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网络维护转型的思考与探讨

2014-09-29 04:49:08王晓峰
电信科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运维运营商监控

朱 军,赵 波,王晓峰,王 博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 长春 130021)

1 引言

在互联网生态环境下,虚拟运营商、OTT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而下一轮电信重组正随着铁塔公司的成立初现端倪。电信运营商的运维模式已不再适应内部及外部环境要求,体现为公司收入增长放缓、运维成本增加、客户感知下降,最终公司经营收益下滑,这要求网络维护在管理体制上进行创新并产生质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从CT和IT专业服务相对独立的封闭运维,向ICT融合及多元化的融合运维转变;从“以网络为中心”,向“以业务质量和用户感知为中心”转变;从技术演进驱动,向价值链演进驱动转变;从网络指标驱动,向最终客户体验驱动转变。

实施上述转变需多部门协同配合,需要在组织与流程优化、评估体系优化、支撑系统完善、人员结构优化等方面协同推进才能真正落地,并以此推动集约化维护体系和端到端服务体系的建立,有效促进网络质量、运行维护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2 网络维护转型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思维向各行业迅速蔓延,不仅互联网企业挤压电信运营商的生存空间,使其主营业务管道化日趋严重,广电行业也在对各大电信运营商的传统领域进行不断蚕食,使得电信行业市场竞争常态化、激烈化。

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优质的业务体验,移动互联网已成为新的趋势,其衍生出的业务出现了更高的需求。终端用户需要在不同终端获得相同的客户体验,定制业务的出现对运营商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OTT和虚拟运营商强势介入,应用及内容创新令传统运营商疲于应付,运营商和用户垂直价值链被打破。

数据业务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层出不穷、数据流量爆炸式增长、大带宽业务应运而生,使得运营商语音、短信收入不断缩减,转型需求迫切。央企KPI考核体系的牵引、4G大规模建设引发的CAPEX和OPEX趋紧,多网络、多技术、多业务并存,网络逐步扁平化和IP化;网络愈发复杂,运维成本增加,传统的单网络分布式运维模式迫切需要改变。

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维护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各大运营商根据其经营发展重点及网络维护管理现状,在不同程度上对网络维护集约化、业务支撑精细化、客户感知提升等方面进行探索,旨在建立以省为单位的集中维护管理模式,打破省、市、县层级维护管理方式的限制,并通过集中维护实施内部挖潜,推进维护队伍的结构调整和转型,简化生产流程,提高维护生产效率和效益,提升运维体系的快速响应和服务支撑能力。使面向网络的管理转型为面向前台、面向用户的支撑与服务,从而提升网络效益。2014年是全面推进运维转型的元年,未来3~5年有望建立起集中化维护体系和端到端服务体系,实现维护管理集约化和精细化并行管控,从而全面提升客户感知,助力电信业健康发展。

3 集约化维护管理

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集约化的“集”指集中,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并进行统一配置;“约”指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的目的,进而使企业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

运维管理集约化,实现省级公司精确化集中管理、本地网标准化规范执行的运维架构,减少本地网之间的网络维护、业务支撑和客户服务水平差异,逐步实现全网一体化的维护和支撑模式,从而形成省级层面集中监控、远程维护和本地网现场维护相结合的网络操作维护模式。减少管理层级,进一步提高效率,提升效益,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整体维护支撑水平。

按“集中、远程、自动”原则,组织实施省集中监控、集中维护。对可网管设备,统一由省公司负责集中监控,实现准确派单,提升省级公司对现场维护人员的指挥调度水平;改善一线维护队伍的结构和水平,通过省公司人员复用提升维护效率,提升省级公司远程维护和面向本地网的支撑能力;加快OSS建设,提升告警自动派单、智能分析等能力;完善省级公司集中监控中心的建设,建设省集中监控管理模式。

(1)集中监控

采取“集中监控+集中派障”方式,实施省级集中监控工作方案。统一标准,统一系统,建设横、纵向一体化的生产组织调度体系,实施告警集中监控、派单直达维护末梢、故障分层处理。结合网络演进和运维体系改革方向,全面细致地梳理监控现状,在监控架构与职责分工、监控流程、系统支撑和人员能力等方面制定实施细则,统筹规划集中监控实施工作。重点建设综合监控系统,实现告警采集、告警重定义、告警解析以及故障派单和工单管控。

