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控制方法辨析:发展、适用条件、优缺点

2014-09-28 22:26李屏
商场现代化 2014年20期

摘 要:库存控制是企业生存之道,库存控制方法有多种并各有其发展历史、适用条件和优缺点。文章就此对订货点法、ABC分类法、MRP、MRP II、ERP和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库存控制;EOQ;订货点法;ABC分类法;MRP;供应链库存管理

适量的库存是平衡企业生产、调节供需时间差异、衔接上下游环节的必要手段。但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过多的库存势必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和竞争力,甚至因库存过多导致企业破产。因此企业应采取适当的方法既保持适量库存以保障生产和市场需求,又要控制库存,防止库存过多危及企业生存。

随着人们对库存管理的不断实践和反复研究,以及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库存控制带来新的理念和方法。选择什么样的库存控制方法需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与原材料供给特点以及企业的具体条件加以选择。

一、问题的提出

库存控制是物流管理专业多门专业课程会涉及到的重要内容,如《企业物流管理》、《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等。在备课过程中发现有些教材对定期订货法和定量订货法适用的物料类型存在矛盾。一种观点认为定量订货法适用于ABC分类中的A类物料,定期订货法适用于C类物料;另一种观点刚好相反,即认为定期订货法适用于ABC分类中的A类物料,定量订货法适用于C类物料。笔者认同前一观点,并期望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加以厘清。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库存控制的方法也在发展。但各种库存控制方法有何关联、有何区别?各自适用的条件和优缺点如何?这些问题在查阅国内相关文献时,尚未发现对传统与现代的库存控制方法进行专门的综述。于是结合文献查阅与思考对有关知识进行梳理。

二、库存控制方法的发展

1.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

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有订货点法、ABC分类法。订货点法又分为定量订货法和定期订货法。

1915年,美国的F.W.哈里斯发表关于经济订货批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EOQ)的模型,开创了现代库存理论的研究[ ]。后来,通过威尔逊(Wilson)的推广,EOQ模型在工业界得到广泛应用,这个模型通常称为威尔逊EOQ。EOQ模型是订货点法控制库存的核心。一旦库存数量降至规定的库存水平即订货点,立即发出补货订单,此为定量订货法。而定期订货法是以规定的订货时间作为订货点来触发补货订单,相邻订货点间的周期均相同。通过EOQ模型求出最佳订货批量,由此确定定量订货法的订货量,而定期订货法则需要通过最佳订货批量求得最佳订货间隔期,目的都是使得库存总费用最低。由于库存总费用曲线的底部较为平坦,意味着接近EOQ的订货量对成本的增加影响非常小,因此,可以根据实际调整定量订货法的订货量和定期订货法的订货间隔期。

意大利的V.帕累托在研究世界财富分配问题时曾提出帕累托定律,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 H·F·Dickie)将其应用于库存管理,命名为 ABC法。1951年,美国通用电器经过对所属工厂的库存产品模式调查后发现,ABC分析原理适用于存储管理,并将ABC分析法开发成一套库存管理技法,使其迅速得到普及。

2.现代的库存控制方法

现代库存控制方法有MRP、MRP II、ERP、VMI、JMI、利用TPL系统和多级库存管理等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s Requirement Planning, MRP)在二十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开始应用,以解决非独立需求项目的订货和生产计划,并在70年代到80年代普及。之后,MRP系统逐渐演变为一个更广泛的系统,称为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MRP II),包含完整模块的MRP II系统可以帮助企业下订单,安排生产,控制库存,进行会计和财务分析。二十世纪90年代早期,为了解决业务数据和会计数据不匹配问题,MRP II又演变成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二十世纪90年代,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研究库存控制,成为供应链研究的一个热点。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方法有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联合库存管理(Joint Managed Inventory,JMI)、发挥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TPL)系统的作用、进行多级库存的优化与控制等。沃尔玛是20世纪90年代VMI的率先开创者之一。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理念是将库存管理的范围扩展到企业之外,强调上下游企业之间加强合作,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协调企业业务规划与运作,进而降低整个供应链渠道上的库存,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服务最终的消费者,达到多赢。

