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由心造,意自心生。一座城市,一处名胜,只有沧桑感、古旧感是不够的。历史积淀太过厚重,令人沉缅其中不能自拔未免累心。而于大自然中硬切入一些时髦、光鲜、抢眼的东拼西湊的元素搞“混搭”,必然会形成败笔,也不足取。作为游客,我感兴趣的风光,或吸引我驻足的地方,是那些洋溢当地风情,取自本土根脉,饱含原汁原味,不雕琢,未粉饰,沒动过手术,清清爽爽的自我,质朴淳美的本真。这算奢望么?
赤山:一地连三国的“东方仙山”
赤山是一处“暮鼓晨钟解俗累,松风云梦自雅闲”,可以饱享“佛、道、儒”甘霖滋润的清凉胜境。
石岛港城的制高点叫赤山,石赤山红成其名,是山东半岛最东端的一个陆岛。在国内众多的名山大川中,海拔仅369米,本名不见经传,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现在却以“东方神山”、“佛教胜地”、“海岛民俗”、“森林公园”而著称,尤其是在国内旅游界和韩国、日本等国声名显赫,其山海壮观的景色,和一地连三国、情传中韩日的历史文化在全国绝无仅有,独具地域特色,有海岛仙山、大明圣境之称。近年来许多韩日游客专程来中国造访赤山,虔诚拜谒赤山明神。有关赤山众多历史人物的神奇传说,他们都能绘声绘色地娓娓道来。
拾级而上,高山仰止;涤滤凡尘,顿生敬意。世界第一的海神赤山大明神,端坐莲台,护佑着所有虔诚友善的人们,给他们微渺的佛心以坚实的依靠。合十恭拜过,内心升起一团暖意。倾听了新罗(今韩国莞岛郡)青年张保皋离国来唐朝从军,成为唐军中英雄的传奇故事,徜徉在被松荫掩映的古老佛教寺院之中,了解了日本高僧圆仁入唐求法,与赤山的佛缘轶闻,慨叹着当今东瀛武夫的狭獈贪婪,向善佛法的正义与宽容,自信“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无情铁律:海不扬波,天地自然澄澈。信步赤山幽静佛道,顿觉海天辽远,心旷神怡。无疑,这是尘世凡人难得的别一种享受。
来到极乐菩萨界,坐北朝南呈弧形的巨大平台上,雄伟的观音宝殿矗立正中,东西两侧分列着十八罗汉塑像,生动威武,栩栩如生。忽闻天宇间,由远而近传来鼓角齐鸣,金声玉振,庄严的佛乐飘然而至,四周的各式喷泉随音乐节奏变幻出名种水的舞蹈,晶莹的水花仿佛伸出无数双洁白的玉手,一一合十,拱迎着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只见菩萨缓缓地向四周顶礼膜拜的众生抛洒甘露,人佛合一,功德圆满,阿弥陀佛。
在梵音缭绕中,我想起曾在新加坡欣赏过音乐喷泉的婀娜多姿,也难忘迪拜哈利法巨塔下音乐喷泉的长袖善舞,但比起赤山极乐菩萨界音乐喷泉所给予我的心灵震撼,却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也是无法复制的。优雅的意境,妥贴的互动,梦幻的氛围,大德的滋润,来得那样由衷,拜得那样真诚,佛心与人意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让人神怡心静,五体投地,尽享佛缘。我在想:一个国家的名山胜水,能成为另外国家的游客顶礼膜拜的圣地,这个名胜的魅力,肯定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同时,它的亲和力和影响力,也一定是任何物质力所无法比拟的。这样的清凉胜地,不来遗憾,错过可惜。
“钟灵毓秀法华院,人间存净土;环宇造化仰天佛,圣境积祥云”。赤山山门两旁石柱上的楹联历历在目,过眼难忘。回望佛教寺院的佛光岚气,听着朝夕回响的晨钟暮鼓,赤山又如同一册浸透佛精法髓的古老经卷,日复一日地被虔敬传诵,年复一年地被岁月参悟。
站在赤山观景平台上,仰望蓝天、白云、青山、楼群和红顶渔村,俯瞰散落港湾的片片船阵,凤凰湖展翼腾飞,依山面海的瑰丽港城一览无余,恢弘,大气,浑然天成!
