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先
摘 要:本文分析企业内控控制的定义与有效性内涵。内控控制是一种实现企业目标的管理过程,需要企业所有员工的共同参与。明确有效性内涵。指出目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合理的评价方法利于管理层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问题,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得到有效真实的评价结果,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决策信息。
关键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企业获得良好发展机会与前景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市场考验。传统的企业管理机制束缚企业发展。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内部控制利于规范企业经营活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目标。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推动因素。我们需要树立内控控制意识,不断完善内控制度。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与有效性内涵
1.内部控制定义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则提出,内部控制是企业全体人员公共参与在,以实现企业合法经营管理目标、保证企业资产安全以及财务报告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企业发展目标,全面提高企业经营效果,最终实现企业终极发展战略,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我国也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但是此过程中以实现企业合法经营管理为首要目标。内部控制体系是建立企业内部的互相制约一种机制,从而改善企业管理活动,提高管理效率。
2.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
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理解。陈汉文与张宜霞认为,评判内部控制有效性实质是在评判企业内部控制是否能为企业目标提供的保障力度。也有学者认为内部控制有效性是为企业众多目标服务,目标包括经营目标、战略目标等。保证度越高也越发体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本人认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体现在内部控制为实现企业目标所提供的保障力度。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解决对策
1.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管理者是内部控制环境中重要的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活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的道德品行是实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首要影响因素。如果管理者在管理水平与素养方面存在问题,难以去搜索充足、可靠的资料完成相关分析活动。纵观目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徇私舞弊等违规事情。不少企业的管理层的道德素养状况不能满足企业发展趋势。企业管理者是内部控制活动进行的关键因素,其管理理念与工作态度,对内部控制活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多数企业缺乏完善的严谨的人力资源流转机制,存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漏洞,缺乏有效合理的人员激励制度,不能完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人力资源管理不能与社会发展趋势相符,往往导致企业不能招纳到优秀人才。这些内容导致内控环境不理想。我们需要加强企业领导者素质培养,改变领导管理层的管理理念,促进内部控制合理进行。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为职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中小企业的生产力比大中型企业小,其生产经营机制更加灵活。但是仍面临着更多的风险。但是企业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管理层缺乏管理意识。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影响,多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组织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的现象,缺乏管理人才。加上由于没有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容易忽视风险管理工作。我们需要加强中小企业组织机构的建设,建立完善系统的风险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确保管理者能够形成风险管理意识,降低风险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提高企业所有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激发员工的责任感。通过建立适宜的奖励机制,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工作,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3.组织内部信息机制不完善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依赖企业所有员工的参与。不仅仅要求管理层参与,所以对内部控制来说,组织内部信息的流畅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这样才能及时获得企业生产信息、管理信息,确定所有信息能够在企业内部顺利传递。但是目前企业内部控制中缺乏有效的信息流通渠道,导致信息传递较慢,存在信息阻塞的情况。许多企业缺乏有效的科学的信息反馈机制。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体制,规避企业内部的违规行为,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约束条件
如果从企业业绩评价角度来看,内部控制评价也是业绩评价的一种,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从管理角度来看,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与客体都是非常明确的。主体则为企业管理层,评价客体指的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评价目标与内部控制所要实现的目标是相关联的。评价指标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评价体系的方向,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结果是否具有公平性与准确性。评价方法解决的是评价问题,运用综合方法进行评价活动,提高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评价方法需要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行状况。我们可以将评价报告理解为企业内部控制的输出信息。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没有统一目标,因为每个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性质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制定适宜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状态与发展趋势发展前景,充分发挥企业内控控制与评价方法的作用。为了运用评价方法控制内部控制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1.成本效益性
内部控制本身存在成本效益的问题,同样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也存在成本效益的问题。所以如果要充分评价方法的作用,必须建立适宜的企业评价方法,充分考虑评价方法可能引起的成本问题,并且符合企业效益原则,必须具有适宜的成本效益性。
2.可靠性
企业评价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必须具有可靠性,才能实现内部控制,降低企业风险,避免出现企业内部控制漏洞。企业评价方法实现自身评价功能,本身必须具有可靠性与可行性。否则评价方法形成的评价结论不能获得众人认可,不能正确发挥评价方法的作用与价值。endprint
3.全面性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与程序必须表现出全面性,既可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避免设计中出现漏洞。评价方法的全面性利于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建立完善、全面的评价指标与程序,也利于实现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4.适用性与灵活性
不同企业的经营状态与生产性质不同,所以不同企业的内部控制也不同。所以导致不同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具体方法、评价方法也不相同。企业的评价方法必须要具备灵活性与适用性,才能得到有效的评价结果。每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一样,但是我们可以建立统一的评价机制准则,然后根据企业特点,增加特殊评价方法。拓宽评价方法的适用性与灵活性。企业可以在统计标准基础上,根据内控制度特点灵活调整企业评价方法与评价过程。确保评价方法能够得到准确的客观的评价结果。5.合理的支持证据
恰当的证据文件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我们需要一种恰当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思路,为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提供充足的科学的证据文件支持。提高评价结论的可信度与科学性。另一方面也为审计内部控制提供必要的空间。合理的支持证据是评价方法所必须的。我们可以认为评价方法是以支持证据为基础的。
四、实行评价方式的目标
我国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价,建立评级方法,主要目的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客观合理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体制的运行效果与执行力度,为企业管理层及时了解内部控制实施动态数据,掌握内部控制效果,提供有效的信息基础。利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形成有效的制约,利于激励企业不断提高内控控制政策的执行力,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保护企业利益。使企业管理层了解企业内部控制体制的实施状况,及时发现其中控制环节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企业生产能力与经营质量。
五、小结
我们需要树立企业内部控制理念与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适宜的评价方法,正确评价内部控制的控制效果,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运用恰当的评价指标,提高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促进企业自身竞争力不断提升,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立勇.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定量分析模型[J].财经研究,2004(9).
[2]张砚,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阴[J].审计研究,2007(1).
[3]程晓陵,王怀明.公司治理水平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J].审计研究,200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