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光
女书?有的人只是听说过,却没有见过,有的甚至闻所未闻,更不用说用书法方式创作的女书作品了。
9月22日,在奇台县书画协会的展厅里,应邀来了一位年过七旬的书法家,他时而挥毫畅书,时而向人讲解,泼墨言谈之间一幅书法作品便收笔而就。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位老者所写的内容在场的人竟没有一个能认识。有人禁不住议论:“这是字还是画?画的是柳叶?”“这写的怎么有些象甲骨文?”“这是天书?”见人们不解,长者抬头笑道:“这是‘女书,也是天书。”
带着一种惊奇和仰慕,我们走近了这位长者,也走近了女书。
与女书有情,与新疆有缘
用女书进行书法创作的这位长者叫闫春茂,是河南中州书画院院长。他当过兵,行过医,当过编导,搞过文学创作,写过新闻报道,后来又与女书有了不解情缘。他不仅游历祖国大江名川,收藏有全国众多名家数百幅书画珍品,而且更为称奇的是,他还是被人们公认的“中原男传‘女书第一人”,并把古老的女书带入了艺术殿堂,成为全国仅有的30多位女书书法家之一。
1985年中央电视台报道了神奇的女书,这也是闫春茂第一次听说女书,当时正任郸城文化馆馆长的他立即对女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便产生了一个念头,要到女书的诞生地湖南永州江永县普美村去拜师学女书。当时,他每月的工资还不到70块钱,全部开销都要靠自费。普美村距离县城有18公里山路,不通电、不通自来水、不通电话,更谈不上看电视,全村只有50多户百十号人,十分闭塞。生活的简陋并没有难住闫春茂,而村里女书只传女不传男、更不向外人传授的习俗却让闫春茂拜师的想法几乎要化作了泡影。当时,村里只剩下了年已90多岁高龄的阳焕宜老人还懂得女书,闫春茂为了求学天天来到老人家里主动找活干,成天忙前跑后,并且每天还给阳焕宜老人10元钱作为家用,这在当时相当于一家人好几天的生活费。闫春茂的诚心终于打动了老人,在她一生中收下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个“徒弟”。在村里,闫春茂整整学了一个星期,学习中还把每一个女书都注上了音,很快便掌握了100多个常用字。回来后,闫春茂成天把自己关在家里闭门谢客,潜心研究起来,甚至连春节也不例外。
之后,1996年和2011年闫春茂又先后两次来到普美村学习研究女书,并且还把儿子也带了去,培养他的儿子也开始了解女书,学习女书书法。
闫老先生还与新疆有着不解的缘份。年轻时梦寐以求的就是到新疆建功立业,但几次都未能如愿,退休后他终于如愿以偿。近年来,他带着厚实的女书书法功底和多年收集下来的数百幅名人字画,走遍了新疆的天山南北,先后到乌鲁木齐、阜康、伊犁、巴音郭楞等地传经送宝。他每到一地就和当地的书画爱好者进行艺术交流,特别注重传播女书知识,对其书法艺术发扬光大。他说:“女书,为书法艺术带来了新的表现手法,同时书法也为它注入了新的活力。女书因为艺术而变得更美,也会因为艺术而走得更远。”
让祖国最南端的文化,传播到西北边陲,让更多的人走近女书,走近女书书法艺术,这正是闫老先生的心愿。
走近奇特神秘的女书
女书是人类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直到1983年才被披露于世,但时值今日还仍然带着许多的神秘面纱。这主要是指它在符号形体、文字起源、社会功用、历史传承、语音特征、标记手段和流行区域等都无不充满着神奇。
女书即女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专用文字。它源于汉字,是汉字的变异,主要由点、竖、斜、弧四部分组成,但它在字意和读音上却又完全不同于汉字。它起源和主要流行的地域是湖南永州江永县上江圩镇,其区域核心是普美村。这里四处环山,风光秀丽,十分偏僻,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就曾被贬于此,他的《捕蛇者说》写的就是永州的事。
关于女书的起源主要有四种说法,即瑶姬造字说、九斤造字说、皇妃造字说和盘巧造字说。每一种说法的背后都有一个非常美丽动人的故事。比如瑶姬造字讲的就是王母娘娘的幺女,不甘天上寂寞下到人间的事。传说王母娘娘的小女儿瑶姬在一天早晨掀开霞帐,看到人间一派鸟语花香、泉美林秀、炊烟袅袅、人流熙攘的景象,顿生离开天宫的想法,于是脚踏祥云,降到了风光迤逦的水乡普美村。她和村里的姑娘们言语不通,又看她们一个个目不识丁,便把天宫里的天书偷到了人间,又将其简化后绣在女红上,教姑娘们识字,姑娘们把这些字用当地的土语读唱出来,于是大家在一起吟诗作画,勾通自如,好不快活。男人们对此却不屑一顾,姑娘们也不愿将自己的心事告诉男人们,于是这种文字便只在女人之间流传,因此定名为“女书”,也叫“天书”。