三、库存控制方法的分类

库存控制方法的分类可以按库存控制方法的发展阶段、库存项目需求的相关性以及库存控制的范围进行分类,见下图。

库存控制方法分类图

四、各种库存控制方法的适用条件

从库存控制方法发展及应用的历史来看,有些方法的应用时代是有重叠的,尤其是新方法还没有占据主流地位之前。只是,后来新的方法更适合,旧的方法才逐渐退出主流应用地位。如MRP技术取代订货点技术对相关需求项目进行库存控制,又如ERP逐渐取代MRP II,MRP II逐渐取代MRP等。

1.订货点法

订货点法适合独立需求库存的控制。其使用条件受基本EOQ模型的限制,要求需求已知且固定、前置期已知且固定、补给及时即不许分批、价格固定、持有成本和订货成本已知且固定、不允许缺货。几十年来,许多学者对EOQ模型进行研究,以适用不同的使用条件,更贴近现实环境。endprint

订货点法需要知道库存项目历史上的平均使用率以用于其需求预测。

2.ABC分类法

订货点法适合对单一产品进行库存管理,但在库存的总体规划时便显得过于繁杂。ABC分类法可以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只占品种数20%的但对库存成本影响达80%的A类物料上,对品种数占80%但对库存成本影响占20%的C类物料采取简易的管理。因此,A类物料需要严密监控:连续检查、严格的进出库登记手续、按照EOQ制定订货批量,故宜用定量订货法。而C类物料不需要严密监控,因此采用周期检查的定期订货法。由于定期订货法的检查周期仅在固定的检查点查看库存,如果两次订货之间需求波动较大,产生缺货的风险会较定量订货法大;同时定期订货法的保障间隔(检查周期+提前期)比定量订货法长,故而定期订货法的安全库存量要比定量订货法的大。所以,对库存成本影响大的A类物料应采取定量订货法控制库存。

ABC分类法需要库存项目的历史使用数据以用于分类。

3.MRP、MPR II、ERP系统

MRP通过产品的物料清单将对产品的需求计划转化成对构成产品的组件及物料的需求计划,并且能跟随产品需求计划的变化及时调整物料需求计划,非常适合在需求多变的环境下控制相关需求物料的库存。在MRP基础上发展起来的MRP II、ERP因集成了企业运作中更多的功能和系统,消除信息孤岛,使得各部门运作更协调,因而库存控制的效果更佳。

MRP体系对库存项目的需求不是基于该库存的历史需求预测而得,而是由最终成品的主要生产计划精确计算而得。

MRP体系需要在初次使用系统时设定基本参数,包括提前期、批量、安全库存等。其中,批量的确定有固定订货批量法、EOQ法、按需订货批量、定期订货批量法等。

初次使用MRP II和ERP系统时需要设定的参数则更多。

4.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

上述三类方法局限于单个企业的库存控制,无法解决渠道中库存控制的问题。自二十世纪90年代之后,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所有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都要求企业间建立合作关系,运用流程再造技术将上下游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重新设计流程并规划库存管理。这要求企业必须具有合作共赢的理念,实施业务外包,采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共享信息,用信息代替库存。VMI用于企业将库存委托给供应商管理,JMI则是在经销商之间建立协调的库存控制系统。

五、各种库存控制方法优缺点比较

1.优点比较

从企业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上看,订货点法和ABC分类法的优点是:几乎不需要投入,由单个的库存控制人员即可操作执行,相对简便易行。此外,ABC分类法可以提供公司层面的整体库存规划。

MRP、MRP II、ERP系统可以适应随机需求的波动,精确地计算每一库存项目需要的时间和数量,尤其是产品结构复杂的相关需求的库存项目。对ABC分类法中的A类和C类物料都同样重视。当系统升级为MRP II、特别是升级到ERP时,信息集成度、过程可视化以及作业标准化程度增加,从而令供应、生产和物流更畅顺,提高了决策的精度和速度,大大降低了库存水平,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避免了单个企业库存控制的盲区,削减了企业间重复设置和过高的库存储备,通过信息共享和供应链库存一体化管理,面对多变的市场和种种不确定的需求,有效地降低牛鞭效应,以更低的库存水平达到更好的服务目标,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2.缺点比较

