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时代

2014-10-08 06:16熊武闫保华
新晨 2013年8期
关键词:新疆

熊武 闫保华

自微电影《老男孩》在网络上一路走红,微电影如春天里的百花纷纷盛开。它成本低,时间短,操作相对简单,很快成为草根年轻人表达自我的一种形式。自2012年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大发展后,渐渐从发布信息的工具成长为微电影的平台,商家早早嗅到其中商机,纷纷利用微电影形式替换人们早已审美疲劳的广告,借此在网络上推广产品。然而微电影的商业化过度也会给微电影的发展带来危机,这种改头换面了的广告形式不知观众会忍耐多久。

所以有人对微电影的艺术发展之途抱悲观论调。更有一些人士对微电影嗤之以鼻,他们认为微电影进不了院线,只能生存于网络之中,有何艺术可言?

新疆微电影发展速度落后于内地半拍,微电影在内地开始讨论其具体功用的时候,新疆微电影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不过,疆内业内人士对新疆微电影的发展还是抱着很大信心,因为新疆的人文资源异常雄厚,这是根本原因。

当然,微电影到底发展如何,逃不过自身的发展规律,未来,微电影能不能发展成一个代表时代的特色媒介,我们拭目以待。

微电影火了

2011年,随着《老男孩》《66号公路》《指甲刀人魔》等一批口碑之作问世,微电影概念应运而生,并日益成为影视制作者、视频网站和广告商眼中的“当红炸子鸡”。不过,面对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视频内容都打着“微电影”的名义行走江湖,难免会让人产生疑问:“微电影”到底是什么?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通常而言,微电影指作品时长在3~30分钟,有完整故事情节,适合在新媒体上观看的视频内容。还有人把2005年胡戈炮制的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视作国内微电影的“鼻祖”。不久前参与“十二星座”微电影计划的导演陆川便直言,他认为微电影就是由以前的短片演变而来,只不过微博诞生后,短片也赶时髦换了个“微电影”的新名称。

《广告导报》总编辑、资深制作人凌平认为,既然美其名曰“微电影”,那就意味着品质比当年的网络短片更为高级、精良,在拍摄手法、要求、水准上与电影趋近,“简言之,微电影就是微型电影”。

“微电影”三个字诞生至今,不过短短几年。然而,它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在国内掀起了一阵“人尽可微”的风暴,优酷、爱奇艺等网站纷纷推出微电影“大动作”,从导演姜文、顾长卫、贾樟柯到演员黄渤、郝蕾等纷纷“下海”拍起了微电影。某协会还宣布推出“中国微电影发展蓝皮书”。改版后的重庆卫视把在新媒体播放的微电影搬到了电视台播放,这一举措也引起关注———微电影火了。

微电影成就了草根影人

自2005年土豆网第一个视频分享网站给微电影发展提供了平台后,经过几年的发展,2011年《老男孩》的出现使微电影达到一个巅峰时期。很多草根年轻人找到了一个没有门槛的播放平台。他们初期的创作标准就是网友的喜好。

马史是刚刚崭露头角的影人,地道的新疆人,现为新疆第一届微电影节评委。2011年,他创作的“雷锋侠”系列电影第一部《雷锋侠》面世,网络点击率超1000万人次,红遍网络。凭借这部微电影,马史一举成名,并应邀参与了大型再现式纪录片《一百年前的探险日记》的导演工作。2011年,马史拍出了中国式英雄——《雷锋侠》。他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形象,在新一代年轻人中树造了一个新的雷锋形象。故事的主人公是名穷困潦倒的年轻清洁工。他会变成超级英雄“雷锋侠”,引导盲人过马路,刮掉贴在路灯灯柱上骗人的小广告……2013年2月,马史第二部传递雷锋精神的新疆原创微电影《雷锋侠2:热血雷锋侠》,登录各大视频网站,上线十多天点击率逾500万人次,狂飙到原创频道人气最旺视频排行榜榜眼,网友称赞影片传递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正能量”。

马史告诉记者,对于创作者来说,最早期的创作者拍摄微电影更多的是自娱自乐,但是大家发现这是一个可以体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于是有了很多专业的年轻人投身到微电影的创作中来了。马史说:“对于年轻创作者来说,大投资大电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电影拍摄的门槛很高,最少的拍摄费用是300万起,发行费用一般在600万以上。”所以很多年轻人用小制作在网上传播。网络成为他们证明自己的地方,小投入的微电影成为他们走向专业影视道路的敲门砖,也成为最快得到投资人信任的方式。

