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军
摘 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否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章探讨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从其结构、职能和作用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模式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代替落后生产力的过程。社会各领域中的改革也是如此,通过对旧有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达到体制创新的目的。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发展和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就要加强对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
1 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三级国有资产管理的体系
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科学,就是要明确管理主体的职责。按照我国目前的情况,根据市场经济体制所提出的要求,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的体系可以划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宏观管理的角度来看,国家是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主体,具体来讲就是指政府。也就是说,由国务院来代表整个国家对国有资产行使其所有权,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的总代表,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对于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履行,通过财政部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来共同行使。另一方面,从微观的经营主体角度来看,国有资产企业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处于主体的位置,对于国有资产的具体经营管理要通过企业来进行。只有让企业管理自身具体的生产经营状况,国有资产才可以达到保值和增值的目的。
2 健全国有资产的评估管理制度
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对国有资产的评估体系建立起科学严格的制度。如果资产评估的制度存在漏洞或者是不完善,那么国有资产的许多合法的权益将无法受到保障,企业之间也将无法实现平等的竞争。因而,对于国有资产必须要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对于相应的资产评估机构以及制度也要进一步完善。
3 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制度
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国有资产,因而对于国有资产的各项权益都要进行维护,进而让国有资产在保值的基础上实现增值的目的。我们要建立起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的体系,以便从总体上针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考核,对于国有企业是否显示资产的保值进行有效的监督,还要建立并健全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的机制,以便及时掌握国有企业在资产方面存在的亏损或者是报废的情况,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其中的问题找出解决方式。对于其中产生的任何违法行为都要进行处罚,还要强化税收方面的征收管理制度,以防税款流失问题的发生。
4 加快并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各项配套措施
对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因而,必须要加强其中的各项配套改革的实施。首先,对于国有经济的产业结构以及布局要进行调整;其次,要建立并健全公司法人的治理和管理结构;再次,要加强政府职能的转变,将代理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机构和执行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机构相分离;最后,对于要素市场要进行大力发展和培养。国有资产管理的各个方面如资本的运营、产权的转让以及管理和监督等方面都是和要素市场密不可分的,所以,积极发展和培养要素市场并将其进一步完善,对于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的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
5 采取行政干预方式,引入奖惩机制
为了让国有资产使用者强化自身的管理意识,可以采用行政干预的方式,把奖惩机制纳入进来。对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进行量化,对于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严格的考核及奖惩。对于国有资产管理要增强其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对于那些给国有资产造成巨大损失的责任人, 要根据其情节的严重给与经济或者行政性的处罚,如果构成犯罪事实的,要将其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相应的刑事责任。
6 根据国有企业的类型,国有资产管理分为两种形态
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时,可以将国有企业分为两类,一种是承担公共责任的从事特殊行业的企业,一种是以盈利为目的进而使资产达到保值和增值的竞争性的企业。与此相应,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就要分为两种形态。
(1)对特殊企业的监控。一些特殊的行业,诸如涉及到国家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如电力、通讯、石油煤炭等行业,政府通过它们进行公共资源的管理,对于它们的投资,不仅是出于资产增值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其中政府所要承担的公共职责,以便保持国家对于公共事务的控制力量。这一类的企业数量并不多,但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却相当重大。因此,对这类企业的管理,出资人机构要进行直接控股或者是独资经营,其中的国有资本不可以轻易撤离,以保持国家对这类企业的监控。
(2)对普通企业的运营。对于一般性的竞争类行业,出资人的目标是让资产实现最大化的投资回报并让资产得到增值。因此,出资人就要对资本的格局进行不断的调整,从“管企业”转变到“资本运营”。属于国家投资并持有股份的企业多数都属于这一类型的。对于两种管理形态进行区分,目的是为了明确各自管理的目标,从而实现管理手段以及评价机制的优化,以便提高对于资产管理的监督效率。
7 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要和国有经济的结构布局相结合
对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必须要把国有经济的布局以及结构都考虑在内。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国有产权在委托代理方面的有效性问题。目前国有企业约20万左右,从过去由中央到地方政府成千上百个部门分别进行管理,到现在集中到300个左右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这其中也会面临着一些问题。倘若一个管理机构管理的企业太多的话,往往就会出现鞭长莫及的情形,倘若进行层层的委托代理,就会降低管理的效率。因此,如果要使委托代理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的话,就要对国有资产的布局进行合理的优化,坚持实施抓大放小的原则,对于关键的少数企业进行关注,以便降低国有资本涉足企业的数目。
8 出资人机构行使所有权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实现政企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的方针,出资人机构要如何行使其所有权也是最关键一个环节。我们要防止两种情形的发生,一是防止企业中所有者的缺席,进而导致所有者的权益受损,二是防止“婆婆加老板”现象的发生,这样会把企业管死。
(1)所有者要实现到位也不越位。应该设立出资人机构,这样无论是对于资产的管理还是对于人事的管理都可以实现行使权的统一集中,这是为避免出现所有者缺席的一种有效措施。这里的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于企业进行的诸多的行政干预,而是对出资人职责中规定的内容进行管理,管理的方式是履行出资人股东权利的方式。所有权的到位,为了切实行使自身的所有权,出资人机构对于自身本该管理的人与事都要管理好,管理到位,做到“真正的老板”,这也是对于所有者权益的维护。所有权的不越位,是说出资人机构只是行使“老板”的职责,而不当“婆婆”。出资人只行使自身的股东权利,对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不进行干预,这是为了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营和运行效率。
(2)建立明确的企业分权制衡的机制。公司的权利主要分为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以及监督权。我国的《公司法》中明确规定了这四项权利,它们的行使机构分别是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这些都是为了建立起一套健全的企业分权制衡的体系,让各个机构各司其职,从而实现公司的有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既要避免经营权和管理权被所有权侵犯的情形,也要防止所有权被经营权和管理权架空的情形。只有彼此各司其职,恪尽职守,又不产生相互越位的情形,才能让公司实现良好的运行,这样既让所有者的控股权得到了保障,又让企业的活力得以增加。
国有资产的管理体系是一项复杂又带有探索性的庞大的工程,是我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各个层面的共同协调和努力。随着我国国有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发展,国有资产所要面临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我们只有不断的探索分析和研究,才可以让国有资产管理的机制得到更好的完善,以便让其更好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安林.新国资管理体制待进一步完善[J].上海国资,2009.11.
[2]张元东.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改善途径[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