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瘾,偷走的不仅是时间

2014-09-29 23:48
妇女 2014年9期
关键词:闹钟过度事情

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明明没有想看的电视节目,却抱着遥控器直到深夜;每天躺下前不刷几分钟微博就睡不着觉;常常在深夜不自觉地和QQ上的好友闲聊。类似于以上行为,就称之为“软瘾”。

软瘾也许能满足表面一时的情绪释放,但却忽视和阻塞了人们内心的真正需要。它让人忙得没有成就感,生活质量为此下降,离更高的生活目标越来越远,让人心灵空虚甚至精神疲倦。所以,我们要试着戒掉那些软瘾,做回时间的主人。

时间都去哪儿了

现在人们经常感慨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一天就过去了,一周就过去了,甚至一个月就过去了。时间被谁偷走了呢?而且我们经常会觉得自己很忙,从早到晚忙忙碌碌,有时会感觉筋疲力尽,但却收获甚微。我们到底在忙些什么呢?我们还有一些固定的重复的举动,几乎每天都要花一些时间在上面。难道那意味着一种强迫倾向吗?“软瘾”这个新词,也许能帮你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软瘾,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新名词。它指那些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情绪,是不同于物质上瘾的一种沉迷。表面上看似乎暂时获得了满足或减轻了压力,实际上却被榨取了更多的精力、财力。事后或许会有些后悔,但当时却难以摆脱。典型的症状有:习惯性拖延、频繁查看邮件或登录微博;回家打开电视没完没了地看肥皂剧;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握着手机随时随地上网或玩游戏;明明有一堆事情要做,电脑打开却不由自主淘宝八卦灌水;即便无事可做,也要熬到深夜才睡觉。

看到这里,你是否已经恍然大悟:原来是软瘾惹的祸!那些日复一日的不断重复,不就是我们为之浪费时间却劳而无获的事情吗?正是这些软瘾,把宝贵的时间偷走了。

明知故犯,无法自拔

也许,你有时也会为此觉得烦,但你就是停不下来。很多人在“明知故犯”的情况下,一边享受着快感,一边无法自拔。根据美国临床心理学领域享有盛名的赖特学院的一项调查,有91%的美国人患有软瘾,其中拖延、过度看电视在调查中名列榜首。

正常的爱好不算软瘾,判断是否是软瘾的依据是看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利益是否大于危害。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不算软瘾。而那种类似强迫的症状,初衷肯定也不是为了上癮。也许人们希望通过网络来获取一些信息,通过熬夜把没做的事情做完,或者借此获得工作的高效率,通过看电视、购物或虚度光阴来释放压力和紧张情绪。在初始阶段,这些事情都没有问题。适度的放松会让人愉快。但当不可救药地陷入过度的沉迷,这些事情就违背了你的初衷,偏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软瘾偷走的不仅是时间,还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不要归罪于网络、高科技以及生活中的压力和诱惑,软瘾制造者,正是你自己。摆脱软瘾,是我们积极工作和生活的首要条件。

唤回真实需求和情感

想要戒除软瘾,要经常自我反省,下一次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或很冲动地奔向商场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我这是不是过度了?有没有干扰自己正常的生活?自己的生活目标到底是什么?我到底要做些什么?这样做,最后我会感到快乐吗?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一步步地治疗自己的软瘾。

一是不要急于求成。可试着逐渐地减少软瘾行为,如戒除网瘾,可以为自己定一个闹钟,规定自己每次上网不超过30分钟,等闹钟一响就立即关机,然后出去散步或约朋友小聚,总之远离电脑。

二是把目标和计划逐步分解。面对一项宏大的工作任务,拖延或逃避不是办法。那么,试着把目标具体化,任务越具体、可操作性越强越能有效执行。比如说,看一本书,就规定一个具体的数字,比如每天看10页,那就在看完10页之前不要放下书去尝试其他东西。

三是尝试与友人和亲人多沟通。建立与亲人、朋友之间的密切联系,在与他人的沟通中给予并感受更多的关心和爱,让生活充满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软瘾的吸引力自然就微弱了。感觉到生活的丰富充实,自然就不需要软瘾来填补空虚和空白了。

编辑/刘 柳

猜你喜欢
闹钟过度事情
多彩创意闹钟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天然闹钟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小闹钟的提醒
能帮我设个闹钟不等四则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
把事情写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