马史说:“2011年,是微电影百花齐放的一年,出了很多优秀的微电影,从2012年开始,许多优秀的广告导演,电影导演也开始涉足微电影的拍摄。2011年出现的青年导演也开始了自己的专业之路,微电影不再是单一的年轻人证明自己的阵地,已经化身为等同于电视电影广告纪录片等一样重要的艺术和商业影视类型。”

“很多年轻人包括我,都是依靠这个平台得到机会的,否则真不知道在没有靠山和机会的情况下怎么才能进到这个行当。”马史说。

天山电影制片厂电影摄影师夏米立·阿迪夏于2010年拍摄完成了一部13分钟的纪录短片《吐峪沟》。

“我把这部片子发到了微博上,没想到大家的反响非常好,这更增加了我的信心,现在,我正在做另一个微电影作品的方案,准备用这部新作品去参加首届新疆微电影节,我想通过参加这次微电影节,去认识更多的微电影创作者,和他们一起交流,切磋,共同为新疆微电影的发展出力。”

孙燕坤,2013年刚从新疆大学毕业,2013年7月,他拍摄的微电影《基情岁月》,准备参加新疆第一届微电影大赛。他说,是微电影给了他展示才华的机会。

据了解,近年来一批优秀的新疆创作者拍摄的微电影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比如夏赫娜赞·阿尔斯郎的《成绩单》、费鹏程指导的《吐鲁番的冬天没有雪》等,《成绩单》还获得了2012年“金鸡百花电影节”微电影奖,《吐鲁番的冬天没有雪》入围了FIRST青年电影节等。创作者也受到关注。

微电影艺术之途暗淡?

然而,由于概念过度滥用且被困在“广告长片”的局限里,微电影质量不高,佳作缺失。当过度消费后它是否还能继续保持生机?

所以微电影刚刚火起来,就与商业紧密挂钩,迅速成为商业在网络上的推手。

然而早于一年前一些业内人士对微电影的艺术性表达了隐忧。据《大河报》报道,“在营销的时候必须要平衡一个度。微电影绝对不可以是长广告,否则肯定得死亡。”优酷的CEO古永锵说。

优酷的一部《老男孩》播放量突破4500万,成为当年最热文化现象,并被清华大学尹鸿教授誉为“开启了网络电影元年”。两年后的今天,包括优酷、土豆、爱奇艺在内的视频网站纷纷开始思考如何驾驭好微电影这匹飞驰的快马。

微电影《遗忘》和自制栏目《晓说》的优酷总编辑朱向阳表示,其实微电影回收成本的渠道并非只有植入广告一条路。“大家已经在尝试多元化的商务运营,包括发行收入、音乐收益、衍生品、版权收入等。目前这个阶段,做好作品,把产业培育成熟更重要。”

土豆网的CEO王微则认为,微电影短时间内离不开广告,“但是如果纯粹为了广告往前走,肯定不会有好下场”。

“狂躁过后,平台、导演及客户会进行磨合,接下去实现团队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内容产品多元化、与电影和电视等其他媒体的联动、营销模式的丰富化,产生统一的游戏规则。”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对于艺术和广告之间的矛盾,未来的微电影可能会分流,一方面向内容发展,成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影视内容的新行业,另一方面向营销发展,成为广告业的一种新形态。

此外,也有视频网站开始开辟微电影以外的自制战线。“微电影很有前景,但在中国的发展仍比较初级,现在大家都在做,仍处在一个鱼龙混杂、精品少的阶段。”近期推出了《健康相对论》、《以德服人》等多档综艺节目的爱奇艺认为,自制节目同样可以留住用户,不一定非要扎堆往微电影里冲。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微电影虽然已经沦为“广告片”,但它也为一些创作者提供了练手的机会。

微电影效率高、周期快,大电影里没机会尝试的东西,可以在微电影里练练手。记者在采访一些影视业人士时,有人就表示,微电影不过是拍大电影时的练手产品。因此对于微电影的艺术性,他们认为微电影的艺术内涵是欠缺的。

更有人认为,微电影大多是一些艺术学院学生作业之作,何谈艺术性呢?

