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古墓葬拾遗

2014-10-10 16:22梁少金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4年5期
关键词:通宝纪年泉州市

梁少金

十几年来,在泉州市泉港区(2000年由惠安县析置)范围内发现几座埋于地下的古墓葬,有的经过科学清理发掘,即将出版发掘报告,以供研究之用。有的因遭到人为的严重破坏,无法进行科学清理发掘,仅能拿回几件随葬品,或只采集几块墓砖。但它们对于研究地方历史和文化仍有一定的意义,有必要给予介绍。

一、南埔肖厝南宋墓

1985年,南埔镇肖厝村村民肖玉顺在其村北仙公山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一座古墓。他没有向有关部门报告而擅自捣毁,并将取出的随葬品私藏家中。1987年11月初,当时原惠安县文化馆负责文物工作的同志获知此消息后,立即进行调查,并于11月15日会同泉州市考古人员前往肖氏家中取回所藏的随葬品。随葬品是否全部缴交,不得而知。

据肖氏介绍,此墓为石构单室,平面呈正方形,由14条花岗岩石叠砌而成,四边各2条,上下各3条。条石每条长60厘米、宽28厘米、厚13厘米,一面有加工。看来此墓规模颇小,因它是藏骨灰罐的。追回的随葬品有陶瓷器、铜钱和砖质买地券三种,共计25件。分述于下:

1.陶瓷器6件:青釉骨灰罐(带盖)1件、青釉葵口碗1件、青釉小执壶(图1)1件、青釉四系盖罐1件、影青小碟1件、陶杯1件。

2.铜钱18枚:均为北宋钱,完好的12枚,字迹不清的5枚,残的1枚。完好的有:太平通宝(楷书)1枚、祥符通宝(楷书)2枚、天禧通宝(楷书)1枚、天圣元宝(篆书)1枚、至道元宝(草书)1枚、成平元宝(楷书)1枚、明道元宝(篆书)1枚、熙宁元宝(篆书)1枚、绍圣元宝(楷书)1枚、元符通宝(篆书)1枚、政和通宝(隶书)1枚。

3.买地券(图2)1件:砖质,正方形,边长33厘米,墨书,部分字迹已模糊难辨。从券文中可知墓主为杨七娘,享年84岁,葬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六月初十日。

很明显,这座是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的墓葬,有明确纪年,故其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因在泉州地区发现南宋纪年墓尚为数甚少。从此墓葬来说,它至少有两方面的价值:其一,杨七娘非尼姑,且高龄逝世,但她是被火化后安葬的,这可作为宋代泉州一带盛行火葬的一个佐证;其二,所出土的陶瓷器系宋代产品,因墓有纪年,它们可以作为鉴定南宋初期陶瓷器的标本。

二、前黄刘山隋墓

1988年4月15日,前黄镇凤林村村民郑良宝在该村虎头山北坡挖坑种树时发现一座古墓,并未报告有关部门进行科学发掘,引起该村乡民群起盗挖,乱加破坏,取走随葬品。5月初,原惠安县文化局、文化馆闻讯后,立即会同泉州市文管会派人前往调查。

该墓已被破坏殆尽,仅存墓穴残迹和堆放在其旁的200多块残墓砖。从残迹观察,墓的方向坐北偏西3°,为单室券顶砖室墓,平面呈长方形,系由长方形砖和楔形砖砌筑而成。墓砖为青灰色,长方形砖长39.3厘米、宽25.5厘米、厚7.7厘米,素面,一侧印有双龙、团菊、钱、鱼、旋花等纹饰;楔形砖的一侧印蕉叶纹。追回随葬品12件;青瓷虎子1件、青瓷四管插器1件、青瓷双系小罐1件、青瓷双系盘口壶1件、青瓷小碗2件、青瓷小盅5件、铜高足杯(残)1件。据群众反映,还有1件青瓷鐎斗被匿藏,没有交出;部分随葬品被捣碎抛掉。

从此墓的墓砖纹饰来看,与1992年在惠安县涂寨镇曾厝村发现的隋开皇十七年(597年)纪年墓的墓砖纹饰基本一样,出土器物的造型也大体相似。因此,它很可能是一座隋墓。尽管此墓已被破坏殆尽,但它的出现对研究泉港地方历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三、前黄古县下龙尾东晋墓

1987年11月中旬,泉州市文管会配合原惠安县文化馆文物组进行文物普查时,在前黄镇古县村下龙尾自然村许厝东侧耕地的田埂断层下采集到4块古墓砖。墓已破坏,耕地下是否还有残存,不清楚。

这4块墓砖系3残1完整,橙红色,长方形,两面压印粗绳纹,一侧凸印纪年:一块完整,长37厘米、宽16厘米、厚6.5厘米、一长侧凸印“建元元年七月”;一块残长15厘米、宽15.6厘米、厚5.8厘米,一短侧凸印“建元元年七月”;一块残长22厘米、宽16厘米、厚6.4厘米,两长侧印有半圆同心辐射线纹,其中一侧还凸印“建元元年”;一块残长25厘米、宽15.5厘米、厚6厘米,一长侧凸印“七月廿八日口造”(图3)。

我国历史上有三个朝代三个皇帝使用建元年号:一是西汉的汉武帝刘彻,二是东晋的晋康帝司马岳,三是南朝(齐)的齐高帝萧道成。从其墓砖的形状和体质来看,不像汉代的墓砖,故它不可能是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的墓葬。两晋墓的墓砖较常出现同心圆辐射线纹,而南朝墓已少见有这种纹饰。看来,这座墓葬是东晋康帝建元元年(公元343年)的可能性较大,为南朝(齐)高帝建元元年(公元479年)的可能性较少。

1985年,下龙尾许厝村民许进良在其旧屋后建新屋和盖厕所时,将发现的一座古墓葬擅自挖掘,仅存一小段砖砌的排水沟,墓中的随葬品大部分被捣毁,3件随葬品被藏匿。1987年11月中旬,原惠安县文化馆和市文管会到该村文物普查时,采集到6块墓砖并收回3件随葬品。3件随葬品均为青瓷器,都已残缺,其中黄褐釉钵(图4)1件、青黄釉复系盘口壶1件、青黄釉双耳罐1件。6块墓砖为5块长方形砖和1块楔形砖,橙红色,两面压印粗绳纹,长方形砖的一长侧和一短侧印有鱼、龙、凤、团花和网格等花纹;楔形砖的一侧印有“咸康七年八月”之纪年文字。

咸康系东晋成帝司马衍的第二个年号,咸康七年即公元341年,距今已有1673年的历史了。据说,前黄古县这个地方是个“风水宝地”,早已有人来此繁衍生息。所以,这两座东晋墓的发现,对于研究泉港,尤其是古县之地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作者供职于泉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猜你喜欢
通宝纪年泉州市
燕云十六州地区辽代纪年墓研究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优秀少儿美术作品展
通宝钱制与两宋钱法及特点
谁传承了大顺通宝的基因
直面高考 我行我“数”
关于高中数学选修的讨论
“年”的别称
对时间的再认识
Scholar and East Lake
一枚罕见的“圣宋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