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鼎昌:通达的银行家

2014-09-28 12:49余世存
英才 2014年7期
关键词:大公报

余世存

如果按司马迁的体例写民国人物传记,吴鼎昌至少可入列传。

在近代的银行家中,吴鼎昌是极为特殊的一位。他堪称雄才大略,非一银行所能框架其人生。

与一般的银行家追求及身及子女的富贵不同,他自始至终有传统中国人的家国天下观念,有儒生的理想情怀;跟传统儒生不同,他有非同一般的力行才干;跟传统中国人的得失进退不同,他的坚韧和认真一如我们称道的日本人或西方人。

不少人误解他,以为他有“官瘾”、是“政客”,是投机者,但如果综观吴的一生,应可公正地说,这个人的人格境界非一般国人所能理解。

在某种意义上,民国人物中,似乎只有丁文江等少数人是他的同道。

当然,丁文江对中国的热爱更峻切一些,吴鼎昌的言行事功更宽广一些。借用徐铸成先生的话,如果按司马迁的体例写民国人物传记,吴鼎昌至少可入列传。

不缺金要立言

吴鼎昌的体质特征给很多人以印象,他是脑后见腮的人,他说话尖声尖气……在传统印象里,这样的人不值得交,会有反骨,袁世凯就曾因为这个原因,拒绝对他委以重任。袁说,“此人脑后见腮,且说话带雌音,不是

我们从心理学或人际关系学中观察,这样的人一旦立志,会有非凡的成就。19岁时他到日本留学,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不过,吴鼎昌表现特别,他虽然参加了同盟会,却很少参与政治活动,除功课外,他的精力多用于练习做诗和小楷书法。在日本,他还结识了胡政之、张季鸾,奠定了民国报业史上“三驾马车”的友谊。

1910年,26岁的吴鼎昌回国。回国后,他通过关系先后做了大清银行总务局局长,大清银行江西分行总办等清政府的官吏。辛亥革命爆发后,上海成立了大清银行清理处,孙中山命他参加了清理处,接收大清银行,成立中国银行,他被任命为正监督。

吴鼎昌的能力和运气多堪称道。梁士诒向袁世凯推荐他做财政部次长(总长为梁启超),袁世凯见了吴后因其面相不佳而拒绝,但架不住梁士诒的请求,任命他为天津造币厂监督。较之财政次长,这一官职则是肥缺。有人说,他后来能够进军银行业,造币厂监督一职为他打下了基础。

1917年,在北洋政府的人事倾轧中,他任盐业银行总经理。南北和谈时,他曾任北方代表。到了1920年,北方段祺瑞政府垮台,吴鼎昌在北洋政府的政治生涯到了尽头。到天津当寓公的他不到40岁,有足够的精力和条件再开人生新局。

在吴鼎昌等人的倡议下,天津的金城、大陆、中南、盐业四行联合行动,1923年,四行储蓄会成立,吴任主任。吴鼎昌征得大家同意,采取了一种独特的储蓄模式,即存款人的所有存款保证周息7厘并有红利可得,如果盈利不敷付息,由四行负责补足,因此很受储户的欢迎。

这个储蓄会吸收存款最多时逾1亿元,是国内银行界收储额最高的一家。在吴鼎昌主持下,北四行发展为北方最有实力的商业银行,而四行储蓄会则有与浙江财团抗衡之势。

吴鼎昌的字叫达诠,有人常把诠误为“铨”,吴说:“我并不缺金,我是要立言。”当时的吴鼎昌,白天从事金融事务,晚上则到大公报,与胡政之、张季鸾一道工作。1931年5月,《大公报》累计发行一万号,蒋介石祝贺,赞誉《大公报》为“中国第一流之新闻纸”。

1932年5月,吴鼎昌到上海,联络各方,发起“废止内战大同盟”。8月,“废止内战大同盟”在上海成立,吴鼎昌任大会主席。1935年12月,吴鼎昌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实业部部长。为此他在《大公报》上刊登启“四不”原则。事,声明辞去《大公报》社长的职务,以使《大公报》恪守

当《大公报》的徐铸成征求他是否入党的意见时,他只是说,“参加与否,要看你自己的意见。你如果不愿意参加,留在外边讲话方便。”

政治资本三宝

1937年起,吴鼎昌任贵州省政府主席兼滇黔绥靖公署副主任,12月兼任贵州全省保安司令,佩上将军衔。自此,他在贵州主政八年,成为一方大员。他跟坐大的地方诸侯不同,吴鼎昌几乎是传统中国“循吏”的典范。因为他的努力,使得向来落后的贵州呈现出新的面貌,当时的媒体,包括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对其主政下的贵州变化多有报道。

尽管跟他的期许有距离,但举凡官场、禁烟、军训与体育、文化教育、职业教育、公共卫生、人力开发等等,都可圈可点。仅仅在经济上,贵州省诞生了一大批成功的企业,创造了贵州近现代经济史上的空前纪录。

1944年,吴写下“六十生日戏笔”,其中说,一惊壮岁匆匆去,更惜余年缓缓过。不辍耕耘酬帝力,讵容禅坐学头陀。江山佳丽恣游钓,风雨猖狂任啸歌。开夏初筵期尽罪,童心犹在任消磨。由诗中可见他对自己和人生社会的肯定。

次年1月,吴鼎昌从贵州到重庆,担任国民政府文官长,成为蒋介石的重要幕僚。日本投降后,吴鼎昌向蒋介石献策,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团结建国大计。蒋命他起草“寒电”,邀请毛来重庆,由此拉开了现代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国共和谈”的序幕。

1945年9月,吴鼎昌兼任国民党中央设计局秘书长。1946年8月,任南京政府制宪“国大”筹备委员会委员。1948年4月,“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为“总统”,吴鼎昌被任命为“总统府秘书长”。

国共决战时,吴鼎昌避居香港。他的好友周作民、周诒春等人纷纷返回大陆,他也有北归的想法,可惜天不假年。1950年8月,他因肠癌死在医院的手术台上,享年66岁。他留下的遗产今天仍待有心人发掘,他的名言是:“政治资本有三个法宝:一是银行;二是报纸;三是学校,缺一不可。”

吴鼎昌经常对朋友谈论自己的志向,一是办好一家银行,以抵制外国金融侵略;二是办好一张报纸,经济独立,不受任何政治方面掣肘;三是办一储蓄会,帮助发展民间实业……他基本上做得不算差。

在中国社会生活浸淫过久的人,容易知足,就连今天的年轻人都以为只要实现财务自由就可以不工作了,这种小康即止、小康即堕的思想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因此,不少人难以理解吴鼎昌在银行业、报业方面都那么出色,还要往官场钻,人们以为他投机、有官瘾。但如我们看到的,他一生并未投机做民国的“富翁”、“十里洋场的玩家”、“土豪”、“地方诸侯”,他只是能力超群,精力充沛,闲不下来。(作者系自由作家,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公报
《大公报》举行创刊120周年庆祝仪式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社会历史语境下浅析《大公报》在中国新闻史教学中的价值
从《大公报》看《红楼梦》与近代社会生活
在时代与学术的交汇中走进《大公报》
——读《〈大公报〉政论研究:以“国家中心论”为中心》
“国家中心论”旗帜下《大公报》的自由思想与爱国情怀——读《〈大公报〉政论研究:以“国家中心论”为中心》
媒介生态视角下的新记《大公报》研究
大公报:从民办到“官媒”的转变
浅析民国时期《申报》与《大公报》的言论特色
英敛之时期《大公报》倡办女子教育的宣传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