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迥异的四大名绣

2014-10-10 20:55冷坚
上海工艺美术 2014年3期
关键词:湘绣蜀绣针法

冷坚

China has a vast territory and ethnic groups, whil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 custom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are different around the country, so the embroidery art

styles throughout China are naturally varying. In this

paper, Four Famous Embroideries are taken as examples to

probe into local styles of embroidery art.

我国的刺绣,源远流长。据史籍记载,我国的刺绣是由原始社会后期的舜创始的。经商周、春秋、战国,历秦汉、唐宋到明清,我国的刺绣技艺逐渐成熟、发达。至清代中期,各地的刺绣已经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比较著名的有: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浙江温州的瓯绣,北京的京绣,河南开封的汴绣,湖北武汉的汉绣,山东的鲁绣,陕西的秦绣,山西的晋绣等。而其中最著名的则是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人们称之为“中国四大名绣”。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又各不相同,因此各地的刺绣艺术风格也就自然不同。本文仅以四大名绣为例,谈谈刺绣艺术的地方风格。

一、苏绣及其艺术风格

苏绣,是指以苏州地区为中心的刺绣产品。苏州地处长江下游,太湖之滨,气候温和,水壤清嘉,蚕桑茂盛,丝绸发达,经济文化繁荣,这为刺绣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500年前,吴国就在这里建都。当时,吴国的仪仗队就大量使用绣衣。至三国时,吴国的刺绣服饰就传至日本,故日本的“和服”又称“吴服”。至宋代,苏州刺绣作品出现了佛像、画绣,所绣作品“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唼唼之态。”至明代,苏绣就以“精细雅洁”闻名于世了。故《正德姑苏志》言:“精、细、雅、洁,称苏州绣。”到清代,“家家有绣绷,户户有刺绣”,苏州成为“绣市”。苏州绣庄、织造局和民间刺绣,将苏绣的生产推向新的高潮。民间刺绣名家辈出,流派纷呈,最为著名的是清末的苏绣艺术家沈寿(1874—1921)。沈寿在继承苏绣针法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洋绘画的原理,讲究明暗、透视,“以新意运旧法”,首创了“仿真绣”,将苏绣发展到了美术的艺术境界。

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苏绣艺术走向世界,其代表作《小猫》、《金鱼》享誉世界,成为苏绣的名片。双面绣,双面异色绣,双面异样异色异针绣,仿真绣、散套针绣、乱针绣等绣法,使苏绣技艺的表现力大大提高,针法多达48种,无论是人物、山水、飞禽、走兽、花卉等物像,还是国画、油画、素描、版画、摄影等图样,苏绣艺人均能绣得栩栩如生,并且发扬了明代“精、细、雅、洁”的艺术风格。精:即构图精致;细:用针纤巧,绣线精细。如:绣猫的眼睛就要用二十几种色线,而且运用擘丝技艺,绣出猫眼的晶体质感。又如:绣金鱼流动的尾巴,针线极细,最细处用丝线仅1/48丝。虚实针使鱼尾具有若隐若现,游动自如的质感。现代的苏绣艺人在绣制动物、山水、人物时,用线更细,最细的丝线仅为1/64,可谓精细至极;雅:色彩秀雅;洁:绣面洁净。苏绣“精细雅洁”艺术风格的形成,与苏州文人画的影响密切相关,特别是明代“吴门画派”和“明四家”(沈周、唐伯虎、文征明、仇英)的影响,加上苏州历代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崇尚秀雅文化、艺术,苏州的园林艺术、昆曲艺术、评弹艺术、江南丝竹等无不高雅秀美。

二、湘绣及其艺术风格

湘绣,主要产于湖南长沙、宁乡等地。1958年出土的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时代长沙楚墓的“龙凤图案”绣品,已达较高水平。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四十多件绣衣,图案多达十多种,绣工已较为成熟。发展到宋明,针法日益丰富,图案风格写实,与现代湘绣风格基本相似。到了清代,刺绣工艺普及到城乡,农村妇女将刺绣作为副业。到了清末,湘绣吸收了苏绣和粤绣的长处,有了新的发展。其中苏州吴县的苏绣艺人胡莲仙对湘绣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其夫吴健生为湖南湘阴人,曾在江苏为官。故其寡居后携家在长沙定居,并以刺绣为生。1898年,她在长沙开了一家名为“吴彩霞”的绣庄,成为湖南的第一家绣庄。她将苏绣技艺与湘绣技艺结合,并根据湖南人喜爱创作绣品,因而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同时,她还收了当地许多学生,培养了一批刺绣艺人。从此,湘绣开始名闻天下。胡莲仙被称为近代湘绣的创始人。湘绣不仅绣制日用品,而且也绣制人物、山水,且能与国画紧密结合,既借鉴了国画的长处,又发挥了刺绣工艺的特长。