整合省公司与省会城市两级监控架构为省一级监控架构,推动维护体制向纵深改革。将各厂商网管和专业综合网管接入综合监控系统,采集告警和性能数据;对告警进行重新定义,对不同厂商的原始告警进行告警标题、告警级别规范等;根据重定义的告警级资源信息,按业务关联规则,对告警进行分类归并,生成故障信息;对经过解析的告警进行故障派单,实现故障工单的流程跟踪与闭环管理。

(2)集中维护

集中故障调度+集中配置+集中局数据制作+属地现场维护。集中维护管理,重点集中生产调度、配置、统一数据制作和网络分析,统一割接、版本的升级流程。在属地维护的基础上,分专业、分级别地实施集中故障调度和处理,实现基础网络的集中维护。

(3)系统支撑

加快推进资源管理、电子运维上线,将系统应用与日常生产紧密结合,以应用促改进。提升对专业综合网管的集中维护支撑能力,在综合监控系统上线前,充分利用现有专业综合网管支撑集中监控。

(4)人员能力

优化省市人员的结构和配置,将职责穿透至班组和人员,使所有人员承担起相应的监控维护职责。省公司根据网络规模、工作量等因素,增加省公司集中监控人员;精简优化地市公司监控人员,可充实至省集中监控或承担属地维护服务工作;人员配比向重点专业倾斜,增强移动、数据专业维护力量。

(5)优化生产流程及考核体系

按照集中监控职责,梳理优化省/地市的监控、维护生产流程,实施全专业标准化的监控流程和告警标准化管理,按照值责权利对等的原则实现对处理过程关键点的管控,对本地网由目标考核向过程考核转变,确保工作要求有效落地。

4 精细化运营

在“大数据”时代,公司必须从“粗放式”过渡到“精细化”运营。传统运营商缺少的不是数据而是观念,可以说“大数据”是网络运行维护领域一座有待挖掘的金矿。电信运营商网络维护部门各系统单独为本业务部门提供支撑服务,原始数据离散分布在各部门的各业务系统中。需要改变这种态势使“大数据”从“封闭”到“开放”,从“离散”到“聚合”。通过平台对数据进行开放,用于前端市场、客服等数据的综合分析。通过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聚合,为决策层及相关各部门业务应用提供支撑。原来各自离散的运维支撑系统只能观察管理用户的单过程状态,现可通过大数据聚合实现从“单过程”到“全生命周期”管理用户。在互联网生态大环境下,充分利用大数据、电子商务的发展契机,依托海量数据,构建智能管道,挖掘价值信息,从而提升差异化服务能力,助力公司提高经营绩效。

如图1所示,通过分析流量组成、热点识别、用户行为、流量成本,在保证业务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流量疏导与优化,并将业务分析结果反馈至应用前端,助力市场业务拓展。在协议层分析层面,通过DPI系统对本文流量按协议大类进行区分,如HTTP、P2P;在应用层分析层面,分析各大类应用对应的流量占比Top N的小类应用(热点);对于流量构成分析层面,按识别热点域名大类进行综合评估流量和点击率分类,如门户类、手机软件类、电商类、搜索类;对于用户行为分析层面,主要分析用户上网驻留特征、访问兴趣、流量构成,指导后续的业务推广与市场营销策略。

精细化运营必须引入网络侧数据,以应对“OTT”和“移动转售”,建立贴近用户感知的业务质量评估体系,实现自营业务与他营业务的差异服务,如精准营销、精准维系。网络侧数据的有效利用,特别是智能管道数据的有效利用,将有效弥补现有B侧数据的不足,丰富和完善用户画像,在公司整体流量经营中愈发重要。转型后的网络大数据能力将纳入公司经营能力整体框架,实现运维和网络能力新价值。

