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朋
摘 要:地质工作可以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我国目前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非常旺盛,不过目前我国地质勘查的经济效益不高,同时社会效益也不够离线跟,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方面的需求,所以需要明确指标体系,深化运行机制改革,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的经济社会效益。
关键词:地质勘查;经济社会效益;指标体系;运行
地质工作可以说是探索地球奥秘同时造福人类的重要活动,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作,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使得资源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制约,而加强勘察工作并解决资源环境的制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1 地质勘查工作经济社会效益概述
地质勘查工作属于经济工作的一种,其核心属性就是地质成果具有的经济属性。地质成果有着两种不同属性,一种地质成果使用过程中为非排它性,因此能够为社会无偿提供,是非营利性质的;另一种地质成果有着独占性,而不能无偿提供因此是营利性质的[1]。在地质勘查经济社会效益的指标方面面临这重要问题,就是从过去的实物性指标转化为综台性货币经济的指标,从而在价值形态角度反映出地质勘查部门在特定时期内创造物质财富的总量,能够消除一些地质成果以及储量矿产资源在不能直接汇总并计算其使用价值的弊端,也能够从产值指标评价地质勘查经济社会效益,因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地质勘查经济社会效益的指标体系同时是计划、管理、组织、指导以及控制各项勘查活动的工具,也是监督与检查并合理利用生产资料的关键手段,能够在以下领域发挥其重要作用。
首先是利用地质勘查的经济社会指标能够查明挖掘地质行业勘查的潜力,从而引导地勘单位扩大勘查能力,改善地质勘查工作的经济社会效益。其次是利用地质勘查的经济社会指标,能够评价地勘产业各个部门以及管理单位的经济活动,监督其运行的经济效益,并提高找矿效果的同时减少勘查成本,最终提高储量矿产的利用率,也为地质经济的决策提供合理依据。再次是通过地质勘查工作的经济社会指标,可以反映出社会对于矿产资源的市场需求,能够增强地质工作的管理机制,确保地质勘查资源能够得到合理使用,从而改善地质行业产业素质。
2 地质勘查经济社会效益指标体系
在设置地质勘查经济效益指标体系方面,需要从当前实际出发,并结合地质勘查的活动特点,从而设置科学性、完整性以及实用性的指标体系。
(一)地质勘查经济社会效益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1)层次性原则。指标体系需要党和国家对于地质勘查活动方面的方针政策,并且要符合地质勘查整体管理运行机制的要求。这就要求指标体系的设置需要层次分明,在管理层次方面要包含政府对部门、部门对企业以及企业对对地勘部门等评价层次,从产业结构以及管理方式角度而言要划分地勘产业以及非地勘产业各自的经济社会效益,还需要划分两者合一的综合效益管理。在资金来源方面,应当区分预算内资金例如地勘费、地方财政拨款、勘查基金还有预算外资金的效益[2]。
(2)科学性原则。这是最为重要的原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标体系设计需要体现地质科学的进步以及勘查手段的发展,可以全面反映数量与质量、生产与管理以及速度与效益等方面的关系,从而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另一方面是具体指标的设置需要同地质技术范畴的涵义保持一致,同时概念要有科学依据,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主从关系以及平衡关系要明确。
(3)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需要符合计划管理的科学化要求,从而适应地质工作的发展水平还有统计水平以及管理水平。中央、地矿局以及综合部门、业务部门间的不同层次上面设置指标需要保持一致,统计口径以及会计核算的口径也要一致,并且确保每项指标都要正确导向作用。除此之外,指标还要有可比性,在统计数据满足要求的同时,时间、价格以及消费同样具有可比条件。虽然我国地质工作的管理体制与其他国家存在差别,不过在指标体系设置方面需要尽可能同国外行业指标保持一致便于国际间对比。
(二)地质勘查经济社会效益指标体系的结构分类
根据上述基本原则并参考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模式,在地质勘查的经济社会效益指标设置方面应当从宏观指标、中观指标以及微观指标等方面入手。宏观指标方面对应国家政府这一层次,需要从地勘产业的角度出发,设置经济指标、经济效益指标以及经济社会效益指标,包括地勘总产值、净产值、储量矿产潜在价值、地勘费利用率、全员生产率以及资金产值率等。在中观指标方面,要从地区角度出发,设置非地勘产业的指标,包括非地勘产业的总产值、净产值、产值利税率、资金利税率以及地勘费占用率等。在微观指标方面,要从地勘单位的角度出发设置经济效益指标,包括地质社会总产值、全员生产率以及资金产值利税率等等。政府对部门的宏观指标以部门来作为考核的主体而设置,部门对局的中观指标以局为考核主体而设置,局对地勘单位微观指标以地勘单位为考核主体而设置的。地质勘查活动的特殊性决定单一指标难以评价并反映部门效益的好坏,因此需要多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
(三)提高破地质勘查经济社会效益的运作机制
(1)理清发展思路并抓住产业重点
没有发展思路也就难以实现地质经济大发展。要想提高地质勘查经济社会效益需要坚持地质立队以及地质兴队的思想和,以地质勘察为主,同时兼顾产品生产以及商贸服务,用大地质思路统筹协调产业发展,地质勘查的产品生产应当以市场作为导向,同时注重内部挖潜,注重质量的同时突出效益,在服务方面要做到服务至上,从而充分挖掘地质勘查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为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提供矿产资源方面的支撑和保障。
(2)明确地质勘查工作的投资性质
地质勘查需要明确勘查工作的投资性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承认地质勘查工作的投资行为。过去的地质勘查由政府投资,现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市场化运作,因此观念需要转变过来。从比较效益的角度而言,鉴于地质工作相对而言技术含量高同时附加值高,因此投资效果通常较为理想。地质勘查工作可以采用公司制的运作方式,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而组建地质勘探公司。公司可以由地勘单位以及个人出资.并从地勘单位当中剥离出来,或者作为地勘单位的子公司。公司应当以技术骨干为主,同时规模可大可小,主要内容就是矿产资源的勘查、水文地质的勘查以及工程地质的勘查等。我国地质勘查单位因为长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影响,市场化以及商业化的运作意识落后,需要地勘单位主动开辟市场并培育矿权市场,促进地质勘查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政府要提供大力支持
政府应当为地质勘查提供大力支持,一方面是做好矿产资源的规划,同时不断整顿治理地质勘查的秩序,避免滥采乱挖以及无证开采的行为,从而为地质勘查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二是要保护好探矿权人的权益,扭转过去无偿取得地质勘查资料的观念以及行为,从而为商业性的地质勘查工作提供法律方面的保护;三是做好矿山企业以及勘探公司之间的沟通联络工作,从而为地质勘查工作提供市场经营机会。最后是要是培育并完善矿权的流转市场,组织指导矿权的招标、拍卖以及折价入股等工作,从而推动矿权市场规范化的发展。同时矿山业主也需要合理地开采矿产资源.从而为长远发展来准备资源储量,同时地质勘探企业需要主动出击来寻找商机,通过取得采矿权并直接进入采矿,然后根须情况来转让采矿权。
综上所述,地勘单位需要抓住发展机遇并乘势而上,调整产业定位并用战略的眼光应对地质市场的竞争,抓住目前商业地质勘查工作发展的历史机遇,迅速提高多领域找矿勘查的实力,实行市场化运作以及企业化经营,从而在新的地质工作体制以及运行机制当中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齐等.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人才队伍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12(10):205-209.
[2]雷涯邻.地质工作管理与服务创新[C].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我国地勘人才队伍现状与对策研究。2013:33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