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雯雯
摘要:随着现代化通讯方式的发展与变革,大学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也迎来了自媒体条件下的创新,发展成为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基于这种背景,探讨自媒体条件下主体间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转向的必要性、转向的障碍以及促进转向顺利实现的措施,以期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自媒体环境;主体间性;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9-0114-02
网络社交平台的兴起以及发展,强化了大学生网络话语权意识,成为了网络信息传播的主体,频繁地发布自己的看法以及感受,同时也在密切地关注他人的感受与情绪,这种分享与关注的倾向影响了大学生思想观念以及心理素质的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难题,促使政治教育的主体指导思想向着主体间性哲学转向,进而带来了政治教育的变革[1]。
一、主体间性政治教育的转向
传统的教育指导哲学都重在强调师生间“主体—客体”的关系模式,使得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不能很好地培养受教育者的素质与能力。而主体间性的教育哲学强调的则是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同为主体的模式,将教学资源与教学资料视为共同的客体,为此形成了复数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下的自媒体教育环境。
1自媒体环境要求进行教学理念改革
自媒体环境下,学生能够接收到大量的信息以及时事热点,但是大部分的网络信息都是发布者的即时感受与一时的情绪,不具有深思熟虑的成熟,反而因为信息形式广泛、内容支离破碎导致其真假不辨、虚实难知,对于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基础尚不十分牢固的大学生来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来帮助学生筛选信息、辨别是非,形成正确的观念以及积极的态度。所以开展政治教育首先便要进行改革,做到与学生生活的接轨以及掌握社会的变化发展,才能真正达到对学生观念意识进行培养与塑造的目的[2]。
2自媒体教育要求进行师生关系改革
网络平台的扩大化发展使得大学生找到了自由发言、自主表达的空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缩小了教师与学生在知识储备方面的差距,更增强了学生民主以及平等的意识,这就使得传统的教师地位受到了质疑与挑战,那种将学生视为教学的客体,单纯地进行知识灌输、不顾学生感受的教学方式明显不适应时代的要求[3],使得传统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渐瓦解,要求政治教育采用平等、开放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
3自媒体教育要求进行教育内容改革
自媒体条件下,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信息以及相关知识,对于信息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的看法正在因为信息的爆炸化发展而逐渐转变、历练的不足、经验的缺失,很容易使大学生形成不够端正的态度或是有失偏颇的观念。这就要求政治教育改变向学生灌输空洞的思想或是刻板的说教方式,更新教学内容,向学生讲授能够与时代主旋律合拍的观念理论与意识形态,从而改变学生对于政治教育明显的怀疑与不屑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矫正学生的是非观念。
二、主体间性政治教育转向的障碍
面对不断改变的社会环境,政治教育的转向已成必然,但是鉴于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多年积累下来的弊病,教学的转向工作仍处于任重道远的阶段。具体的转向障碍表现为:
1大学生的融入意识不强
虽然受益于网络的发展,大学生具有较强烈的自主意识,但是仍不能很好地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及与教师进行互动的重要性,进而制约了群体性主体意识的发展,影响了教学效果。
主体间性政治教育需要个体的主体意识,更需要群体的共同性,通过个体主体性的发挥来影响其他的个体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进而推动群体的共同性发展,同时也可以因为共同性的发展而提高个体主体性,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系统。
2教育中不够重视网络的作用
交往实践是提高主体间性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通过交往实践可以促进地提高主体间性的生成,是主体间性政治教育的基础。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习惯或是由于对网络的偏见,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排斥网络用语的使用或是拒绝对网络热点进行讨论[4],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根本的隔阂与代沟,限制了双方交流沟通的顺利进行,教学效果自然不如人意。
3自媒体环境不能够赢得信任
方便快捷地发布信息,及时有效地得到他人的互动,使得学生成为了推动网络交际平台发展的生力军,促进了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但这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使得教育界对于自媒体环境产生了不信任与轻视的态度,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为了适应自媒体环境向着主体间性方向的转变。
由于自媒体的主力军都是年龄不大、阅历较浅以及观念不成熟的学生群体,这就使得发布出来的信息有着明显的情绪化以及片面性的缺点,加上法律意识的薄弱,常常出现为了一己之乐,侵犯他人权利的现象,甚至陷入他人的煽动陷阱,扰乱网络秩序,使得家长与教师将网络视为危险品,严禁或限制学生接触,自然就不会对传统的政治教育进行变革,限制了主体间性教学的转向。
三、实现自媒体条件下政治教学主体间性转向的对策1转变教育观念
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变得更加的开放,才能真正地接纳自媒体环境带来的转变,真正地意识到主体间性教学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政治教育的转向才能顺利的实现。
为此,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地适应自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要求,熟悉网络语言以及时事热点,能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与学生形成共鸣,成为学生信赖尊重的精神导师,真正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
2提高交往能力
现代的大学生虽然在虚拟交际平台中较活跃,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在与人交际或是与师长交谈的过程中,却并不具有相同的活跃程度以及交际水平,所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与人交往意识与能力的培养。endprint
不仅仅是主体间性教学的要求,需要学生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社会分工的细化也在要求现代的大学生具有较好的交际能力。这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不断地为学生创造讨论交流的机会,更要求大学生提高自身的交际意识,认识到网络与实际生活的不同之处,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上,通过与人的真实交谈,学习交际技巧,认清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以及反应速度。
3抢占交际平台
自媒体的环境下,人们通过平等的对话以及交流,实现了虚拟环境中的思想碰撞,这在本质上也是一种隐性教育的形式,是对大学生思想意识进行塑造与影响的重要方式,为此,院校就要抢占交际平台,通过创建思想政治专用的平台,来影响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判断标准。
虚拟交际平台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一种交际手段,面对着其强势抢占了学生注意力的现实,高校不应该就此退守,应该敏锐地发现自媒体条件下推进教育改革的契机,利用自媒体的方便快捷以及丰富的信息含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建自己的交际平台,通过主流思想观念以及核心价值观的发布引导,以及网络语言、网络文本形式的采用,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形成教与学的互动,实现有效的沟通,提高主体间性[5]。
4使用主流观念
院校创建交际平台的目的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隐性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三观,建立起学生的是非观念,形成学生自己的判别标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过分强调道德的说教,片面地生搬硬套,应该注意将社会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结合,生动具体、贴切真实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使用科学理性的思想方式思考,以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进行评判,引导学生克服因为一己之私而口不择言的不理性行为,培养谨言慎行的新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此,教师要对平台上的留言以及讨论进行管理与引导,对于思想活跃、条理清楚的学生要进行表扬,并赋予其一定的任务以及职责,让学生对论坛实行自治,提高学生为自己言论负责的意识;同时,对有害的信息要及时地采取措施,保证论坛氛围,为政治教育创造一个清洁的环境。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三观的改造以及正确意识观念的培养,面对着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如何保护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不会被误导、价值观念不会被扭曲是政治教育面临的首要挑战,为此,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落实主体间性教学转向的步骤与要求,更需要学生提高与人实际交流的意识,实现师生间有效的互动与交流,才能真正地实现思想政治的主体间性转向,适应自媒体环境。
参考文献:
[1]岳宗德.论自媒体环境下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向[J].学习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4,(2).
[2]金飞.公共理性精神的创建:自媒体环境下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9).
[3]吴国庆,金静.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研究[J].前沿,2013,(9).
[4]杨开勇.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0).
[5]姜军.主体间性视域中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014年9月1第33卷第9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