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巧玲
摘 要:毛泽东是杰出的战略家,他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国际战略思想,为中国革命和建设造就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讨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战略原则;意义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4-0045-02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和理论家,而且是举世闻名、全党公认的战略家。他在缔造和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进程中,十分关注国际风云变幻,以一个国际战略家的眼光,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国际战略思想,制定了正确的国际战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造就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讨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对于深入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的对外工作发展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今后的外交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密切关注国际格局发展变化趋势,实事求是地估量世界形势,是制定正确国际战略的重要前提
中国革命与建设不仅根植于中国的国情,也同整个世界有着密切联系。纵观新中国的对外关系史,毛泽东十分关注国际政治力量之间的矛盾关系演变,并据此明确地概括国际格局,适时准确地确立中国的对外战略。
新中国成立前夕,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的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垒的国际格局,美苏两大集团之间的政治对抗、经济对立和军事对峙,构成了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和格局特点。在此形势下,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这就明确表示了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在战后世界政治中的立场和对外基本方针。实施这一战略既可以确保新生政权的巩固与安全,还可以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那里获得必要的经济技术援助。
能否制定正确的国际战略,还必须对国际形势发展趋势做出正确地判断。如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分析判断,毛泽东科学地把一般战争和世界大战区别开来,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局部、有限战争不可避免,但世界大战可以推迟或制止的战略思想。毛泽东对推迟世界大战、在20世纪维护世界和平是乐观的。对世界和平的阶段性估计,以调整我国国内经济建设速度与规模以及对外国战略,这是从当代国际形势的现状和特点出发,对当时世界各种力量对比正确分析的结果。
二、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利益,是毛泽东国际战略的最高准则
毛泽东,这位天之骄子,他以“敢与天公试比高”的雄才伟略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魄力与胆识,战天斗地、傲视群雄的光辉形象深深地烙印在国人的心中,尤其是在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利益面前所表现出来的“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坚决态度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毫不示弱的铮铮铁骨,让中国人在世界面前扬眉吐气。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和国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六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分别是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1965年的抗美援越战争,1969年的中苏珍宝岛战争,1974年的中越西沙群岛战争,1979年的中越战争。在这六次战争中,除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是在邓小平领导下进行的以外,其余五次都是在毛泽东时代进行的,并且每次战争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维护了主权、打击了侵略、振了军威、强了国威、震慑了国际反华势力,使得他们不敢觊觎中国。例如“抗美援朝”的决策正是同美国的侵略干涉政策的直接较量,充分体现了毛泽东保卫独立与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政策的原则立场。朝鲜停战后,美国企图使台湾“中立”、‘‘托管”,将其置于美国手中。毛泽东等及时识破其阴谋,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了对金门、马祖的炮击和停止炮击的战略决策转换,并发表了由毛泽东亲自起草的中国国防部部长《告台湾同胞书》和《再告台湾同胞书》,指出“中国人的事只能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一时难以解决,可以从长商议”,希望台湾负责当局不要屈服于压力,“随人俯仰,丧失主权”。美国对中国领土台湾的侵略和干涉,使台湾问题成为中国维护自己的独立、主权和安全而同美国进行长期斗争的一大主题。
战争的胜利,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和平环境。因为,国家的尊严与安全,国家的主权与利益,国内的和平与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依靠战争来维护的。
三、独立自主,自强自立,是毛泽东国际战略中的基本立场
旧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和压迫长达一百多年,从清朝到国民党政府的外交都是屈辱卖国的外交,中华民族受尽了丧权辱国之苦。历史证明,没有独立自主,就没有一切。对此,毛泽东是刻骨铭心的。他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不屈服,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独立自主的原则包括:第一,从我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反对任何外来干涉。第二,从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第三,无论革命和建设,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立足于自力更生,绝不依附于任何—个大国或国家集团。
毛泽东把这一基本原则运用到各个阶段的国际战略中。早在1945年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就郑重地指出:“中国如果没有独立就没有个性。”新中国成立前期,毛泽东提出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对外方针,就是完全抛弃了半殖民地中国的外交关系,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建立新的真正平等的外交关系。在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讲道:“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它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这个方针,使新中国的外交从一开始就处在战略上的主动地位,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奠定了基础。中美两国相互承认和建交经历了—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始终贯穿着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还明确指出:“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有一丝一毫的干涉。”毛泽东把这一基本立场渗透到他各个阶段的国际战略中去。在政治上,他始终反对依附美苏任何一方,强调独立自主处理本国事务,反对大国的控制和干涉。在经济上,他主张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强调建立不依赖大国的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认为只有经济上的独立,才有政治上的独立。在对外学习上,他主张独立思考,反对生搬硬套;认为对外国经验的学习,必须结合本国的实际,必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加以研究。这些思想仍然是我们今天对外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正如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所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四、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创建和平的国际环境,是毛泽东国际战略的出发点和一贯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对当代国际关系准则的全面而科学的概括,因其与联合国宪章的基本精神和宗旨的一致性,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其核心是既保持本国的独立自主,同时也尊重别国的独立自主。
早在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在彻底打倒日本侵略者,保持世界和平,互相尊重国家的独立和平等地位,互相增进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及友谊这些基础之上。同各国建立并巩固邦交,解决一切相互关系问题。”1949年9月,在新政协筹备会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声明:“我们所反对的只是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反对中国人民的阴谋计划。任何外国政府,只要它不愿意断绝对于中国的关系,不再勾结或援助中国的反动派,并向人民的中国采取真正的而不是虚伪的友好态度,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的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的基础之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在对外交往中,始终坚定不移地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国家无论大小、强弱一律平等。1954年毛泽东在同访华外宾的谈话中强调说:“国家不应分大小。我们反对大国有特别的权利。大国不应该损害小国,不应该在经济上剥削小国,不应该在政治上压迫小国。”第二,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政。每个国家都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政治制度、发展道路和信仰的自由,任何国家无权以任何借口和方式加以干涉,不要把自己的意志、思想、价值观念强加在别国身上。第三,友好合作、和睦相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不同,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差异,历史背景和发展水平的悬殊,使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在许多问题上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甚至冲突,“和平共处”意在强调国与国的和平相处,以及以和平方式解决矛盾冲突,反对诉诸武力,更反对侵略战争。
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以世界为舞台,谋全局与谋未来相结合,争取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最有利国际环境;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游刃于瞬息变幻的国际风云中,确立了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仍然面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威胁。我们要实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目标还面临诸多的障碍。我们要解决纷繁复杂的国际问题,特别需要伟大的国际战略理论来指导,因此,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诸多智慧,得到深刻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