“我们不提《青春期》《妈咪》《干爹》这种片子,但他们确实是一种类型,属于纯商业,点击率高的离谱,在艺术性上可能差一些。微电影的路子今年已经有所收缩了,正是因为他和商业的挂钩少了百花齐放,与性沾边打擦边球的微电影数量大增,像《妈咪》《青春期》《身度》《陌陌》等等都得到了大的投资。”马史担忧地说。

微电影进入到订制阶段吗?

电影导演马史认为,微电影也并非都是草根的喜爱,华谊兄弟去年成立了新媒体部,负责微电影创作。马史刚刚拍完的《再见火锅》由慈文传媒新媒体部制作,投资已经上百万,现在大的传媒公司都开始涉足微电影。在马史看来,投资过百万的微电影的投资风险性不是很大。因为很多这样的微电影跟广告一样,相当于宣传片。

这些微电影大多是订制的。现在城市、企业订制微电影的很多。也就是说现在微电影进入订制阶段了,比如优酷每年的系列微电影都是客户定制的。

马史说甚至包括《老男孩》十一度青春系列微电影就是雪弗兰的订制。他们找了十个微电影作者或团队(有过成熟作品的),给每个团队十一万的创作基金,题材不限,让他们创作,现在优酷又在寻找无广告的收费模式。

现在很多网站开始寻找新的收费模式。比如优酷最新的无广告嘻哈三部曲就尝试着收费。虽然没赚钱但是不少网站都在寻找一种更好的盈利模式。

新疆微电影与未来

5月15日,“中国梦想·美丽新疆”首届新疆微电影节在乌鲁木齐正式启动。作为新疆首届网络文化节的启动项目,首届微电影节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外宣办主办,亚心网承办。包括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艺术联合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新华社新疆分社、新疆经济报社在内的15家单位共同联办,并联合新疆艺术学院以及吐鲁番地委宣传部、克拉玛依市委外宣办、乌鲁木齐市文联等单位举办覆盖高校、地州的微电影赛事及展映交流活动,各项活动延伸至10月份。

微电影评委电影导演马史说:“新疆的微电影创作者目前主要以高校学生为主,其中有北京电影学院的新疆籍学生,有新疆艺术学院及新疆大学的一些学生,他们热衷于拍摄微电影,在微电影中展示着自己的才华。”

马史认为,从新疆这一届微电影节来看,新疆微电影具有民族、地域优势,不足之处在于创作理念上的欠缺。网络虽然没有边界,但是创作更多的是需要耳濡目染。目前,从第一届微电影节收集的作品来看,大多是学生之作,但是很多拍的不是太好,局限于框框,畏手畏脚。“新疆年轻人需要一个微电影交流的平台,一个能让大家讨论的地方,一个分享理念的地方。大赛的最后阶段,会将创作者召集起来,搞个论坛。这种平台,新疆还没有,而且是临时性的。其实高校就是平台,但是我们的高校和内地高校有差距。主要是意识、技术和理念都有差距,学生对电影的理解对生活的理解都被框得较紧。我希望用个人的微薄之力,让新疆高校的创作理念和内地高校的创作理念缩小差距。”马史说。

对于新疆微电影未来发展之路,马史很有信心,他认为现在推动微电影的动力很强,新疆是块宝地,拍摄资源相当丰富。他坚信,新疆一定会出现优秀的微电影。“微电影百花齐放就好。”马史说。

新疆第一届微电影组委会工作人员吴琛琛说:“这是第一届,一切还都在摸索中。我们会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在众多作品中,维吾尔族创作者居多,他们表达意愿强烈,拍摄的作品展现了一个很开放的心态,主要表现在平常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也表现了期望交流的心态。创作者中有新疆本地人,去内地求学的学生等等。我们就希望做成一个常年固定的微电影平台,让大家了解如何去做,拍出好片子,给新疆的微电影人与内地影人一个交流平台;给新疆微电影创作者提供平台,给新疆微电影产业创造一个沟通发展的机会,现在微电影创作者大多数是个人行为,就是让他们知道新疆也有一个这样的平台。让创作者,投资者,有意愿拍摄者知道有个互相交流沟通的平台,促进沟通交流,慢慢就形成一个产业。”

猜你喜欢
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蓝天白云下的新疆“火焰蓝”
新疆天山
新疆风情
李逸之
新疆多怪
新疆味道
新疆的有缘人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