在漫长的历史中,湘绣形成了质朴优美的风格。其重在写实,形象生动,设色鲜明,针法多变,特别善于借鉴国画艺术,线条准确,层次分明,湘绣针法多达几十种,艺人们强调“应物施针”,即根据不同题材和对象,灵活地运用各种针法和线色。湘绣的传统题材是:狮、虎、松鼠。其中尤以绣虎著名。为表现猛虎的质感,湘绣艺人创造了鬅毛针,用这种针法绣成的虎毛,刚劲而坚硬,根根直竖,具有强烈的质感。而绣虎的眼睛,则用旋游针,通过眼睛丝光的反射,给人以虎视眈眈、咄咄逼人的感觉。

三、粤绣及其艺术风格

粤绣,是广东刺绣的总称。它包括了以广州及其邻近的南海,番禺,顺德等县的广绣和潮州的潮绣。粤绣早在唐代已出现了著名的刺绣和传世名作。在明代,粤绣开始出口,并用西洋商船带来的孔雀尾羽织成丝缕,绣成服饰和物品,金翠夺目,技艺非常高超。清代,粤绣在民间流传很广,品种有官服、被面、椅帔,挂屏以及服装的花袖、花裙,由于广州是与西洋贸易的唯一商港,广东粤绣多输入欧洲。而潮州刺绣,则大多经由汕头出口。

粤绣的特色是:构图富有图案装饰趣味,色彩浓郁鲜艳,绣线平整光亮,纹理清晰。在针法上运用金银垫绣,立体感强,具有富丽堂皇的艺术特色,其代表作品是《百鸟朝凤》,画面上凤凰仰首高昂,一百只鸟禽在凤凰的周围,或飞翔,或啄食,或栖息,形态各异,在构图上,富有装饰趣味,在色彩上与苏绣的素雅完全不同,而是色彩对比强烈,多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原色为主,然后再配上素雅的色彩,以达到艳而不俗的效果。特别是较多地使用金银线和钉金垫绣的针法,和浓艳的色彩,装饰趣味的构图和物象互相衬托,更具有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如《九龙屏风》、《吹箫引凤》等。

粤绣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一是与广东地区人民开朗奔放的性格和审美爱好有关,二是与广东地处对外贸易前沿,受西洋文化的影响也有关系。

四、蜀绣及其艺术风格

蜀绣,主要产于四川成都,最早见于西汉杨雄的《蜀都赋》。至宋代,蜀绣便以绣《公鸡、鸡冠花》著称,到清代道光年间,便出现了绣庄,刺绣工匠逐渐增多,技艺也不断提高,一些画工也参与了绣稿的设计。刺绣品种大体分为艺术欣赏品和生活日用品两大类,欣赏品主要有条屏、座屏等;日用品则有被面、枕套、靠垫、台布、床罩、头巾、手帕等,尤其以龙凤被面最为著名,蜀绣的传统针法有十二大类,一百二十多种。

《芙蓉、鲤鱼》、《公鸡、鸡冠花》是蜀绣的优秀传统作品。仅一条鲤鱼就采用三十多种针法,绣鱼尾巴主要用虚实针表现其透明轻薄的质感。绣公鸡则用传统的实针,绣鸡冠用打籽针,以生动表现鸡冠的质感,绣鸡冠花也同样用打籽针,这使公鸡和鸡冠花相互呼应,十分协调,并富有立体感。蜀绣的艺术特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富有立体感,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线色光亮,变化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

从上述中国“四大名绣”的发展及其艺术风格看,各地刺绣艺术的地方风格确实是不同的,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然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刺绣界有识之士发现,中国“四大名绣”的艺术风格呈现出“趋同化”的倾向,即湘绣、粤绣、蜀绣的艺术风格都在向苏绣靠近。这种“趋同化”,可能与苏绣的强势发展及其所占有的市场地位有关。笔者认为,湘绣、粤绣、蜀绣学习苏绣的长处,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一旦“四大名绣”都成了“苏绣”,那么数千年形成的地方艺术风格将不复存在,这将是十分悲哀的。因此,各地的刺绣艺术家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在学习兄弟地区刺绣艺术的同时,努力保持本地区刺绣艺术的独特风格,找到属于自己的传承,创新,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湘绣蜀绣针法
湘绣短视频的传播策略研究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打造湘绣品牌 擦亮湖南名片
从鉴赏到实践:刺绣的文化底蕴与“生活世界”传承
拾针捻彩画春风 情针意线盼传承
湘绣专业教育对行业企业经济推动作用思考
我爱家乡的湘绣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