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式校
(东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 连云港 222300)
猪霉形体肺炎,其病原为猪霉形体,是猪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疾病。世界上绝大多数猪场都一定程度地受到该病的困扰。本研究选用土霉素油剂、庆大霉素、红霉素、链霉素四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和治疗效果的比较试验,以便选出最佳药物。
2014年1月12~19日,江苏省东海县某规模养殖场300多头仔猪相继表现出咳嗽、气喘和腹式呼吸症状。仔猪体重为16~24kg,刚从外地购入不久。猪舍潮湿、拥挤、通风不良。
主要症状为咳嗽、气喘。在早、晚或夜间突然驱赶,症状明显。病初轻咳,精神萎靡不振,头下垂,喜独立一隅或趴伏在圈舍一角,呼吸频率加快,达60~115次/min,轻咳,继而痉挛性痛咳。患病中期出现呼吸困难、急促喘气,腹式呼吸,80~100次/min;后期呼吸深而慢,张口呼吸,站立或犬坐喘呜声明显,呈明显腹式呼吸。间歇性咳嗽音低而沉,偶见痉挛性阵咳。后期感染者在清晨或被迫运动,以及吃食和气候骤变时,出现连续的痉挛性咳嗽,努背拱腰、伸颈。若继发感染其他疾病时,体温可升高。最终窒息死亡。慢性病程可达2~3个月以上,开始食欲变化不明显,随病程加重,减食或不食。身体瘦弱,生长发育停滞。
随机选取几头发病猪进行病理剖解,病变主要见于肺、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胸腔液增多,肺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心叶、尖叶、中间叶及部分病例的膈叶前缘可见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灶,以心叶最为显著,尖叶和中间叶次之,然后波及到膈叶。两侧病理变化大致对称,病变部颜色多为淡红色或灰红色,半透明状,界限明显,如鲜嫩的肌肉,俗称“肉变”。随着病程延长或病情加重,病理变化部颜色转为浅红色、灰白色或灰红,半透明状态程度减轻,俗称“胰变”或“虾肉样变”。肺门和膈淋巴结明显肿大,呈灰白色,切面外翻、湿润、边缘充血。继发感染细菌时,引起肺和胸膜的纤维素性、化脓性和坏死性病理变化,还可见其他脏器的病理变化。肝脏体积肿大,边缘钝圆,色泽灰黄,浑浊无光泽,质地较软脆,结构较为模糊。脾脏、肾脏亦可见肿大。
取肺尖叶病变部位涂片,固定后用姬姆萨氏液染色3h以上,油镜下观察可见大量紫色、球状、球杆状、棒状及轮状等多形态的微生物。
用棉拭子沾取剖解病猪的肺脏或气管分泌物、渗出物,立即接种在A26液体培养基中(表1)进行初代分离。将培养基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初代分离时每经3~5d,以20%的接种量连续进行移植[1],4代后进行复代分离。此时按1∶10接种,37℃培养,当培养液的pH由7.6降至6.6~6.8,即菌液颜色由红色变为黄色,且呈均一浑浊状态、无沉淀时即可收获。培养物经涂片,姬姆萨氏液染色3h以上,油镜下观察,可见大量紫色、球状、球杆状、棒状及轮状等多形态微生物,无杂菌。
表1 A26培养基的组分及用量
霉形体药敏试验可用琼脂培养基琼脂平板稀释法或用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稀释法,一般以液体试管双倍释释法作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
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2]进行试验。取48支试管分成4组,每组12支,在每组第一管加入2mL无菌培养基为阴性对照,每组第二管加入带菌培养基1.9mL,剩余3~12管均加入lmL带菌培养基,从配好的药液(上述4种药品配成浓度为250mg/L的原液)中取0.1mL加入第二管,充分混合摇匀后从第2管中取1mL加入第三管,依次倍比稀释至第11管,第12管作为阳性对照。将培养基放入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当培养物颜色由桔红色变为淡黄色时,记录发生颜色变化的管数,作为MIC结果;72h后,当各管的培养物不再发生颜色变化时,记录第二次判定结果为最小杀菌浓度(MBC)。每组4个重复,取平均值。
表2 试验分组与处理方式 头
从猪场中选取150头发病的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30头,各组均饲喂相同饲料及饮水,管理和环境条件相同,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分别用土霉素油剂、庆大霉素、红霉素、链霉素四种抗生素进行肌肉注射,见表2。
6.2.1 治愈率
在试验期间,仔猪经给药后,咳嗽、喘气、腹式呼吸、口鼻流出泡沫样液体、精神不振、不愿走动、食欲减少等临床症状消失,均属治愈率。治愈率=每组治愈猪头数/该试验猪头数×100%
6.2.2 死亡率
6.2.3 复发率
病猪进行治疗后,咳嗽、气喘和腹式呼吸等临床症状一定时间内消失,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临床症状又表现出来,即为复发。复发率=每组复发猪头/该组猪头数×100%
表3 药敏试验结果mg/L
表3可见,土霉素油剂MIC和MBC值最小,链霉素次之,其次为红霉素,庆大霉素MIC和MBC值均较高。
表4 药物治疗效果比较 头,%
通过表4的试验可以看出,土霉素油剂对治疗猪霉形体肺炎效果明显,治愈率高、死亡率少、复发率低。链霉素和红霉素疗效次之,而庆大霉素治疗效果不理想。
[1]任家琰,马海利.动物病原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309~312.
[2]胡桂学.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