铁槎山:大东海仙境
群峰簇翠五云中,眼界横收六宇空。
山对鳌头开贝阙,水环螺髻现珠宫。
龙藏古洞风云合,人泛仙槎雾雨濛。
幻迹三山谁惯见?登临缥缈盼仙翁。
[明]常康
九顶铁槎山,八宝云光洞。未到荣成前,爬崂山时就闻听过此山,再加上《封神演义》、《西游记》、《杨家将》等书中对槎山都有所描述,“太上老君云游槎山”、“水帘洞───孙悟空的家园”、“鬼谷子隐居鬼谷山”、“努尔哈赤习功云光洞”等神话故事传说很多,本就像一叶小舟飘忽在云雾之中的灵异槎山,更加被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令人更想探个究竟。
槎山的“槎”字,古代作“筏”字解,船的意思。逢春夏季节,时有海雾随风漫上岸来,翻卷飞腾,形成雾海。只见高低不一的峰顶浮于茫茫雾海之上,宛如叶叶扁舟,“山如海上槎”,故名槎山。又因槎山有九座山峰,且满山岩石其色如黛,颜色似铁,所以又称为“铁槎山”或“九顶铁槎山”。
槎山位于荣成的南海之滨,九顶连绵,山海相映,自古就有“大东胜境”之称,是道家福地72名山与36洞天之一。商末周初时,度厄真人就居于云光洞。金代道家全真教祖师王重阳曾派弟子王玉阳在云光洞修炼九年,创全真教嵛山派。据传,“山盟海誓”一词源于槎山,中外第一的山盟海誓亭立在槎山,引得许多情侣、仁人志士把未到山盟海誓亭,看成是一生的悬念和遗憾。看来槎山于古于今都有交集,非得去登临领教了。
说出来令人艳羡的是,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我曾有幸两次登临此山,天公别样作美,一次是多云天气,一次是晴转阴的天气,给这两次攀登助力不少。更为难得的是,一次我遇见了“仙翁”,一次让我邂逅了槎山海雾的真颜,领略到常客极少遇见的奇景,可见山神太偏爱于我了。
先说遇见“仙翁”这段。走在花岗岩石铺就的山路上,几级台阶接一层平台,爬起山来不觉得累,再加上不远就设有石桌石凳的“兄弟台”、“逍遥台”可小憩,还可俯瞰远在山脚海畔的港口渔村,山风徐来,格外清凉,槎山的路不算难走。正行走间,见路旁一巨石上,横卧一株不足米长的松树,根部深扎石腹,枝干紧贴石面,树冠部生出几簇苍绿针叶,生机勃然。导游姑娘让我猜这树有多大树龄,见我说不出,她说已有八十多高龄。听了不禁肃然起敬。仁者寿,我想这是一株风范高洁的“长寿松”,它沒有高踞庙堂,或尊为大户人家的盆景,却栉风沐雨地卧于山野,与四方云游之士相伴互赏,真乃松中耄耋高士,常康诗中盼见的“仙翁”!由此我想起清初诗人、渔阳山人王士祯康熙十五年(1676年)任成山卫教授,在一首描写成山松的诗中,将成山矮松喻为“侏儒”,诗云:“千年欲伴侏儒老,不做咸阳五大夫”,表达了他宁伴成山松树老去,也不做泰山被秦始皇赐封的五大夫松的平民意识、草根情怀。如果渔阳山人遥见这株老而少小,老而弥坚的耄耋古松,一定会为它击节喝彩的。
再说槎山海雾缠身这一幕。这天,在槎山脚下的人和宾馆与友人吃过午餐,经过月牙湾,来到槎山上。我和同伴们一路走走歇歇,说说唱唱找适宜的角度取景拍摄,坐山道石阶看云走云飞,猜峰巅谷壑奇异怪石的像貌名姓,不觉间来到云光洞,四周飘扬的八卦彩旗和旗上“道法自然”的哲语,流露着槎山参透凡尘的内心独白。
走进增福延寿宫,参天匝地的浓荫下,喝上一杯免费的“静”岩山泉水,凉意沁心,二个同伴赖着不想离去。也罢,友人和我们去寺庙外寻景拍照,嶙峋山石、龙泉井、千年公孙树、老祖洞、世上最小玉皇庙、观海亭……应接不睱,一一入镜。忽然,忙于拍摄的老兄嚷了起来:“雾来了!”说时迟,那时快,话音未落,只见一股股雾气由山下奔涌而来,穿过松林,掠过山岩,漫过观海平台,不消一刻,整个古寺、山林、亭台、石径都沉迷在弥漫的海雾之中,我和同伴如梦如幻,犹如身处瑤池仙境,飘然若仙……
记不清我和同伴是如何踩着“祥云”下山的,也来不及再找寻仙山遗迹了,单这一槎山海雾奇遇,就足够我反复玩味大书特书了。不过,关于槎山的海水浴、森林空气浴和海滩浴如何清新,山上的上百种奇花异卉的药性和养生功能何等奇妙,就只有劳您大驾了,找时间携亲带友来登槎山吧,抻练一下腿脚,“清洗”一下自己的“发动机”,提升一下肺活量,发现槎山更多的奥妙,一举四得,你说值不值得?自己掂量。
“雾绕山峰山绕雾,槎浮云海云浮槎。”
上山前,我曾找出清代书法篆刻家邓石如的诗句反复读过,只觉构思巧妙,别具一格,正反吟诵内容一致,紧扣槎山云雾之胜,令人玩味无穷。现在我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才更佩服诗人的超人才艺,他的诗妙极了,堪称绝唱,也难怪著名书画评论家谢稚柳先生登槎山后,称誉槎山为“东黄山”。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荣成还有像苏山岛、圣水观等许多风光名胜、禅宗古寺,许多山水传奇、玄秘故事藏匿其中,只好留待日后去游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