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英歌
摘 要: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是一种适度倾斜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其内涵是指从全国总体布局考虑,把投资和生产布局向沿海进行适当的倾斜。非均衡协调发展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战略,它在国民经济开放体系中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运动和发展的。
关键词:非均衡发展;内容策略
0 引言
有学者认为,在欠发达的地区资金及其他资源与产业和地域全面增长协调。因而理论上不具备均衡增长的可能性。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非均衡发展规律。需要有差异、有重点、有特点的根据规律发展,不能不按规律均衡的使用资本和要素来发展的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区域间成长差异的扩大是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随着社会发展,经济一体化发展日益成熟,区域经济之间的差异会逐渐缩小,倾向于均衡成长,构成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重视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连锁关系和地区差异相互制约影响。为了更好的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率,指出应该把有限的资本和资源投到重点部门支持重点地区的发展,确保重点部门与产业的发展,较快地增加区域经济总量。这种发展战略模式被多数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区域所接受,并用于指导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的就是典型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1 非均衡战略基本内容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区域将有限的资源有选择地集中配置在某些产业部门和地区,使这些部门和地区得到优先发展,然后通过投资的诱导机制和产业间、地区间的联系效应与驱动效应,带动其他产业部门和地区发展,从而实现整个经济全面进步。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是由于各地区发展同一产业或其投入产出效果不尽相同,所以在保障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必须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资源分配和资本投入上对重点区域和产业进行倾斜。区域经济发展要想有活力,就必然需要发展的非均衡性存在,这是有其客观现实基础和历史原因的。事实上,区域间经济发展还有其自然地理与资源禀赋的非均衡性原因:有些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具有发展的初始优势,无论在自然经济时代还是工业经济时代,都得到了较好、较快的发展;而有的区域由于基础条件处于劣势,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鉴于区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要求所有区域按统一的速度与规模同步发展,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2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差异的分析
中国各区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发展条件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初期,由于区域条件较好的发展潜力大,资金投入的回报率高,往往更容易吸引资金和人才,也更容易较早地成为该区域的增长极,它的发展速度会比周边地区快。由于区域间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资源禀赋差异很大,造成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与潜力的不同,由此形成了区域间投资环境、产业结构及其层次的差异。经济发展条件好、投资环境好的区域,资本投入产出率高,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发展就较为完善,经济发展的速度、水平和效益就高,对优质资源及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就强。反之,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及投资环境差的区域,资本的投入产出率低,对优质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就弱,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就低。因此,即使是在相同的政策条件下,发展潜力大的区域,由于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相对较少,其发展就会快于其他区域,从而导致区域间发展的非均衡性。
3 非均衡战略实践现状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就有可能从聚集经济中和规模经济中获取经济效益,使他在这个经济区域占有有利的竞争地位。各行其他相关产业的分布就有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的趋势,这样聚集使该地区的经济规模扩大,人口增多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出现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使发达的地区发展更迅速,落后的地区发展速度缓慢,而且进一步扩大了差距,加剧区间经济的发展的非均衡性。地理空间上的极化效应也促使城市规模扩大,导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更加突出。尤其是大城市优越的条件吸引着完善的经济结构、成熟的市场、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人才储备等优质生产要素的进入,使他们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比中小城市体现得更加显著,而且随着规模的扩大而递增。实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关键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有选择、有重点地选择和培植区域主导产业,形成地理空间上的增长极,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进步。
4 实现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及建议
(一)科学布局生产力做好 "点 "" 轴" 的发展关系
在做好东南沿海、沿江城市的轴线区域的同时,应该重点选择中西部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空间的区域,作为经济增长点来培养!我国中西部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工农也基础比较落后,面积大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都有着需要迫切的发展!如果不分重点盲目的一哄而上,不但区间经济得不到良好的发展,还会给国家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拉大,不利于社会的安定。所以,中西部发展一定要统筹规划,统一管理。首先选择基础较好的、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作为经济发展点,通过这个经济点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这种点应该科学的多选几个,然后形成经济发展的轴。
(二)推荐加强东部技术和西部技术的交流合作
我国中西部有着丰富的资源、原料、人力资源,而我国的东南部沿海有着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资金,两者有着极强的互补,这样为中西部和东南部沿海有着坚强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中西部可以为东南部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这点这好适合东南沿海的经济结构特点。在此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的高素质人才分流到中西部,给中西部带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为中西部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资金,为中西部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政府要利用宏观调控,加大中西部地区投资和扶持
作为国家战略层面,应把非均衡发展战略在中西部地区倾斜,逐步加大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政策性贷款,允许中西部地区采取多种融资手段和渠道,用以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农业技术设施建设。同时从国家层面应积极引导境外企业和商人到中西部投资和发展,给予好的土地和税收优惠政策,逐渐鼓励和加大支持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三资企业向内地落后地区转移和投资,尤其是技术和人才的转移。但是要注意的是,由于中西部地区区域间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利益冲突,作为政府,一定要及时了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科学合理的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和调节,对于一些具体的特定的政策手段,要出台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以此来保证政策的持续性和规范性,真正的使政策落到实处。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把教育和人才培养放在首位
在当今的社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催化,人口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的高速发展,而人口的素质又依赖教育的发展,而只有把教育发展放在首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综合科技能力,因此,为了中西部的更好发展,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应该有一定的战略高度。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和支出,把教育放在各个工作的首要位置。对于哪些依靠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发展的区域,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非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加强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与此同时,国家地方政府也已采取一些强制措施,制止私自乱伐开采自然资源行为,保护好环境,减少浪费,保护资源的完整性和科学开采性。加大对污染严重的企业的治理,及时做好退耕还林工作,保持水土流失,防止沙漠快大保护好水资源。大力鼓励和发展绿色产业与经济。
参考文献:
[1] 钟有林,李霁友.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变与创新[J].求索.2009(01).
[2] 陈华,尹苑生.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非均衡发展[J]. 中外企业家.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