订货点法对相关需求库存项目的控制效果较差,基于标准EOQ模型的订货点法不适合需求、前置期、价格波动以及多个库存项目在同一供应商处购买时联合采购等情形,如果针对这些情形对基本EOQ模型进行修正,则需要较复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过程。订货点法的库存量会偏大。此外订货点法是针对单个企业的单个库存项目的,无法提供公司层面的整体库存规划。

ABC分类法无法给出单个库存项目诸如订货量、订货时间的详细方案。同样地,ABC分类法限于单个企业的库存控制。ABC分类法对C类物料控制的理念与企业制造实际有矛盾,因为对于成品而言,缺少任何一个物料都无法完成成品的加工。此外,ABC分类法是以库存项目金额占总库存资金的比重分类的,并没有考虑到库存项目供应方面的属性,如购买难易程度。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库存项目的总体情况调整其分类。

MRP、MRP II、ERP系统需要企业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投入,系统集成的功能模块越多,投入就越大,尤其是ERP系统,失败的几率并不低。这类系统的设立需要企业高层的决定,系统的运行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这一点无法由单个的库存控制人员左右。此外,这类系统只是针对单个企业的库存控制。

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对企业管理理念要求较高,需要企业改变传统的敌对关系去建立并维系合作共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业务流程的整合。而合作共赢的理念是最难达到的境界,有些企业形式上采取了VMI,但实际上是企业将库存压到供应商一边,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并没有降低。此外,因涉及到不同企业的运作,从技术层面来看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是最复杂的。

六、结语

库存控制方法随着其它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新的方法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方法便毫无用处。尽管不同的方法有着各自适用的条件和优缺点,但企业具体选用哪种方法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比如,中小型企业或者是企业发展初期,限于财力,订货点法和ABC分类法仍不失为实用的方法。

正如露华浓公司前任总裁迈克尔.C.伯杰拉克指出的:每个管理上的失误最后都会变成库存。因此,有些生产管理方法、企业管理方法亦能有效地控制库存,如准时制制造。而从MRP到MRP II和ERP、再到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企业库存控制的视野在不断拓宽,无非是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要通过更大范围内的有效管理控制库存罢了。

参考文献:

[ 1] 库存优化篇[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1(7).

[ 2] 罗杰.G.施罗德(Roger G.Schroeder)[美],韩伯棠等译.运作管理:运作职能中的决策(第4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2000.

[ 3] 李惠杰,李慧娟.扩展的ABC分类法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经济,2007(7).

[ 4] 罗希特.维尔马(Rohit Verma),肯尼思.博耶(Kenneth K. Boyer)[美]著,霍艳芳,李秉光,徐刚译.运营与供应链管理 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 5]乔尔 D.维斯纳(Joel D. Wisner),梁源强(G. Keong Leong),陈加存(Keah-Choon Tan)[美]著,朱梓齐译.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 6] Ronald H. Ballou[美]著,王晓东,胡瑞娟等译.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 7]森尼尔.乔普瑞(Sunil Chopra),彼得.梅因德尔(Peter Meindl),[美]著,李丽萍等译.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与运营(第二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 8]马士华.供应链管理——第四讲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控制方法[J].物料技术,2003(7).

作者简介:李屏(1965- ),女,汉族,广东普宁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经济师,研究方向:物流经济、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endprint

订货点法需要知道库存项目历史上的平均使用率以用于其需求预测。

2.ABC分类法

订货点法适合对单一产品进行库存管理,但在库存的总体规划时便显得过于繁杂。ABC分类法可以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只占品种数20%的但对库存成本影响达80%的A类物料上,对品种数占80%但对库存成本影响占20%的C类物料采取简易的管理。因此,A类物料需要严密监控:连续检查、严格的进出库登记手续、按照EOQ制定订货批量,故宜用定量订货法。而C类物料不需要严密监控,因此采用周期检查的定期订货法。由于定期订货法的检查周期仅在固定的检查点查看库存,如果两次订货之间需求波动较大,产生缺货的风险会较定量订货法大;同时定期订货法的保障间隔(检查周期+提前期)比定量订货法长,故而定期订货法的安全库存量要比定量订货法的大。所以,对库存成本影响大的A类物料应采取定量订货法控制库存。