5 提升客户感知

(1)建立宽带端到端客户感知运维体系

宽带业务的3种典型应用场景,包括高速数据业务、IPTV业务和VoIP业务。从网络与业务体验、服务流程与质量两方面建立适应端到端宽带业务发展的运维体系。

图1 流量分析模型

构建公众客户一体化支撑保障体系,以客户投诉为牵引,依托客户感知保障体系和公众客户服务支撑系统,统一调度网络公司资源,实现一体化支撑,横向穿透各专业和前后台所有业务环节,通过全过程管控展示流程各个环节,聚焦短板,集中整治。以客户感知为中心,优化客户响应、指标监测体系,构建业务、支撑虚拟分析团队,增强服务、网管OSS支撑功能,明确投诉响应中心定位,成立省级集中的投诉受理组,对所有投诉进行统一分拣、受理、处理。

实施客户感知管理,指标体系由KPI向KQI转变,表1为新增面向客户感知的相关客户响应类指标(KQI)。

表1 新增面向客户感知的KQI

通过客户行为数据采集与多维度分析,找出影响客户感知能力的瓶颈,后续逐渐改进提升。通过差异化服务与VIP关怀构筑新型运维服务支撑体系。

(2)建立移动网络质量保障体系

以支撑市场发展为核心,以改善用户感知为目标,以夯实基础管理为抓手,建立移动网质量风险管控、服务商管控、基站效益评价、交维质量管控等多项管理机制,形成固定的移动网络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移动网络工作成效。通过支撑平台整合网络底层数据,关联分析单载扇话务、市场套餐、计费收入等多方数据,评估出高话务、高收益基站,优先在建设维护过程中解决这部分基站的容量及区域覆盖问题;依托交维平台系统,提高新建基站的入网质量,以网络质量提升支撑市场发展的工作目标。

建立移动网网络运营支撑系统,深入挖掘业务质量、网络质量、用户感知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将网络数据转换成市场语言和管理语言,并实时推送到市场前台,实现网络可视化,使市场营销网格人员了解本地移动网络的状态与潜力,便于制定针对网格特性的营销策略。

建立移动端到端客户感知运维体系,完善无线侧、核心网侧业务质量分析手段。从网络优化向业务优化转变,部署无线网、核心网采集设备,采集所有核心网GB、GN接口数据,实现高效的资源配置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网络优化中心对VIP客户投诉进行重点分析,根据前期测试情况,对照盲点库,按照可优化处理和需加站解决进行分类,对可优化解决的及时安排优化人员进行处理,跟踪处理进度。

建立端到端业务质量优化流程,将无线侧信令采集分析、GUBAS软件和智能管道系统结合,在实现无线网、核心网和业务网侧问题粗定位的基础上,开展无线网侧问题的精准定位与优化。粗定位优化流程为:开展基于用户投诉处理、周期性网络测评、日常网络指标监控的用户端到端业务质量问题分析定位,利用各节点专业分析平台,完成问题的粗定位;在端到端业务质量问题粗定位的基础上,开展无线侧问题精准定位,建立基于问题精准定位的优化、维护与建设流程。

从单纯KPI分析优化,转变为面向基于用户感知的海量数据分析,建立贴近用户感知的业务质量评估体系,用于评定端到端优化开展的效果,并协助定位网络和业务的问题,真实反映网络质量的现状,将维护管理落实到业务层面。

电信运营商的运维转型通过组织、流程、评价体系和支撑系统的优化与再造,全面提升运维体系业务质量的管理能力和市场支撑的服务能力,对客户感知提供有力保障。

6 结束语

对于电信运营商网络运维转型而言,全员确立业务质量管理的意识和理念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决策层必须自上而下全程参与,相关各部门通力协作。运维环境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转型所确立的组织架构、生产流程需要持续进行优化、完善,并不断积累业务流程管理的经验。建立的网络运维评价指标体系,需在动态调整的情况下,应用于运维管理、网络规化建设、市场服务支撑。OSS投资的制约,对支撑系统的持续优化、完善带来影响。

在电信运营商网络运维转型过程中,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应急保障机制,确保通信网络在转型过程中能够优质高效运行。

猜你喜欢
运维运营商监控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风电运维困局
能源(2018年8期)2018-09-21 07:57:24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能源(2017年11期)2017-12-13 08:12:25
看监控摄像机的4K之道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消费者报道(2016年3期)2016-02-28 19:07:30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IT时代周刊(2015年9期)2015-11-11 05: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