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员工的责任感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事业单位员工的责任感存在着明显的淡化倾向,并且也暴露出了服务态度差、工作效率低、事难办、话难听以及门难进等问题,显然种种问题的出现是不利于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目标的顺利实现的,可见,事业单位员工的责任感好坏对于部门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的,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对于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文章便对我国事业单位员工责任感的因素分析,从而详细的论述了如何有效的加强我国事业单位员工的责任感。
关键词:事业单位;员工责任感;因素及培训措施
1 我国事业单位员工责任感的因素分析
事业单位员工责任感的削弱是一个较为系统并且又十分复杂的问题,其所涉及的因素也是很多的,具体来说,最主要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1 事业单位制度方面的问题
现阶段,事业单位的领导者、管理者与事业单位本身还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职责关系,所以,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事业单位的运转机制是要明显滞后的,并且与其相互匹配的人事制度、领导机制、分配机制以及组织架构等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制度也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这就大大的降低了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员工没有形成较强的责任感。
1.2 事业单位激励上的差距
事业单位对员工工资的分配制度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和完善,大大的降低了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单位之间平均主义现象的出现,不同表现的员工的工资差距也明显拉开了,然而因为受到平均主义的习惯势力、工资职能差异化以及劳动力总量过剩等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的很多员工还存在着熬年限漲工资的心理,不管员工的工作好坏,也不管他们对单位有没有做出什么贡献,在一定的时间后都会上调他们的工资。也就是说,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所实行的奖励制度还是不够科学和合理的,奖金分配大多采用平均主义,在没有严格考核或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就向所有员工发放了奖金。同样的员工的工资情况也没有与他们实际的工作表现挂钩,有浓厚的平均主义色彩,技术能力更高的人才未得到相应的报酬,根本无法有效的发挥出工资分配制度的激励作用,大大的影响了员工责任感的形成。
1.3 事业单位文化的弱化
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以知识水平为基础,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以国家相关的政策方针、制度规范和职业道德为导向,以员工的事业目标为追求,以一种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舒适的和谐的文化将全体员工都较好的凝聚到一起,从而尽可能的激发和提升员工工作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凝聚正确的企业精神,充分的体现出其凝聚、激励、教育和引导的作用。而实际的情况却是,我国的事业单位并不注重形成正确的企业文化,员工也不认为责任感是一种必须的价值观,文化的不断弱化,这都大大的影响员工责任感的培训效果。
2 我国事业单位员工责任感的培训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提升员工的责任感
怎样才能使事业单位的员工形成较强的责任感呢?首先,我们必须借助于各种方法使员工将道德责任转化成为自律的精神,应充分的认可自己在单位中的责任。建立了完善的制度和规范,这样员工才能逐步的将责任意识转化成为行为准则,并且通常情况下,员工都是以岗位职责的具体形式来表现出其对组织的具体责任,事业单位所设置的每一个岗位,都应具备相应的岗位职责,只要在这一岗位上分配到了某一个人员,那么这一员工就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说,员工对事业单位的责任感是有着他律的性质的,不论员工是不是愿意,只要他是事业单位的员工,那么相应的岗位职责对其就一定会产生约束作用。那么如果能将员工这种外在的约束转化成为其内心的责任感,那么员工就能够自觉的完成其所在岗位的职责,它们对员工也就不再产生束缚的作用了。
2.2 打造良好的责任文化,培养员工的责任感
在组织面对着自身所处与的商业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过程中,慢慢的其就会形成所谓的组织文化,而组织文化也是事业单位员工所普通认同和接受的行为规范、道德准确和价值观。健康向上的组织文化就能够提升事业单位的生机和活力,从而营造出充满责任的氛围,为事业单位所有员工塑造强大的精神支柱,从而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生命共同体。事业单位的激励制度是具有较强的持久性和综合性,其能够提升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认同感,所以,在组织内部建立积极向上的责任文化就是非常重要的,为员工们建立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
不断的激发员工形成新的行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于我国的事业单位来说,要想真正的使员工们形成良好的责任感,就必须先营造出舒适和谐的责任文化氛围,通过建立了完善的责任文化,才能真正的实现事业单位组织软环境的建设目标。建设责任文化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帮助事业单位员工形成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所以,在事业单位实际运转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定期的对员工进行这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从而使事业单位形成一种勇于承担、人人负责的文化氛围。
2.3 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培养员工的责任感
首先,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对员工在物质方面的奖励,所以相关人员在设计单位的激励制度时,应先详细的调查每一个员工的实际需求,并对其加以研究和分析,并且应根据事业单位实际拥有实际奖酬资源情况,从而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奖励形式和操作方法。其次,还要重视精神激励的实际效果,让员工知道管理者是很重视他们的,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员工有了良好的工作热情,才能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在设计工资的分配机制时,必须充分的考虑到员工个人的绩效情况,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根据员工对单位的实际贡献情况,使员工获得相应的薪酬,从而建立一个想员工的贡献倾斜和向着科研能力倾斜的科学的薪酬分配制度。最后,应改变传统的人人都可以涨工资的惯例,不管员工的职务和资历如何,都应以其的实际贡献情况为依据,实行严格的质量考核体系,在员工的工资中,应进一步的减少固定工资的比例,增加员工收入中奖金部分的比例,这与事业单位员工收入多劳多得的原则也是相适应的,充分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包含员工的年终奖金、效益贡献以及岗位基础工资等内容,实施各项有效的激励措施,从而真正的培育员工的责任感。
3 结束语
事业单位员工责任感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并且如果能够培养员工具有良好的责任感,对于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壮大以及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其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也有着深远的、长久的影响,是利益机制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我国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更加重视培养员工形成对组织发展的强烈责任感。
参考文献
[1]万景霞.事业单位员工责任感影响因素的实例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0.
[2]廖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方向及完善措施[J].中国外资,2013.
[3]江丽丽.试论事业单位员工如何实现转型跨越[J].现代经济信息,2012.
作者简介:程淑艳(1977-),女,汉族,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人,本科,研究方向:人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