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学位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4-10-08 14:44李利荣,吴丹雯,常春,彭凯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双学位复合型人才武汉

李利荣,吴丹雯,常春,彭凯

摘要:双学位教育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的一种逐渐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在就业市场中,复合型人才日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双学位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改革尝试,许多高校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主要针对武汉市在高校密集的学区范围内开展的校际合作双学位办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双学位;武汉;校际办学;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132-03

一、引言

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出现的辅修双学位教育主要是在本科阶段授予的学士学位,属于本科教育的范畴。双学位是指在校本科生修读本专业的同时,跨学科辅修另外一个学科门类的专业,成绩合格,经学校审核,同时颁发的两个学士学位。辅修双学位教育作为一种新的学位制度出现,虽在我国只有短短十几年,且仍属于探索阶段,一般属于自主办学范畴。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高速,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世界上许多重大科学技术的突破都是多学科的,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攻克难题,很多的职业也需要融合多学科的知识体系才能胜任。因此,培养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重任,双学位教育正是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种重要模式。本文主要就武汉地区的双学位教育进行调查,得出相应的分析结论。

我国在本世纪前后各大学区都涌现了各种各样的校际校内双学位,武汉也在2010年新出现了南湖片区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为核心的十校联合双学位体系。国内影响力大、规模大、参与高校最多的武汉地区双学位教育的开展给湖北人才培养模式开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同时也为全国各地区有意开展校际双学位教学的高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际经验。

据调查,武汉地区教育部直属七所高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学理念,从1999年开始联合办学,学生可以跨校跨学科辅修第二学位。从客观的条件上面来说,能够在一座城市里面聚集如此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是这种办学方式存在的先天优势和必然结果。

二、调查结果

1.武汉市开展校际双学位的优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坐落在中国的中部教育大省湖北省内,优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加上浓厚的学术氛围,让这里素来就是人才汇集之地。“惟楚有才”是人们对这块充满智慧的土地最精练的诠释。

从教育改革之后的局势上面来看,武汉市是为数不多的具备开办规模巨大的校际修读双学位的城市之一。因为,只有极为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才能托起如此大的一个工程。

进入21世纪,我国的高校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定格之时再观武汉——由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这两所知名985高校领衔,武汉市有7所211高校,8所部属院校,还有数百所省属高校和民办高校。就是这一所所高校汇聚了武汉市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教学实力,属于教育资源极大丰富的城市之一。全国能与之媲美的仅有北京,上海等少数几个城市。所以,武汉市具备开展校际修读双学位的基本条件。

从武汉市立市的长远规划来看,武汉市以三足鼎立的方式进行职能分工——青山区以发展工业为主,汉口区以发展商业为主,而武昌区则重点是在于教育。绝大多数高校都坐落在这里,形成了高校群。即使在没有地铁的今天,高校之间的路程也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这必然是另外一个称为发展校级双学位的优势,否则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消耗在学习往返的路途中,对于一个选择校级双学位的同学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隐性成本

2.武汉市双学位教育的发展现状。1994年武汉地区5所部属高校在湖北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开展了联合办学的探索。1994年,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原武汉地区的5所高校,即原武汉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在湖北省教育厅的支持下,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开展学生互相选课、辅修专业和攻读双学位的联合办学。2000年高校体制调整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与原武汉大学合并成立新的武汉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与原同济医科大学等学校合并成立华中科技大学。随着高校体制调整的完成,学科交叉与渗透已在较大程度上得到了保证。在这种情况下,五校联合办学变为三校联合办学。为扩大联合办学的规模和成果,2001年华中科技大学提议,开展由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部属7校参与的联合办学,进入了第二阶段。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武汉地区高校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高等教育竞争与合作,另一方面希望利用武汉地区部属高校集中的优势,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相互促进”的开放式教育格局,拓宽人才成长的途径,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在2010年,由湖北省教育厅主导,武汉市南湖片区十所高校组成了新的十校联合办学联盟。本次参与联合办学的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十所高校,各高校在不改变现行管理体制、隶属关系、和学籍管理的情况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这是湖北省充分发挥和利用武汉市部属省属高校的优势学科资源,提升整体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一个重要举措。这也是双学位发展上的一个新里程碑。

