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财兴与专利的不解之缘

2014-09-29 02:50闫保华
新晨 2013年11期
关键词:专利学生

闫保华

作为一名专利发明人,占财兴20多年间取得了30余项发明和实用新型技术专利,与专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9月27日,在位于新疆上海科技合作基地10楼的爱思特专利转让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记者见到了公司总经理占财兴。占财兴对记者说:“我们公司主要针对企业专利开发运作、技术专利转让实施和创新实验室推广开展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兴科技创新之风,专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在这股春风影响之下,占财兴也有幸成为一名专利发明人,20多年间他取得了30余项发明和实用新型技术专利,与专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放羊娃到发明人

占财兴的父亲曾经是农六师110团四连的一名机井看护员,机井房就是他们的家。童年时代,他的床铺旁边就是用来抽水的柴油机,夜深人静之时,柴油机运转时的隆隆声叩击着他幼小的心灵,也激发了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占财兴从小就对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有着浓厚兴趣,好动脑子,喜欢异想天开,并且有着超出同龄人的创造力、想像力和动手能力,做风筝、电感器、放大镜,沼气罐,机械卡及各种模具,养各种小动物,种植一些新奇植物,甚至用火药做炮仗。上初二那年,由于各方面原因,占财兴退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学习。他一边放羊,一边看书自学,掌握了电学、化学,自然科普的相关知识,这为他以后的发明创造奠定了不可或缺的知识基础。

1989年,占财兴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新疆人有喝砖茶的习惯,通常是将茶叶直接放入壶中或锅中熬煮,但这样会造成茶叶漂浮在茶水中或沉在壶底,不方便饮用和清洁容器。针对这种现象,他找材料、买工具,把纱窗网剪下一块一块,用罐头盒上的铁皮剪成条,握好成形,用电焊焊好纱网。他通过思考和重复实验,发明了一种煮茶斗,此产品将茶叶放入斗中烹煮,可以有效过滤茶叶渣滓,解决了很多人生活中沏茶的不便。他还为这项发明申请了国家专利。后来,这种煮茶斗在市场上大量生产,成为饭馆、家庭常见的生活用品。占财兴说:“煮茶斗是我的第一个专利,这项专利虽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实际的收益,但却给了我继续从事发明创造的动力。”

那时,占财兴还在团场从事农业种植,在长期的耕种实践中,他发现作物在生长后期需要一定量的肥料,若缺肥会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但由于后期作物在高度和密度上的原因,人工、机械施肥都很难进行。他又找来书籍资料,细致认真的学习,发现氮肥易溶于水,及兵团农场又是以机井水渠标准式浇水,根据这些特点,他去乌市买材料。经过多次试验、改进,终于研发出了一种多季施肥器,这种施肥器的工作原理是把肥料溶入水中,在灌溉时完成对作物的追肥,浇水施肥一次完成。这项发明后经多次改进,生产出产品,并进行大量的推广、销售,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得到了广大兵团农场职工的认可和好评。

为了理想发明创造

在此后的几年中,占财兴心中怀着通过发明创造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朴素理想,细心观察、刻苦钻研,先后发明了十几项专利。

1996年,占财兴怀揣着干大事业的梦想来到乌鲁木齐,他干过推销,开过公司,工作领域从轻工产品到建筑领域,他一边打工挣钱,一边坚持学习,刻苦钻研发明创造。占财兴说:“最困难的时期,我曾一度穷困潦倒。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十余年间,我又发明了几十余项专利。”

2000年前后,占财兴在工地上工作时发现,很多建筑物内的卫生间、厨房等领域有安装上下水管、暖气管、天然气管、通风管等形成的洞口,传统的方法是用吊板支模堵洞,需要两人同时操作且施工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买来材料、找人加工,设计了一种管口支模器,这种材料轻巧美观,只需一人操作且容易安装拆卸,使用方法简单。为了研究这种管口支模器,他经过反复试验,前后做了不下30套方案,更换了多种材料,用了7年时间才最终完成,最后做出了合格的样品。在各类建筑工程中使用后,获得施工方总工、技术人员、水暖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的一致好评。

2006年,占财兴和单位的技术人员从建筑工程的特性与实施工艺上研究,对管口支模器加以改进,生产出了新一代专利产品“变径管口支模器”,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后受到了施工单位和技术人员的肯定。产品进行了大量的销售,为企业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此项专利的开发及应用还先后获得国家星火项目资金拨款60万元,国家金桥奖项目资金10万元,兵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兵团专利实施补助项目资金10万元,也为企业赢得了较高的知名度。

为发明成果转化而努力

占财兴说:“发明的最终目的就是转化成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在这些年的发明及转让实践中,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发明成果如何成功转化,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与许多民间发明人的接触中我了解到,这也是民间发明人的普遍难题。”

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占财兴发现“转化难”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他说:“其一是很多民间专利发明人只凭个人爱好搞研发,不问市场需求,重数量、轻质量,发明成果含金量低,并且不善于把握机遇,不懂营销;其二是没有将发明创造‘进行到底。从发明到应用开发,再到批量生产,其间牵涉到对市场风险的研究评估,还有包括技术、资金、劳动力、原材料等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这需要专业化的市场服务为专利发明人和企业提供便捷周到的专利服务,以期借助社会资源实现低成本的专利开发和运用。”

为了促进发明成果的转化,为更多的发明人服务,占财兴于2009年成立了乌鲁木齐爱思特专利转让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与多家知名网站、技术市场、中小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初步建立了“专利申报—成果转化—产业化开发”链条。开展以专利为主体的专利产品化实践活动,力争拉近专利发明人与企业、生产市场之间的距离。

爱思特“创新实践实验室”

在爱思特公司,记者发现里面陈列着一些展架,展架上摆放着诸如卡车、飞机、恐龙等许多精美的模型。占财兴对记者说:“这些都是我们创立的创新实践实验室里,学生动手制做的一些作品。”

占财兴随后饶有兴趣地给记者演示这些模型,遥控的电动卡车、声控的电动恐龙,制作精美又富有科技含量的模型一下子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占财兴说:“我们计划向500所学校推广‘创新实践实验室。”

谈到创立“创新实践实验室”的初衷,占财兴说:“第一,激发学生爱科技,爱发明,爱生活的兴趣;第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第三,挖掘青少年的潜能及创新的人才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占财兴介绍说,爱思特“创新实践实验室”从奥地利引进国内已有4年,得到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等多方面极佳的肯定和评价。占财兴说:“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校为学生提供青少年创新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技能型创新教育,能够为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使学生好学善思、个性发展张扬。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劳动技能型创新教育,可以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热爱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以劳动型创新教育为主的青少年创新实践基地的创立是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丰富校园活动、优化校园的科技活动设施,进行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内涵建设的有效途径。”

爱思特“创新实践实验室”创立以来,因为所配置设备的安全、经济性,培训方案的有效、可行性,实践活动的趣味、益智性等特点,受到了众多学校师生的欢迎。

占财兴最后说:“‘说一丈,不如行一尺,能力培养是潜移默化、持续发展的工作。贵在实践,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与国家未来的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息息相关。实践证明我们引进的这样一套系统与设备以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是完全符合时代潮流需要的。”

猜你喜欢
专利学生
王振义 放弃专利为患者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IBM2016年获得超过7000项专利
学生写话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