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竞技体育“一体两制”改革发展的调查研究

2014-09-30 09:28:56韩学民
关键词:一体管理体制市场化

韩 充,韩学民

(1.海南大学 体育部,海南 海口570228;2.海南大学 应用科技学院,海南 儋州573717)

竞技体育体制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改革的趋势应该怎样?到目前为止大致有2种主张:一是“完全市场化”,即效仿东欧国家在剧变以后彻底打破原有的“举国体制”,把竞技体育全面推向社会、走市场化的发展方式,迫使竞技体育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社会化和产业化;二是“部分修正与改良”,即部分专家持改良主张,认为我国目前实行的“举国体制”所获得的竞技体育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应该继续使其占主导体位,至于存在的问题是可以通过修正补充来完成的,应维持原有的竞技体育发展的秩序,这一派属于“改良派”.

笔者认为,第一种选择会使国家的竞技体育出现暂时的大幅度衰退,对此国际社会不答应、华人不答应、国人也不答应;第二种选择则会使“举国体制”弊病难消、消耗巨大、人民不容、难以为继.因此,建立一种新型的、可以使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势在必行.“一体两制”就是根据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等基本国情所进行的改革,可以使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已具有市场化实力的竞技体育项目实行市场体制;而将划艇、射击、射箭等没有进入市场的竞技体育项目继续实行“举国体制”,从而最终形成“举国体制”和“职业化体制”共存的双重推动体育事业运行的机制——“一体两制”.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竞技体育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专家学者和竞技运动员三类人群进行了“中国竞技体育‘一体两制’改革发展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提出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采取“一体两制”将是中国竞技体育未来发展的方向,“职业体制”代替“举国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建国以来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及美国、俄罗斯、德国等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文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互联网向北京、上海、广州等竞技体育管理负责人、单项竞技体育俱乐部运动员发放问卷1 500份,回收1 350份,其中有效问卷1 15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5% .

1.2.3 专家访谈法 对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等高校的部分专家、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完全市场化”不符合我国的国情

2.1.1 “完全市场化”的概念 有38%的受访者认为,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走完全市场化的道路,以使竞技体育项目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社会化和产业化改革,使其完全融入社会,政府在项目管理的作用“不是控制,而是协调,不是直接介入具体事物,而是加强政策引导与宏观调控,从而实现由“主导型”的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角色转变”.

2.1.2 “完全市场化”的弊端 如果在竞技体育完全市场化这个基础上,也许部分高水平的竞技体育项目自然而然地会大量涌现,或许也能使我国的体育真正做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虽然从长远来看,以这种方式解决问题是很彻底的,但在短时间内我国竞技体育水平也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出现大滑坡(有80%的专家赞同这一观点).

另外,一些项目由于其社会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市场上很难生存,而在学校又无法开展或难于开展这些项目,如水上项目、射击、射箭、蹦床、高尔夫以及非奥运会项目的跳伞、航模等,从而致使这些由学校和社会上的俱乐部很难培养的体育项目会退出人们的视野[1].

2.1.3 我国的国情决定不能走“完全市场化” 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国民经济虽然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国民经济已逐步进入市场经济,但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城市化水平较低,这是目前我们必须正视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基本国情.此外,我们还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无法迅速驱除计划经济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等问题.由于物质决定意识,所以竞技体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其运行状态表现出了较强的政治利益驱动性和高度的集权式管理,甚至于奥运会项目与非奥运会项目亦表现出巨大的反差.在将竞技体育全面推向市场的情况下,失去了国家财政支持的许多竞技体育项目就会萎缩,甚至消失,“举国体制”虽然存在着如统得过死、社会化程度低等一系列弊端,但也发挥着较大的优势,比如体现了政府意志,实现了政治功能,可在短时间内实现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等.一个较好的例子就是2000年进入奥运会的蹦床项运动,虽然当时蹦床项运动在欧美很普及,但那时中国还没有蹦床运动员,于是国家体委成立集训中心,选择并培养从相似性项目转型过来的运动员,仅仅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就培养出何雯娜这样的奥运冠军,这个“奇迹”是举国体制训练的结果.所以,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竞技体育不能走“完全市场化”的道路[2].