ABC分类法需要库存项目的历史使用数据以用于分类。

3.MRP、MPR II、ERP系统

MRP通过产品的物料清单将对产品的需求计划转化成对构成产品的组件及物料的需求计划,并且能跟随产品需求计划的变化及时调整物料需求计划,非常适合在需求多变的环境下控制相关需求物料的库存。在MRP基础上发展起来的MRP II、ERP因集成了企业运作中更多的功能和系统,消除信息孤岛,使得各部门运作更协调,因而库存控制的效果更佳。

MRP体系对库存项目的需求不是基于该库存的历史需求预测而得,而是由最终成品的主要生产计划精确计算而得。

MRP体系需要在初次使用系统时设定基本参数,包括提前期、批量、安全库存等。其中,批量的确定有固定订货批量法、EOQ法、按需订货批量、定期订货批量法等。

初次使用MRP II和ERP系统时需要设定的参数则更多。

4.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

上述三类方法局限于单个企业的库存控制,无法解决渠道中库存控制的问题。自二十世纪90年代之后,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所有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都要求企业间建立合作关系,运用流程再造技术将上下游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重新设计流程并规划库存管理。这要求企业必须具有合作共赢的理念,实施业务外包,采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共享信息,用信息代替库存。VMI用于企业将库存委托给供应商管理,JMI则是在经销商之间建立协调的库存控制系统。

五、各种库存控制方法优缺点比较

1.优点比较

从企业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上看,订货点法和ABC分类法的优点是:几乎不需要投入,由单个的库存控制人员即可操作执行,相对简便易行。此外,ABC分类法可以提供公司层面的整体库存规划。

MRP、MRP II、ERP系统可以适应随机需求的波动,精确地计算每一库存项目需要的时间和数量,尤其是产品结构复杂的相关需求的库存项目。对ABC分类法中的A类和C类物料都同样重视。当系统升级为MRP II、特别是升级到ERP时,信息集成度、过程可视化以及作业标准化程度增加,从而令供应、生产和物流更畅顺,提高了决策的精度和速度,大大降低了库存水平,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避免了单个企业库存控制的盲区,削减了企业间重复设置和过高的库存储备,通过信息共享和供应链库存一体化管理,面对多变的市场和种种不确定的需求,有效地降低牛鞭效应,以更低的库存水平达到更好的服务目标,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2.缺点比较

订货点法对相关需求库存项目的控制效果较差,基于标准EOQ模型的订货点法不适合需求、前置期、价格波动以及多个库存项目在同一供应商处购买时联合采购等情形,如果针对这些情形对基本EOQ模型进行修正,则需要较复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过程。订货点法的库存量会偏大。此外订货点法是针对单个企业的单个库存项目的,无法提供公司层面的整体库存规划。

ABC分类法无法给出单个库存项目诸如订货量、订货时间的详细方案。同样地,ABC分类法限于单个企业的库存控制。ABC分类法对C类物料控制的理念与企业制造实际有矛盾,因为对于成品而言,缺少任何一个物料都无法完成成品的加工。此外,ABC分类法是以库存项目金额占总库存资金的比重分类的,并没有考虑到库存项目供应方面的属性,如购买难易程度。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库存项目的总体情况调整其分类。

MRP、MRP II、ERP系统需要企业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投入,系统集成的功能模块越多,投入就越大,尤其是ERP系统,失败的几率并不低。这类系统的设立需要企业高层的决定,系统的运行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这一点无法由单个的库存控制人员左右。此外,这类系统只是针对单个企业的库存控制。

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对企业管理理念要求较高,需要企业改变传统的敌对关系去建立并维系合作共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业务流程的整合。而合作共赢的理念是最难达到的境界,有些企业形式上采取了VMI,但实际上是企业将库存压到供应商一边,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并没有降低。此外,因涉及到不同企业的运作,从技术层面来看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是最复杂的。

六、结语

库存控制方法随着其它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新的方法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方法便毫无用处。尽管不同的方法有着各自适用的条件和优缺点,但企业具体选用哪种方法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比如,中小型企业或者是企业发展初期,限于财力,订货点法和ABC分类法仍不失为实用的方法。

正如露华浓公司前任总裁迈克尔.C.伯杰拉克指出的:每个管理上的失误最后都会变成库存。因此,有些生产管理方法、企业管理方法亦能有效地控制库存,如准时制制造。而从MRP到MRP II和ERP、再到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企业库存控制的视野在不断拓宽,无非是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要通过更大范围内的有效管理控制库存罢了。

参考文献:

[ 1] 库存优化篇[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1(7).