在此基础上,更多有资源有远见的高校同时已经开展了自己校内跨专业的双学位的修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武汉变得愈发盛行同时也愈加成熟。

3.双学位修读动机调查分析。经过调查发现,选择辅修双学位的同学遍布各个专业,并没有明显的专业方向上的表现区别,但是原因显出多样化。endprint

从2000年以来高校不断扩招,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在校辅修双学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时间利用率,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日后获得得一个好的职位做好准备。虽然对双学位毕业生没有明确的毕业待遇规定,但通过对企业招聘人员的调研和采访发现,95%以上企业认为具有双学位的毕业生与普通毕业生相比还是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甚至部分企业认为优秀的双学位学生的待遇应该相当于硕士研究生水平。调查显示,约76.5%的参与双学位学习的学生是出于此目的。这也说明我们的新生代大学生感受到了时代的压力,有时代紧迫感。

在调查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表达了对自己本专业没有兴趣或者缺乏相关能力达到优秀的专业水准,试图通过双学位这一途径解决这种问题。这大部分是来自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带来的后果。双学位毕竟是一种系统的专业教育,能够帮助那些试图“跳槽”的同学提供知识基础和专业经历。比如学化工的同学可以有自己的律师梦,修读机械的同学也可以向往成为一名翻译。双学位就是这样一种能够满足这类需求的途径。

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填报双学位的原因比较简单,仅仅是因为周围的同学或者好友选择修读,同时,学校的老师比较鼓励这种行为,学长学姐也很多做出了这种选择——如此在身边的小环境里面形成了一种修双学位的氛围,出于从众和跟风心理而选择报读。

三、结论分析

双学位教育的发展是教育体制完善的重要方面,适应了现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发展了国内人力资本资源,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应大力鼓励学生理性选择学习第二学位,不论从兴趣的角度还是从知识结构的完善方面都值得倡导。

参考文献:

[1]刘崧.关于“主辅修、双学位”模式教育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7,(10).

[2]陆晓阳,谭玲玲.双学位本科教育的发展取向研究[J].科技资讯,2009,(6).

[3]陈学敏,漆玲玲,刘焰.双学位本科教育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2).

[4]王新庄.双学位本科生培养的理论模式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

[5]边士洪.完善辅修双学位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2).

[6]许晓东.武汉地区高校联合办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5).

[7]申沛,等.武汉七所部属高校联合办学学籍管理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7,(8).

[8]曾小龙.武汉市高校社科类专业双学位教育现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3).

[9]徐敏.英语双学位学生之需求与满意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

[10]王凤玲,孔林涛.本科辅修双学位深入发展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1,(4).

[11]Nursing double degrees:a higher educationinitiative in times of nursing shortages[J].Australian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10,(3).

[12]A.Wendy Russell Sara Dolnicar Marina Ayoub.Double degrees:double the trouble or twice the return[J]. High Educ,2007,(6).endprint

从2000年以来高校不断扩招,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在校辅修双学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时间利用率,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日后获得得一个好的职位做好准备。虽然对双学位毕业生没有明确的毕业待遇规定,但通过对企业招聘人员的调研和采访发现,95%以上企业认为具有双学位的毕业生与普通毕业生相比还是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甚至部分企业认为优秀的双学位学生的待遇应该相当于硕士研究生水平。调查显示,约76.5%的参与双学位学习的学生是出于此目的。这也说明我们的新生代大学生感受到了时代的压力,有时代紧迫感。

在调查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表达了对自己本专业没有兴趣或者缺乏相关能力达到优秀的专业水准,试图通过双学位这一途径解决这种问题。这大部分是来自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带来的后果。双学位毕竟是一种系统的专业教育,能够帮助那些试图“跳槽”的同学提供知识基础和专业经历。比如学化工的同学可以有自己的律师梦,修读机械的同学也可以向往成为一名翻译。双学位就是这样一种能够满足这类需求的途径。

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填报双学位的原因比较简单,仅仅是因为周围的同学或者好友选择修读,同时,学校的老师比较鼓励这种行为,学长学姐也很多做出了这种选择——如此在身边的小环境里面形成了一种修双学位的氛围,出于从众和跟风心理而选择报读。

三、结论分析

双学位教育的发展是教育体制完善的重要方面,适应了现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发展了国内人力资本资源,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应大力鼓励学生理性选择学习第二学位,不论从兴趣的角度还是从知识结构的完善方面都值得倡导。

参考文献:

[1]刘崧.关于“主辅修、双学位”模式教育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7,(10).

