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群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上海200120)
基于资金端产品需求的信贷类资产理财业务模式创新
燕群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上海200120)
提出基于资金端产品需求的创新型资产理财业务模式,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在系统改良的基础上设计“理财产品需求清单”“资产打包清单”“理财产品报价单”传导并反馈客户需求;第二,利用伞形信托切割资产,将入池资产对应的母信托计划按照期限分拆成多个子信托计划,使子信托计划所对应发行理财产品的期限满足客户需求;第三,介绍针对资产池的银行代销和买入返售两种通道,为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的扩充提供借鉴。
资金端需求;资产切割;期限对应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理财业务发展相对国外明显滞后,但是自花旗银行率先向我国引入银行资产理财业务以来,资产管理的理念不断受到各金融机构的重视,2007年上半年,国开行、工行等先后摸索了融资类银信合作模式,2009年以后融资类银信合作业务呈现井喷式发展,并正式诞生了“资金池-资产池”理财业务。2010年随着监管部门对银行贷款规模的限制以及市场对银行理财业务的逐渐认可,商业银行组合不同期限和风险的资产,通过打包债券、贷款、票据、信托融资计划、回购等集合性资产形成了资产池模式,具有“滚动发售、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四大特点。
2013年初银监会下发的8号文对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做出了明确的限定,同时要求每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对应,做到每个产品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由于信贷类资产池入池资产为6个月以上、2年以下信贷融资项目,在银监会8号文影响下,资产池资金端短期理财产品供给规模将大幅降低,然而,普益财富对2013年一季度理财产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22日,1—3个月的理财产品市场占比高达54.2%。伴随国民财富的积累与机构资产管理意识的提升,资产池资金端需求显著,2013年6月中下旬我国银行间拆放利率(SHIBOR)波动所释放的银行资金紧张情绪也印证了资金端理财产品的旺盛需求。综合以上,从资产池资金端理财产品需求出发,产品期限和发行规模是现阶段资产池业务发展创新突破的关键。
基于资金端产品需求的资产理财业务模式结构如图1,本业务模式分为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和渠道创新三个方面,首先由资金端入手,通过“理财产品需求清单”“理财产品报价单”“资产打包清单”的对接,了解资金端产品需求与资产端项目供给,及时向客户提供报价服务;其次,根据理财产品期限需求,利用伞形信托将长期资产分割为短期资产并发行理财产品,实现产品创新;再次,根据理财产品规模需求,利用银行代销和买入返售两种模式扩展“池外资产池”,实现渠道创新。
图1 基于资金端产品需求的资产理财业务模式结构图
(一)“三单”传导反馈理财需求
资金端客户对理财产品期限、收益率、起买金额等需求直接决定了银行理财产品参数设计和规模控制。在标准债权投资理财产品与信托受益权一一对应的前提下,产品创新和渠道创新是优化资产端与资金端沟通的桥梁,而资金端需求的反馈是产品创新和渠道创新的前提与基础。本模式设计“理财产品需求清单”“资产打包清单”“理财产品报价单”贯通传导机制,并搭建“理财产品申购赎回统计系统”作为数据平台支撑和“三单”中转枢纽。将“三单”传导运营模式规定如下:第一,搭建“理财产品申购赎回统计系统”,了解客户对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率理财产品的需求,实时更新“理财产品需求清单”;第二,匹配资金端产品需求和银行资产端项目供给,根据“理财产品需求清单”设计“资产打包清单”,将资产切割成理财产品所需的不同期限(短期资产为主),通过单一资金信托计划,发行相应期限的理财产品对接切割资产;第三,定时公开“理财产品报价单”(周报),反映理财产品期限和收益率,为客户提供周期性报价服务和投资建议。
(二)资产切割优化产品期限
图2 优化产品期限的切割型资产池业务模式图
信托受益权转让是银信合作资产理财业务主要模式,一般情况下信托受益权转让是指由信托公司设立单一/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每只信托计划对应一家融资客户主体,信托计划先通过相关分行向公司、机构客户发售,募集资金款项用于向融资客户发放信托融资款。在非标准债权模式下,支持理财产品滚动发行期限错配,发行期限较短的理财产品,其运作模式为银行发行多款理财产品构成理财产品组合,将组合的资金汇总到一个资金池中,通过信托公司信托受益权转让、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交易所债权挂牌交易等方式,投资于由多种投资标的构成的资产组合,利用头寸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保障理财现金流和投资组合现金流的动态匹配[1]。在标准债权模式下,理财产品期限必须与资产期限对应,因此只能发行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然而在银监会8号文对投资非标准债权资产总量限定的前提下,为满足客户对大量短期理财产品的需求,标准债权模式下的信托模式创新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引入伞形信托模式,以信托端的资产切割打包产品创新代替资金端的理财产品期限错配发行,伞形信托模式是在单一资金信托受益权转让计划下,在理财产品与资产期限一一对应的基础上,通过在母信托受益权计划基础上分设多个期限较短的子信托,子信托与资金端对应发行短期理财产品的模式(图2)。
