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中的经济

2014-09-28 03:52胡朗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6期
关键词:创意文化产业

胡朗

摘 要:"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七夕本不是情人节,而含乞巧之意,古时应巧之习俗何以不能在现代形式下发扬呢?文章拟通过文化产业经济的思路探讨七夕的川味文化之益。

关键词:文化产业;创意;七夕;川味乞巧

"文化"一词,内涵丰富,在物质利益最大化的当今社会,它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代表着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前景。文化与软实力相当,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愈加明显的今天,强大的文化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支撑,其作为一种独特的经济形态,以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当代改革,在首先改变政治路线、然后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文化领域也日益解冻,意识形态不再全部垄断文化生活,政府不再提供全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市场雏形展露。中国的文化产业呈现出以国家的政策推动而逐渐活跃的姿态,那么,什么是文化产业?文化与产业二者又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文化产业"由"文化工业"蜕变而来,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认为"文化工业的技术从一开始就是扩散的技术,机械复制的技术,所以总是外在于它的对象。……它寄生在外在于艺术中的、对物品进行物质生产的技术上,无关乎包含在它的功能中的对内在的艺术整体的职责,也无关乎对审美自治所要求的形式法则的考虑。"而《资本主义与文化产业》一书中则以文化产业的性质反驳了单纯意义的文化工业,建立了现今意义的文化产业。文化作用于产业,将各类文化资源转化为各类不同形式的文化产品,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传播,赋予产业结构以精神力量,进一步丰富消费者的精神需求,文化商品的编辑、娱乐和文化的流产品、写作信息等都涉及此,中国于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文化产业"一词,而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更进一步提出文化科技创新,衍生出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可忽视,其中的文化元素不断传播着时代精神,而它的核心力量"创意"更值得注意,即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和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应用,产生出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十二五规划要求"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各地也积极响应结合并成功开辟了一系列范式,如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张家界市的"张家界模式",它们用得天独厚的历史积淀和地理景观将旅游业与文化相结合,是一个很好的典范模式,基于此,是否能为中国式情人节提供灵感呢?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从"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到明代《织锦记》,再到黄梅戏《天仙配》,七夕经历了丰富的历史演变,虽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中国式情人节"的文化内涵在高涨的情侣经济中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在诗人的唱和下,七夕的情侣气息洋溢,应声而起的花店、珠宝、巧克力、宾馆等一系列的产业活跃起来,从15元一枝的各色玫瑰到1314元的"永生花",情侣已成七夕节的专场嘉宾。为此,民俗专家呼吁:"要让七夕这一传统节日不要停留在你鲜花和聚餐上的消费层面上,过出文化味来,还需要为传统节日穿上时尚新衣," 的确,汉《西京杂记》曾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七夕本为纪念织女的灵巧手艺,四川民俗学家谭继和说:"七夕为古时专为妇女设置的节日,具体的风俗习惯,全国略有差异,其他省份很多地方乞巧,晚上摆香案,香案上放盛满水的水盆,把绣花针放在水面,彼此斗针的影子倒映在盆底而形成花纹,或者月下比穿针,谁穿的多,谁的手更巧。"这些古时的投针应巧之俗为何不能在产业化经济中得到传承?将蜀锦蜀绣与旅游等项目结合,七夕必能在产业融合中取得自己的经济效益并得以传承,而不是在等到韩国学者像"称《西游记》起源韩国 花果山也在韩国",并将端午节申遗一样,把乞巧节也说成是起源于韩国并申遗后的短暂的愤慨。

其实七夕在各省份的人们心中有不一样的心灵记忆,以四川为例,在古时七夕节,此地有大慈寺赏月观锦江夜市的习俗,《方胜舆览》有云:"每岁七月七日,蜀人登大慈寺前雪景楼观夜市。"相比其他民俗文化保存相对完好的中原省份,四川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上仍有一定欠缺,而万民关注的七夕节则为四川民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在清中后期,四川有大规模移民的背景,大量的移民也为四川古老的乞巧节增添了色彩,使得七夕节的花样更多彩,但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本土的习俗也日渐模糊。由此在四川的七夕节产业经济当持一个包容的态度,容纳外在的,保护本土的,可以从各种历史记载中归纳整理出专著,介绍四川的七夕节民俗文化,发掘本省的文化保护潜力,以宣传造势;推出应节食品--巧果;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积极组织歌舞,剪纸、丝绣的巧手工艺展示、宣传与开发;商店的七夕礼物不能局限在玫瑰红酒中,应在传统民俗下打造自有的民俗礼物等,在众多的文化热中打造一条属于四川的独特"乞巧之路"。

参考文献:

[1] 杨璞.《未会牵牛》.五代,后唐.

[2] 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与中国新文化变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 Tbeodor W Adomo,The culture Industry,Routledge,London,2002,p.101.

猜你喜欢
创意文化产业
纸品手工艺术创作技法浅析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对文化产业创新模式的分析:以传媒类文化产业为例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