海洋产业发展方向,设立海洋石油高端装备研究所、海洋信息研究所、海水淡化研究所、海水与浓盐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所、分布式能源与智能配用电研究所、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研究所、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海洋工程焊接技术与评估研究所等12个专业研究院,遴选科研领军人物为首的科研团队入驻。

谈到天大海洋工程研究院落户蓝色硅谷的原因,项目负责人咸良表示,归根结底,产业和企业是科研的服务对象,要离服务对象更近,才能更好地实现产学研的融合。“聚则兴,集则成”,科研与产业,也正如去“摆摊”,孤零零的一个摊位,是不会形成集市的,只有聚集起来,才能形成规模,形成产业,产生效益。

实际上,多年来,天津大学凭借强大的海洋工程方面的科研实力,一直与中石油、中海油、中船重工等有着紧密的合作,而青岛的海洋产业又较为集中,所以,学校决定将海洋工程研究院落户于此,在对科研团队的遴选过程中,也将是否有服务对象在青岛作为一条重要的参考标准,侧重遴选那些原本就与青岛的企业有着合作关系的科研团队,这样,引进来之后,学校与地方之间的合作会更加密切,不是“从无到有”,而是“从有到优”。

记者看到,位于科技创新园的天大海洋工程研究院主体已经建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计划2014年10月入驻。据介绍,研究院全面建成后,将孵化一批科技型的企业,用学校的专利技术来支撑青岛当地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

在科研成果的孵化方面,天津大学有着诸多成功的先例,天大求实电力就是其中之一,这家由天大孵化出来的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企业及软件企业,一直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已成为中国城市电网规划、评估软件和技术服务领域中最具经验和影响力的实体。而2013年,天津大学全部科研经费约为20亿元,其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企业、行业的支持,这说明,其大量项目是直接服务于企业,真正为企业所需的。“专利的申请是十分简单的,但是能否真正满足企业的需求,才是关键。”咸良表示。

“过去我们与企业的合作可能更多的是单点合作,企业缺少哪一样技术了,我们去帮企业解决问题。而未来我们瞄准的是打造一批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多技术、深层次与企业合作。”依托强大的科研实力,天津大学正在探索比过去更为深入的产学研融合之路。

成功的经验需要借鉴和复制,科研成果转化难的瓶颈也亟待破解。在咸良看来,之所以这个问题困扰了产学研界几十年,有两大原因:一是科研成果的归属问题,二是资金问题。

科研成果产品化、商品化带来经济效益,但是科研成果是无形资产,现实中往往对科研人员的激励不足,造成后续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今年7月份,我国出台了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允许科研人员入股,这对今后的产学研融合的意义将是巨大的。”

“科研是存在巨大的风险的,十几个科研成果里,真正能转化成功的可能只有一个,既需要大量资金,又存在很大风险。这就需要我们创新体制机制,做一系列改革,未来研究院将成立科技企业的孵化基金,政府的投入作为‘种子,吸引社会资本,科研人员可以入股,对政府的回报,主要是利税;对科研人员和社会资本的回报,则是股权的形式。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多点共赢的体系。”

离服务对象近一点,其实就是离市场近一点,真正直面市场的需求,并且通过改革破解科研成果转化的瓶颈,GDP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综合服务体系的构建

要实现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市场的真正对接,需要的是研发、实验、孵化、创业辅导等综合的服务。青岛科技大学中德新能源与环保科技研究院,就致力于打造产学研融合全方位服务体系。

研究院以青岛科技大学为核心技术力量,联合中国工程院,与帕德博恩大学等10余所德国知名高校紧密合作,专注于从事新能源、环保科技、机械、电子、生物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聚集国内外高端科研人才,引进尖端科技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品牌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创建“人才、科技、资本、创新”模式,提升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

据中德新能源与环保科技研究院院长助理朱燕娜介绍,研究院有两大定位:一是科研机构,一是孵化平台。下设12个研究所、10个实验室,借助青科大、中国工程院、中科院等中坚力量,研究院将引进新能源和环保领域的300多家科技型企业,目前,已经有80多家签订了入驻协议。

研究院全面建成后,将针对入驻的企业各自不同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对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研究院将重点提供科研服务,而对成长期的企业,则帮助其不断拓展,提供上市辅导。目前,包括东方电子、永高股份等在内的6家上市企业已经与研究院开展了合作。

为了更加全面地服务企业,研究院将引入金融、担保、投融资、政策、法律、会计、人才服务、知识产权交易等机构,在科研走向市场的各个节点上着力,积极搭建投融资、创业辅导、知识产权交易与信息、产品技术升级和市场推广等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新能源、环保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致力于打造集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科研单位。

后记

科研与GDP之间的距离,怎样才能缩短一点?对这个答案的追问与探索几十年来从未停止,恐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将是各地政府、高校、企业都面,临的重大命题。就青岛而言,为人津津乐道的海洋科研优势,何时能真正成为推动蓝色经济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蓝色硅谷要尝试的就是一种聚集效应带来的“聚变”。目前,整个核心区有着为数众多的项目落户、动工、在建、封顶,每天都有新故事,在产学研融合方面,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科技创新园里,不但有政府支持的科研平台,还有诸如中航动力(青岛)非晶技术研究院、即发海洋生物研发中心等企业支持的研发中心,国际知名风投公司新加坡建一资本投资设立的“蓝色硅谷创新产业基金”项目也已经设立。有了这些尝试和探索,科研与GDP,科技向经济的路,有望不再漫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天津大学科研成果硅谷
科研成果转化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简介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学生写话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从银川跳到硅谷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总目次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