从资产端分析,在“资产打包”环节,结合客户对理财产品的期限和收益率需求进行双向反馈,通过伞形信托的模式,在成立母信托的基础上,成立多个子信托计划。这样,长期限资产打包成信托受益权,长期限的信托受益权转让于某个子信托计划,在这一子信托计划到期后,再把信托受益权转让给下一个子信托计划,以此类推直到母信托对应的长期限信托受益权到期为止,实现将长期资产打包成合适期限的短期资产(图3),其中资产包括信贷资产(贷款、票据)、类信贷资产(应收账款、股权质押等)。从资金端分析,对应多个子信托计划分期发行对应的理财产品。该信托渠道模式与普通单一资金信托计划的区别在于,信托公司在普通单一资金信托计划的基础上成立伞形信托计划,银行维持资产端和资金端职责,银企合作与银信合作模式并未发生改变。
图3 伞形信托实现资产切割打包流程图
(三)多方渠道突破规模限制
中国银行业在以信贷驱动、融资驱动、利差驱动、大企业大项目驱动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下,需瞄准资产管理行业和财富管理市场为战略转型方向,资产理财业务规模将不断扩大[2]。但是,资产池模式在监管政策、风险管理、投资运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起监管层的重视,2011年相继出台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2013年初出台的银监会8号文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压缩了资产池类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在“大资产管理”时代背景下,以银行为生力军,以信托、证券、基金、保险等多金融机构并存的泛资产管理平台已经形成,如何利用多渠道创新利用资产管理平台优势突破规模限制瓶颈,即构建“池外资产池”,成为当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关键。
(1)资产池银行代销渠道。将银行代销业务运用于资产理财业务,补充了池内项目超出资产池规模的融资需求,传统的银行代销渠道是指银行利用其实体网点或虚拟网点,面向对公和对私客户销售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包括为基金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分别销售基金产品、信托产品、资管产品等。借鉴银行代销渠道模式,银行为池内融资客户推荐信托公司、证券公司通过信托计划和券商资管计划募集资金,收取财务顾问费,再由银行负责代销产品,收取代销费用,产品募集资金存放于资产池内融资企业在银行开立的专项账户。简而言之,以上模式通过外部渠道扩充资产池内部融资规模、加快资产池流动性、拓宽业务范围,将大幅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和增长方式。
(2)资产池买入返售。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是指公司按发售协议约定先买入、再按固定价格返售的证券等金融资产所融出的资金。商业银行通过买入返售转让新投放资产或存量资产能有效扩充资产池规模,对存量资产而言,银行通过将信贷资产转让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以我行所转让资产成立集合信托计划的方式成功转让银行存量资产。对新投放的信贷资产而言(如图4),由银行甲出资,委托过桥方向银行乙的资产池融资方发放信托贷款,银行甲受让过桥方合法持有未到期的信托受益权,并与银行乙约定由银行乙保证在约定日期以约定价格,无条件全额购买该项信托受益权的业务。在该种模式下,作为资产出让方的乙银行利用买入返售渠道,成功将行内资产池的项目资产向外转让,为滚动式新增资产腾挪了规模,搭建了“池外资产池”。
图5 买入返售模式扩充资产池规模流程图
(一)产品滚动发行的流动性风险
对比普通单一资金信托计划,资产切割模式下的信托受益权转让对理财产品发行对接的要求较高。例如,原先发行一年期的理财产品只需一次性对接一年期资金,而资产切割模式下,若将一年期理财产品分四期发行,每次发行理财产品的期限为三个月,那么下一期理财产品的起息日需要对接上一期的到期日,每期起息日的前一日应保证理财资金募集到位,第一期发行理财产品的金额为信托受益权出让的资产金额,之后各期发行的理财产品金额为上一期产品到期的本息,保证以发行下一期产品募集的资金偿付上一期产品到期的本金和利息。为降低各期理财产品资金对接的流动性风险,银行需留足准备金,并通过多项措施保证理财资金顺利对接,包括同业拆借资金储备头寸等。
(二)银行代销模式下的各项风险
资产池银行代销模式中,银行与企业签署买者自负协议,为池内融资方推荐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承诺代销该融资方发行信托计划所对应的理财产品。建议分别从业务风险、操作风险、兑付风险和道德风险四个方面重点防控风险,并细化搭建相应风控体系,例如仅业务风险领域就包括是否建议对被代理机构的审慎尽职调查和全行统一的内部审批制度及流程、是否建立持续性跟踪评价机制、是否对违规行为和重大风险的被代理机构建立退出机制等内容。
(三)买入返售模式下的各项风险
资产池业务项下的买入返售模式在拓宽企业融资途径的同时也可能诱发市场风险,在买入返售模式下,建议从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业务风险三个方面重点防控。首先,由于买入返售拆借成本低于同业拆借利率同时会形成表内资产,当银行利用买入返售将短期的银行间拆借资金转换为长期贷款,获得利差收入时,将导致同业拆借市场流动性风险,例如2013年6月的流动性紧张就与此有关。其次,买入返售的资产出让银行通常会联合其他银行达成多边合作,同时买入返售对象和实际借款方真实性不易保证,以上均会造成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的操作风险。再次,在信托渠道创新的过程中,部分业务牺牲风控换取利润造成了业务风险,例如,TOT信托模式就是用另一个新成立的信托买入前一实际融资的信托,通过银行的新一轮参与,形成新的买入返售业务,最终形成了信托受益权转让的泡沫效应。
[1]王凯宁,崔建国.商业银行理财资产池模式研究[J].金融纵横,2012,(2):34-37.
[2]巴曙松,陈华良,王超,等.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张艳峰)
1003-4625(2014)10-0017-03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志码:A
2014-08-12
燕群(1987-),女,山东潍坊人,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学学士,北京大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