[ 2] 罗杰.G.施罗德(Roger G.Schroeder)[美],韩伯棠等译.运作管理:运作职能中的决策(第4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2000.

[ 3] 李惠杰,李慧娟.扩展的ABC分类法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经济,2007(7).

[ 4] 罗希特.维尔马(Rohit Verma),肯尼思.博耶(Kenneth K. Boyer)[美]著,霍艳芳,李秉光,徐刚译.运营与供应链管理 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 5]乔尔 D.维斯纳(Joel D. Wisner),梁源强(G. Keong Leong),陈加存(Keah-Choon Tan)[美]著,朱梓齐译.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 6] Ronald H. Ballou[美]著,王晓东,胡瑞娟等译.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 7]森尼尔.乔普瑞(Sunil Chopra),彼得.梅因德尔(Peter Meindl),[美]著,李丽萍等译.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与运营(第二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 8]马士华.供应链管理——第四讲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控制方法[J].物料技术,2003(7).

作者简介:李屏(1965- ),女,汉族,广东普宁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经济师,研究方向:物流经济、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endprint

订货点法需要知道库存项目历史上的平均使用率以用于其需求预测。

2.ABC分类法

订货点法适合对单一产品进行库存管理,但在库存的总体规划时便显得过于繁杂。ABC分类法可以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只占品种数20%的但对库存成本影响达80%的A类物料上,对品种数占80%但对库存成本影响占20%的C类物料采取简易的管理。因此,A类物料需要严密监控:连续检查、严格的进出库登记手续、按照EOQ制定订货批量,故宜用定量订货法。而C类物料不需要严密监控,因此采用周期检查的定期订货法。由于定期订货法的检查周期仅在固定的检查点查看库存,如果两次订货之间需求波动较大,产生缺货的风险会较定量订货法大;同时定期订货法的保障间隔(检查周期+提前期)比定量订货法长,故而定期订货法的安全库存量要比定量订货法的大。所以,对库存成本影响大的A类物料应采取定量订货法控制库存。

ABC分类法需要库存项目的历史使用数据以用于分类。

3.MRP、MPR II、ERP系统

MRP通过产品的物料清单将对产品的需求计划转化成对构成产品的组件及物料的需求计划,并且能跟随产品需求计划的变化及时调整物料需求计划,非常适合在需求多变的环境下控制相关需求物料的库存。在MRP基础上发展起来的MRP II、ERP因集成了企业运作中更多的功能和系统,消除信息孤岛,使得各部门运作更协调,因而库存控制的效果更佳。

MRP体系对库存项目的需求不是基于该库存的历史需求预测而得,而是由最终成品的主要生产计划精确计算而得。

MRP体系需要在初次使用系统时设定基本参数,包括提前期、批量、安全库存等。其中,批量的确定有固定订货批量法、EOQ法、按需订货批量、定期订货批量法等。

初次使用MRP II和ERP系统时需要设定的参数则更多。

4.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

上述三类方法局限于单个企业的库存控制,无法解决渠道中库存控制的问题。自二十世纪90年代之后,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所有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都要求企业间建立合作关系,运用流程再造技术将上下游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重新设计流程并规划库存管理。这要求企业必须具有合作共赢的理念,实施业务外包,采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共享信息,用信息代替库存。VMI用于企业将库存委托给供应商管理,JMI则是在经销商之间建立协调的库存控制系统。

五、各种库存控制方法优缺点比较

1.优点比较

从企业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上看,订货点法和ABC分类法的优点是:几乎不需要投入,由单个的库存控制人员即可操作执行,相对简便易行。此外,ABC分类法可以提供公司层面的整体库存规划。