女书起源于何时,现在也有多种说法:根据大量出土刻划符号和彩陶图案相类似的字符等,有人认定女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甚至与早期的母系社会有关;有人依据“女书”文字与原始古夷文的基本笔划造字法类同,认为它是舜帝时代的官方文字;有人根据“女书”存在甲骨文和金文借字特征,认为它是一种与甲骨文有密切关系的商代古文字的变种;也有人认为“女书”是古越文字的孑遗和演变,还有人认为,“女书”的起源时间或许不会那么遥远,而在明清之间。
对“女书”的起源尽管说法不一,但有一点认识是共同的,这就是江永女书是女子自己创造的,反映了那个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妇女们的心态。“女书”是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女子不能和男子一样读书识字,但为了姐妹间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字,从它产生到逐渐完善,应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据专家考证,历史上,“女书”只限在女子间使用与传承,从不向男人传授。流行的区域也很小,仅限于永州上江圩镇以及与其相邻的道县和江华县一带。女书的内容主要是写婚姻家庭、社会交往、幽怨私情、乡里逸闻和歌谣谜语等,女书除了姐妹们的平时交流外,主要在斗牛节、吹凉节、坐歌堂、贺三朝、敬姑婆、结拜姐妹等当地习俗中使用。其载体主要为纸、书、扇、巾等。随着时间的流失,女书作品已经很少了,留存下来的主要是一些诉苦歌、祭祀歌、婚嫁歌、民歌、谜语、书信等。
让女书走出闺宫步入艺术殿堂
女书,是一种女用文字,既然它源于汉字,形似汉字,那么能不能古为今用以汉字书法的形式来艺术再现女书,让人们走近女书呢?回答是肯定的。目前,在我国已有30多位书法家在这方面作出了探索,并形成了各自风格,取得了不少艺术成就。女书,这个濒临失传的中华民族文化瑰宝,通过书法途径正在走出神秘闺宫步入艺术的殿堂,焕发出青春的魅力。
任何艺术都是在原生态基础上的再创作,女书书法艺术也不例外。闫春茂先生这样道出女书书法的真谛:“既不能脱离女书本身去胡编乱造,也不能等同原生态女书,应是在准确把握女书规律并结合书法特征基础上的艺术升华。”闫老先生举例说,女书原本是用柳枝、木炭等“硬笔”由右向左竖排方式书写,书法则采用软笔(毛笔)书写,而书写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而定。
现在,进行女书书法创作的男性书法家在全国只有5人,闫春茂就是其中有着扎实功底并已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一位。仔细观察闫老先生的女书书法创作,与一般书法大有不同:他先是提笔蘸墨,挥毫运气,然后轻轻落笔,缓缓运墨,或弧、或点、或圈、或勾,墨如溪水在笔尖与宣纸间潺潺流动。整个书写过程既没有通常书法的泼墨疾书,也没有刚柔相济的大起大落,而是不紧不慢均匀用力,行云流水般的笔触像描红、像绘画,更像有着娴熟技艺的姑娘在穿针引线绣着一朵朵盛开在心底深处的花。闫老先生的书法作品改变了原来女书字体呈长条斜体菱形和硬笔书写固有的僵硬形态,吸收了传统书法艺术中颜体精华,并结合了柳叶篆文的一些特点,多用弧、点、圈笔法等,许多笔画如同飘动的柳叶,整个书法作品圆润饱满、结构匀称、隽永秀丽、婀娜多姿,充满着女性的阴柔之气,灵动之美。为此,有人说闫老先生的书法如同“女人在纸上跳舞,呼之欲出。”再看整个字形,似乎有意在给人们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那一个个字就象是一幅幅画,甚至对同一个字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出画面上不同的内容。
以古老的女书为原形进行书法创作,是近10多年的事,所以女书书法也被称之为“最年轻的书法”。闫老先生在创作中由此也获得了艺术青春。他说:“女书通过书法艺术形式,比原来更美、更具有女人味。女书在丰富现代书法表现形式的同时,也让自己获得了新生”。
从这一点讲,闫老先生难能可贵,也祝愿女书书法艺术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