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在子女面前,父母大多有“我是老子”的优越感。这种感觉会误导对自我的反省和评判,会忽视自身的学习与成长。于是,不完美的父母就出现了。身为儿女,接不接纳?生活会说,接不接纳都是你的爹妈。只是,这种不可更改的血缘存在,会给儿女带来怎样的感受呢?
在缺爹少妈中长大
小戴 27岁
大学团委干事
【诉说】我3岁时父母就离婚了,原因不详,但母亲娘家这边好像有强烈的恨。小时候我每次问起父亲,母亲都会恶狠狠地说:“他死了。”在外公外婆和姨妈嘴里,父亲永远都是个“不顾家,吃喝玩乐不做正经事”的人渣。从记事起,我就住在外婆家。外婆格外疼我,这导致同住一处的表哥表姐的嫉妒。他们常趁舅舅和外婆不注意时,打我几下,掐我几把。稍大一点,就明目张胆地赶我走,“滚回自己家去“,是他们没人时冲我常说的话,我只能一个人躲起来哭。母亲一两个月能来看我一次,每次我都紧紧抓住自行车的后座,希望她能带我走。可她非常不耐烦,掰开我的手说:“带着你还能上班吗?不上班你吃啥喝啥?”我只好松手,流着泪看着她来了又走,始终把我留在原地。
这种生活一直维持到小学毕业,母亲才把我接到身边。但我们的关系非常冷淡,她每天早出晚归,忙着上班,忙着相亲。偶尔有男人来过夜,我还得到姨妈家暂住。我上学、打扫房间、写作业、打游戏,日子单调乏味。看着她风一样吹来吹去的身影,我恨她,恨她把我生下来,又不给我温暖。当然,她好像也不喜欢我,觉得我是个累赘,毁掉了她的人生。我把生活的希望都寄托在学习上,天天都在想,高考,快点到来吧,快点让我考到外地,离开这个冰冷寡淡的地方。
母亲和外婆一家都希望我考上本地大学,但我宁愿到外地读二本,也不愿留在生活的原点。她们非常生气,“你看她那倔劲,跟她爸一样”,这么多年,我已听惯她们对父亲的各种谩骂,这反到勾起我的好奇和叛逆,我忽然决定去他所在的城市——广州读书,好好看看这个“禽兽不如”的父亲,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2006年9月,我如愿来到了广州,并见到了父亲。他是一个大型品牌汽车4S店的经理,干净整洁,彬彬有礼,完全不像母亲、外婆和姨妈说得那么不堪。他依然单身,除去工作,常去的地方是小区附近的超市和快餐店。我曾暗中观察过多次,他生活中竟然没出现过一个女人。
母亲也一直单身,变得异常爱唠叨,看什么都不顺眼,一肚子全是怨。她在电话里不停地讲多年来受的苦,不停地骂“那个男的”。我明白她的心,她是怕我毕业后留在广州跟父亲生活。开始时我特别反感,看着同学们跟父母亲的亲密关系,无比羡慕。我生在一个破碎之家,从小缺爹少妈,爱相当的不完整。好不容易长大了,成人了,那个从没在女儿身上播种的母亲,却像任性的小孩一样,向女儿讨要关怀了。
但在大四那年,外婆毫无征兆地突然离世,这重创了我的心,也唤醒了冰封的亲情。再听母亲一声声的抱怨,我就想,如果当年没有我,她恐怕早早就会再婚,有疼爱的老公,有比我可爱得多的孩子,不用为了生计去单打独斗,她会是个幸福的女人。
这样一想,心结好像一点点地被打开了,我开始接纳这个曾经对我很冷漠很无视的母亲。毕业后,我选择去了父母所在地之外的城市,并在那里找到了工作。收拾行李离校那天,父母亲破天荒一起到来,看着他俩站在宿舍楼下向我朝手,眼泪一下蒙住了我的眼睛。
晚上,我和母亲住进父亲预订的宾馆。平生第一次,母女躺到一张床上。我问她为何不再恨父亲了,她长叹一口气说:“过去的就过去了,他也没成家,你也工作了,我也老了。你到那么远的地方工作,万一经济上有困难,就全指他了。”说着,她的眼圈红了。