2.2 “有条件的市场化”会阻碍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 这种取向是以举国体制为基石,有条件地进行竞技体育的市场化.90.1%专家认为,中国体育在北京、伦敦奥运会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充分证明了举国体制在发展我国体育事业上具有别国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专家还列举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竞技体育在国际社会的地位远不如前苏联的情形.因此,他们主张“竞技体育应由政府主管部门来管理,并给予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指导工作和批发经费的权力.我国的职业体育始于1994年的足球甲A联赛,随后相继推出了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围棋等项目的职业联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种市场化改革却很不彻底,至今仍留下了许多后遗症,究其原因是其管理体制一直未能完全实行商业化和职业化,但却要在这个体制下做商业化的事情.这是一种官商一体、管办不分、由重视政绩重于联赛利益的行政管理者所主导的“伪职业”联赛.这种两种体制强扭之下的“双轨制”,让联赛成为官商一体、由行政管理者主导的市场“怪胎”,特别是足球、篮球俱乐部,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巨额亏损,譬如:刘建宏等人调查了12家中超俱乐部的经营状况,盈余的仅有2家,约为200万元人民币;而亏损的有10家,最多亏损额达2 000万元人民币;又如李元伟等人对我国2003—2010七个赛季的CBA职业联盟的收入分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7个赛季的时间里,CBA收入为31 660.85万元,支出30 296.17万元,累计盈利为1 364.68万元,按照60%分成给俱乐部的原则,俱乐部共获818.81万元,除去必须扣除的风险储备金和后备人才培养经费,分红最多的是广东、八一、江苏、辽宁等11队,各为56.19万元,最少的为天津和青岛队,各分得16.06万元[3],然而却造成了各投资主体及其管理部门的重重矛盾,可见,这是中国足球和篮球职业联赛的先天缺陷.

总之,反思和改革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欲破除管办不分的痼疾,避免行政权力过多地干涉竞技体育市场,中国竞技体育就亟需一场“去行政化”的发展.无论是得益于竞技体育强国的经验,还是基于竞技体育弱国的失败教训,“去行政化”都是搞好我国竞技体育的不二选择.

2.3 “一体两制”是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理想选择 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现在,有关深化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的探索与研究从未停止过,其中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认为中国竞技体育部分项目选择职业化的道路是正确的,部分竞技体育项目的职业化和市场化有利于这些项目与世界体制的接轨(有90%的专家赞同这一观点).

2.3.1 “一体两制”的内涵与特征 “一体两制”实际上就是“一个体制,两种制度”,简称“一体两制”.譬如,在体育总局的领导下,足球、篮球等联赛可转变为真正的商业联盟,可完全采取市场化运营模式;而其他一些职业化程度不高的运动项目,如体操、跳水、举重等依然可继续利用和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即:中国竞技体育事业应“两条腿走路”,这实际上就是“一体两制”.其主要特征有四点:一是原则性,其核心问题是“一个在体育总局领导下的举国体制”原则;二是灵活性,在不违背“举国体制”的原则下,其他问题都应在政策上保有极大的弹性和灵活性;三是科学性,它符合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法的基本原理和认识论的;四是可行性,通过我国在近两届奥运会的成功实践,证明它是完全行得通的.

2.3.2 我国实施“一体两制”的好处 我国竞技体育“一体两制”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举国体制”的手段管理部分竞技体育项目,以市场的手段来配置其体育资源,凭借这一体制的实施,定能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在目前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先进水平,并在将来成为举世公认的体育强国.“一体两制”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体两制”既能保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的整体实力,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办大事,进而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又能以市场的手段来配置体育资源,可以市场引导教育事业,在此过程中,政府是办竞技体育的主体,而市场则引导竞技体育的发展.这是一种“管引不分”的体育体制与市场经济下的体育高度社会化的齐头并进[4].