[2]陆晓阳,谭玲玲.双学位本科教育的发展取向研究[J].科技资讯,2009,(6).

[3]陈学敏,漆玲玲,刘焰.双学位本科教育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2).

[4]王新庄.双学位本科生培养的理论模式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

[5]边士洪.完善辅修双学位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2).

[6]许晓东.武汉地区高校联合办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5).

[7]申沛,等.武汉七所部属高校联合办学学籍管理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7,(8).

[8]曾小龙.武汉市高校社科类专业双学位教育现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3).

[9]徐敏.英语双学位学生之需求与满意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

[10]王凤玲,孔林涛.本科辅修双学位深入发展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1,(4).

[11]Nursing double degrees:a higher educationinitiative in times of nursing shortages[J].Australian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10,(3).

[12]A.Wendy Russell Sara Dolnicar Marina Ayoub.Double degrees:double the trouble or twice the return[J]. High Educ,2007,(6).endprint

从2000年以来高校不断扩招,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在校辅修双学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时间利用率,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日后获得得一个好的职位做好准备。虽然对双学位毕业生没有明确的毕业待遇规定,但通过对企业招聘人员的调研和采访发现,95%以上企业认为具有双学位的毕业生与普通毕业生相比还是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甚至部分企业认为优秀的双学位学生的待遇应该相当于硕士研究生水平。调查显示,约76.5%的参与双学位学习的学生是出于此目的。这也说明我们的新生代大学生感受到了时代的压力,有时代紧迫感。

在调查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表达了对自己本专业没有兴趣或者缺乏相关能力达到优秀的专业水准,试图通过双学位这一途径解决这种问题。这大部分是来自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带来的后果。双学位毕竟是一种系统的专业教育,能够帮助那些试图“跳槽”的同学提供知识基础和专业经历。比如学化工的同学可以有自己的律师梦,修读机械的同学也可以向往成为一名翻译。双学位就是这样一种能够满足这类需求的途径。

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填报双学位的原因比较简单,仅仅是因为周围的同学或者好友选择修读,同时,学校的老师比较鼓励这种行为,学长学姐也很多做出了这种选择——如此在身边的小环境里面形成了一种修双学位的氛围,出于从众和跟风心理而选择报读。

三、结论分析

双学位教育的发展是教育体制完善的重要方面,适应了现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发展了国内人力资本资源,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应大力鼓励学生理性选择学习第二学位,不论从兴趣的角度还是从知识结构的完善方面都值得倡导。

参考文献:

[1]刘崧.关于“主辅修、双学位”模式教育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7,(10).

[2]陆晓阳,谭玲玲.双学位本科教育的发展取向研究[J].科技资讯,2009,(6).

[3]陈学敏,漆玲玲,刘焰.双学位本科教育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2).

[4]王新庄.双学位本科生培养的理论模式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

[5]边士洪.完善辅修双学位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2).

[6]许晓东.武汉地区高校联合办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5).

[7]申沛,等.武汉七所部属高校联合办学学籍管理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7,(8).

[8]曾小龙.武汉市高校社科类专业双学位教育现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3).

[9]徐敏.英语双学位学生之需求与满意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

[10]王凤玲,孔林涛.本科辅修双学位深入发展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1,(4).

[11]Nursing double degrees:a higher educationinitiative in times of nursing shortages[J].Australian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10,(3).

[12]A.Wendy Russell Sara Dolnicar Marina Ayoub.Double degrees:double the trouble or twice the return[J]. High Educ,2007,(6).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学位复合型人才武汉
地方高校双学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决战武汉
我国大学本科双学位教育政策研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中原工学院双学位教学满意度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