MRP、MRP II、ERP系统可以适应随机需求的波动,精确地计算每一库存项目需要的时间和数量,尤其是产品结构复杂的相关需求的库存项目。对ABC分类法中的A类和C类物料都同样重视。当系统升级为MRP II、特别是升级到ERP时,信息集成度、过程可视化以及作业标准化程度增加,从而令供应、生产和物流更畅顺,提高了决策的精度和速度,大大降低了库存水平,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避免了单个企业库存控制的盲区,削减了企业间重复设置和过高的库存储备,通过信息共享和供应链库存一体化管理,面对多变的市场和种种不确定的需求,有效地降低牛鞭效应,以更低的库存水平达到更好的服务目标,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2.缺点比较

订货点法对相关需求库存项目的控制效果较差,基于标准EOQ模型的订货点法不适合需求、前置期、价格波动以及多个库存项目在同一供应商处购买时联合采购等情形,如果针对这些情形对基本EOQ模型进行修正,则需要较复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过程。订货点法的库存量会偏大。此外订货点法是针对单个企业的单个库存项目的,无法提供公司层面的整体库存规划。

ABC分类法无法给出单个库存项目诸如订货量、订货时间的详细方案。同样地,ABC分类法限于单个企业的库存控制。ABC分类法对C类物料控制的理念与企业制造实际有矛盾,因为对于成品而言,缺少任何一个物料都无法完成成品的加工。此外,ABC分类法是以库存项目金额占总库存资金的比重分类的,并没有考虑到库存项目供应方面的属性,如购买难易程度。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库存项目的总体情况调整其分类。

MRP、MRP II、ERP系统需要企业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投入,系统集成的功能模块越多,投入就越大,尤其是ERP系统,失败的几率并不低。这类系统的设立需要企业高层的决定,系统的运行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这一点无法由单个的库存控制人员左右。此外,这类系统只是针对单个企业的库存控制。

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对企业管理理念要求较高,需要企业改变传统的敌对关系去建立并维系合作共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业务流程的整合。而合作共赢的理念是最难达到的境界,有些企业形式上采取了VMI,但实际上是企业将库存压到供应商一边,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并没有降低。此外,因涉及到不同企业的运作,从技术层面来看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是最复杂的。

六、结语

库存控制方法随着其它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新的方法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方法便毫无用处。尽管不同的方法有着各自适用的条件和优缺点,但企业具体选用哪种方法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比如,中小型企业或者是企业发展初期,限于财力,订货点法和ABC分类法仍不失为实用的方法。

正如露华浓公司前任总裁迈克尔.C.伯杰拉克指出的:每个管理上的失误最后都会变成库存。因此,有些生产管理方法、企业管理方法亦能有效地控制库存,如准时制制造。而从MRP到MRP II和ERP、再到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企业库存控制的视野在不断拓宽,无非是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要通过更大范围内的有效管理控制库存罢了。

参考文献:

[ 1] 库存优化篇[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1(7).

[ 2] 罗杰.G.施罗德(Roger G.Schroeder)[美],韩伯棠等译.运作管理:运作职能中的决策(第4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2000.

[ 3] 李惠杰,李慧娟.扩展的ABC分类法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经济,2007(7).

[ 4] 罗希特.维尔马(Rohit Verma),肯尼思.博耶(Kenneth K. Boyer)[美]著,霍艳芳,李秉光,徐刚译.运营与供应链管理 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 5]乔尔 D.维斯纳(Joel D. Wisner),梁源强(G. Keong Leong),陈加存(Keah-Choon Tan)[美]著,朱梓齐译.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 6] Ronald H. Ballou[美]著,王晓东,胡瑞娟等译.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 7]森尼尔.乔普瑞(Sunil Chopra),彼得.梅因德尔(Peter Meindl),[美]著,李丽萍等译.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与运营(第二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 8]马士华.供应链管理——第四讲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控制方法[J].物料技术,2003(7).

作者简介:李屏(1965- ),女,汉族,广东普宁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经济师,研究方向:物流经济、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