其次,“一体两制”可以为竞技体育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的竞技体育的迅速崛起找到一条简便、快捷、具实效的途径[5].

第三,“一体两制”能满足我国实现现代竞技体育所固有的政治功能,能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第四,“一体两制”能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使我国的竞技体育运动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谱写出奥运史上新的篇章.

第五,“一体两制”既能通过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来保证大型比赛场馆的建设经费,又能调动社会办竞技体育的积极性,这使得整个竞技体育系统的发展有自我造血的功能.

第六,“一体两制”的实施可以使运动员、教练员等专业人才在不同领域、部门或岗位间合理流动,教练员、运动员可在市场化管理下,自由聘任,这可使人才资源大量合理流动,可充分调动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

2.3.3 我国实施“一体两制”的弊端 “一体两制”虽然在政治上已付诸实践,但它在竞技体育的实施还是首次,它破坏了传统竞技“举国体制”的完整性,处于新旧体制并存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新旧体制难免产生摩擦和利益冲突.具体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联赛为国际赛事让路,导致联赛安排不合理;2)俱乐部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利于职业联赛的发展;3)联赛规模的改变跟不上市场的需要;4)忽视了对球迷的培养,从而导致门票、广告、转播、特许经营等的开发艰难;5)获利最大化的激励机制导致了运动员打假球;6)俱乐部与协会产生矛盾[6].

总之,我国“一体两制”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是有利有弊的管理体制,这是处于社会转型期和“一体两制”环境条件下的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在经过长期的转换与完善后必将是一个完美的管理体制.

2.3.4 “一体两制”是人民的选择 在笔者调查中,有20%的专家认为,体育应当超越政治概念,应脱离国家荣辱的观念.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是这样,比如说老百姓会不会同意我们超越和摆脱政治概念?即使是排除政治诉求,现代国家也必须依靠奥运金牌来证明国家实力,甚至证明国家尊严.这样的前提之下,不拿金牌的体育就是失败的体育.民族情结决定了我们必须在保障金牌数量的前提下搞产业化和娱乐化,也就是把我国竞技体育分为两类:一类是拥有广大群众基础、观赏性较强、具有市场开发价值的项目,如足球、篮球、网球等,应当尽量市场化,并通过商业运作形成投入-产出的自我循环;另一类是群众基础较差、观赏性不强、难于市场化的项目,如射击、体操、水上运动等,应继续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

2.3.5 “一体两制”是市场的选择 今天中国竞技体育体制的成果是与其市场化分不开的,今后中国竞技体育体制的发展是与其市场化趋势相联系的.中国竞技体育市场化的宏观前提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其微观前提是中国竞技体育的职业化、产业化和商品化.竞技体育市场化有其自身的特点,竞技体育的市场运行是“无烟工业”和“朝阳工业”,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竞技体育市场化的内涵是竞技体育资源的配置、竞技体育要素的竞争、竞技体育市场的运行,竞技体育市场化的发展有一定的条件和基本趋势.

2.3.6 “一体两制”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要求 我国体育产业虽然发展很快,前景广阔,但是,就全国总体而言,我国体育产业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产权关系不明,产业规模还不大,发展很不平衡,结构不太合理,市场发育不健全,体育产业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体育产业的政策和法规建设也不能适应产业的发展等等.我国体育产业创造的增加值仅占我国GDP的0.57%,与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的5%水平相比较[7],我国体育的产业化水平还很落后,目前尚处于长期发展目标的初级阶段,体育产业化还需要相当长的时期,这与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上的地位极不相称,对此,我们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另外,“一体两制”有利于我国竞技体育产业与媒体很好地结合:伴随着体育竞赛业全球化特征的日益鲜明,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有偿转让已经成为目前许多重大体育赛事筹集资金的重要方法和主要资金来源.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和举国体制的影响,体育比赛基本上是无偿转播的,无电视转播收入,中国职业体育就少了可观的经营来源.竞技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仅要求竞技体育本身行走在正确的运营体制内,而且作为职业体育收入的最大来源,电视转播也必须“职业化”,这一点迫切需要政府进行行政干预[8].

