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实施七大工程“文化强市”

2014-10-09 12:25王勇勇
党建 2014年10期
关键词:蚌埠文化产业工程

王勇勇

近年来,安徽省蚌埠市紧紧围绕“文化强市”的目标,坚持一手抓文化体制改革,一手抓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双轮驱动、两翼齐发的文化改革发展格局。

七大文化工程提升软实力。蚌埠市加快实施“文化引领工程、文明提升工程、文化精品生产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产业跨越工程、文化改革创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等“七大工程”,努力把蚌埠打造为“城市活力充沛、文化特色鲜明、人文环境优良”的区域性文化中心。目前,蚌埠文化软实力快速提升,广大群众在文化发展中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创造力、影响力显著提升。其中,一系列重要文化遗存的发掘,涵养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如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塑人头像和大量陶片底部的刻划符号,表明蚌埠地区是淮河文明发祥地之一、世界早期文字起源地之一;连续两年,双墩一号墓和垓下城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禹会村遗址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先后五次发掘,多项成果填补国内考古空白。此外,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聚合成改变蚌埠经济版图的新兴力量。如投资40亿元的星宇文化创意产业园、投资36亿元的古民居博览园、投资25亿元的大明文化园等项目全面开工;投资16亿元的花鼓灯嘉年华、投资5.1亿元的森禾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基地等项目开业运营。目前,全市已有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两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五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文化建设重在提升“蚌埠城市精神”。文化建设要有一个旗帜鲜明的主题来统领,形成合力,让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变零散为系统。从2007年开始,全市每年一个主题,通过组织化设计、社会化实施、多元化覆盖的方式,开展弘扬和践行“蚌埠城市精神”系列宣传实践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得文化建设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过程中,有了统揽,形成了系统,聚集了力量,提升了影响力。对于日常的文化传播和舆论引导工作,我们形象地喻为两大任务,一是“点火”,二是“灭火”。所谓“点火”,就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通过有效的宣传,点燃干部群众的发展热情和工作激情;所谓“灭火”,就是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负面问题,及时进行化解和疏导。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牢牢把握话语权和主动权,以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引领健康的社会思潮,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密切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引导,在交流互动中促进形成共识,在着力解决思想问题的同时推动解决现实问题,在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同时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以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宣传报道,引导人们理性对待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

靠科学制度保障文化改革发展。顺应形势发展,立足实际需要,建立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科学制度,是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可靠保证。首先,完善齐抓共管的大文化工作体制,通过机制建设,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各地区齐抓共管、求真务实、各负其责的工作体制,真正构建大文化格局。其次,建立重点工作责任落实机制,通过细化分工,把工作思路变成具体项目,把原则要求变成落实措施,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运用抓重点工程的方式推进全面工作,以构建主题宣传的办法扩大社会效应,再用经济、行政、法律及教育等综合手段拓展工作领域,最终推动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的互动融合,产生极大的文化效应。再次,建立奖优罚劣的考核评价机制,确保文化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近年来,我们出台一系列奖惩办法,建立了奖优罚劣的考核激励机制,对各地文化改革发展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彻底改变“有职责不担当、有原则不坚持、有规定不遵循、有要求不落实”的问题,以制度促进各项工作落实,为提升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提供机制保障。 (责任编辑:杨连元)

猜你喜欢
蚌埠文化产业工程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小院系列之二
两袖清风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泛滥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