2.3.7 “一体两制”是个别项目发展的选择 部分竞技体育项目的运动员选拔和培养费用可以通过市场手段来筹集.但只有少数商业化程度强的竞技体育项目才可以真正通过市场来解决(首先,一般要有直接身体对抗;二是偶然性比较强,比如足球,可能踢了半天也没有进球,最后一分钟却突然进了;三是受自然气候的影响较小,刮风下雨也能比赛;四是受个人影响较小,不需要特别高的技术,比如足球、篮球,无论技术对不对都能玩起来,而排球相对就困难些,如果不学排球技术,很难流畅比赛;五是能够产生体育明星.只有这样的项目才能真正满足观众的需求.),大多数的其他竞技体育项目,由于商业性的比赛不能吸引很多观众,因此靠市场体制解决不了经费问题的,到最后还是要靠政府的支持.

2.3.8 “一体两制”有利于反腐 道德教育、行风建设,这些当然很重要,但对于一个行业,不能单纯依靠个人修养来抵御腐败的发生.完善的制度,多重的监管才是防腐的关键所在.制度性的漏洞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甚至腐败不绝,因此为了悲剧不再重演,我们在震惊之余,应该深刻反思中国竞技体育,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这就必须从体制改革入手,设立司法、商业、税务等系统来共管竞技体育的体系,尤其应该建立介入竞技体育的长效司法机制,以起到震慑和惩戒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彻底改变官商一体和管办不分的现有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让竞技体育后来者欲腐不敢,欲腐不能.

2.4 实施“一体两制”的措施 如何在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中实施“一体两制”?首先要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竞技体育项目细分为两类:一类为社会基础比较小,市场上很难生存,在学校无法开展或开展比较困难的项目,如皮划艇、高尔夫、射击、帆船以及非奥运会项目的航模、跳伞等,将它们划入举国体制一类;另一类为篮球、足球、网球等职业化水平很高的项目,将它们划入市场类.有关部门,推进和从事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有关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4.1 改革管理体制 创新体育管理部门对竞技体育的管理方式,强化政策法规、项目规划和监督指导等职责,减少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进一步落实俱乐部的自主权,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

2.4.2 建立健全的俱乐部治理结构 面向社会提供市场化的俱乐部,完善理事会、董事会等多种形式的治理结构,对不宜实行市场化的部分竞技体育项目,应继续完善举国体制模式.

2.4.3 深化运动员转会改革 以转换运动员转会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起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运动员转会制度.

2.4.4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完善运动员及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政策.

3 小结

体育体制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与体育发展内在规律相互作用的产物.它的形成、发展、成熟和衰亡都是由体育发展的内外环境的客观规律所决定,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一体两制”也不例外,“一体两制”是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发展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是合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只有完善“一体两制”的管理体制,中国竞技体育体制才能健康、有序而富有活力地科学发展,这是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创新的必经之路.

[1]汪大昭.中国足球职业化没错成绩论害苦国足[N].人民日报,2010-06-18.

[2]唐峰.中国足球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3]贾志强.新时期我国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9):125-128.

[4]刘东锋.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35-38.

[5]姚明.姚明提出"一体两制"设想:足篮可完全市场化运营[N].新华网,2012-05-17(2).

[6]韦迪.足球参与度更广中超市场价值不会被CBA超越[N].新华网,2012-05-31(4).

[7]许立群.举国体制要坚持要完善——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专访[N].人民日报,2008-09-6(4).

[8]体育时.体制不改革腐败难根除[N].新华网,2012-06-13(2).

猜你喜欢
一体管理体制市场化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草原歌声(2019年3期)2019-10-17 02:20:08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农旅一体 激情米萝
当代贵州(2017年49期)2017-12-19 05:29:41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新农业(2017年2期)2017-11-06 01:02:23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6
传祺GS4200T手自一体豪华版
世界汽车(2016年8期)2016-09-28 12:06:04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
中国市场(2016年45期)2016-05-17 05:15:28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