工作后,父亲虽然很少给我打电话,但我知道他很惦记我。每天关注我这里的天气预报,发短信提醒我加减衣物,在我生日时,还让下属在网上订了蛋糕送到我的办公室。他以前从不用QQ,现在QQ、微信、微博都会用了,微博关注名单里,只有我一个人。但我们不怎么打电话,电话一通,两个人停在两端,不知该说些什么,反而显得尴尬。
从完美到怪异
黄先生 42岁
公务员
【诉说】在亲友们眼中,妈妈的形象曾经非常好。想当年,上世纪70年代,我还穿开裆裤时,为了补贴家用,她竟去做粉碎工。这活特别耗体力,身体差一点的男人都扛不住,可她一干就是两年。在饭桌上,她永远是一个馒头加点酱沾萝卜樱子。难得有好点的食物,她的分配次序总是丈夫和我,然后是小女儿、大女儿,最后才是她自己。我和两个姐姐只差一岁,她俩是双胞胎。有一次她回山东老家,为我们姐仨往回背苹果。包太沉,压得她跪着爬上火车,膝盖都磨出了血泡。
她不仅吃苦耐苦,还特别会安排生活。家里总有余钱,总有新衣服压箱底,我们姐仨出门时,都打扮得有模有样。她在大院里也很活跃,穿戴整洁光鲜,关心每一家的生活,还争着当家属委员会的委员,争着要“五好家庭”的牌牌。街坊邻里都说她有荣誉心,人前体面,嗓音洪亮,说一不二。家里的事做得也好,一人独自担当,从不和家人商量,但家人都很服气,觉得被照顾得很好。
那时她在儿女心中,形象近乎完美。但是,从四十六七岁开始吧,她失去了精明强干,失去了公益心,也失去了照顾他人的能力,好像只剩下不可理喻的怪脾气。我和两个姐姐只能用“人到中年,头脑不太清楚”作解释,但每次体检,她的身体都没见大问题。
她依旧大嗓门,当年,大嗓门是勤快热情的体现。可现在,换来的只有讨人厌烦。她好像非常怕家人出事,爸爸退休后想去上老年大学,她说天天去,还要过两条大马路,万一怎么怎么了,不停地唠叨,爸爸只好不去了;老友从北京来,爸爸自然要去宾馆看望,她说宾馆太远,坐公交费时间,打车费钱,万一车翻了,或者钱包被小偷偷了,死活不让去,爸爸只好放弃;出门散步总可以了吧?她步步都要跟着,还总想吆喝点什么,爸爸一听就皱眉,最后也放弃了。
两个还不算老的夫妻,整天困在房子里,一天天委顿下去。终于有一天,爸爸去世了,妈妈四脚朝天地躺在床上当众大哭,形象相当不雅。我和两个姐姐怎么也劝不住,亲友们只好退到另一个房间。这边是个老女人的哭天抢地,那边是一众亲友的窃窃私语,说爸爸61岁就离世,都是妈妈给害的。守着一个大嗓门又神兮兮的女人,不死也得疯。不知妈妈听没听到,总之她嚎着嚎着就停止了。我们进来看望,她用被单蒙着头,无声地喘着气,静静地躺了一整天。
事后,大姐跟我和二姐说,爸爸突然离世,我们也有责任,没多回来陪他,没照顾好他。妈有毛病,但我们没资格指责。她神兮兮地管这管那,担心这担心那,是因为心里没有安全感。她18岁出嫁,被迫去了一个陌生的大家族,家里男人都在外做所谓的大事,她个弱小女子,不得不扛起照料一家老小的担子,内心能没有惶恐和无助吗?
理解了自然就能接纳了。现在,妈妈的唠叨全放在我们三个儿女身上。每次回家看望,返回路上,她会不停地打电话,问到哪了,有一次我正开车,腾不出手接电话,她就不停地打,急得我差点出车祸。我们安全到家了,必须用固定电话向她汇报,用手机不行,她会觉得在骗她。
她才60岁,离老年痴呆还远呢,体检也没查出什么大毛病,可眼瞅着一天天地走下坡路。有段时间,她到二姐家暂住,竟然开始乱说话了。出门前喜欢豪气地说:“买这个买那个,妈有钱,别怕。”回到家,她会异常兴奋地招呼着说:“多吃点,这个是我买的,那个也是。”但反响不像她期待的那样,没人感激她、夸赞她,二姐和外甥女会毫不留情地说:“你糊涂了吧,那个不是你买的。”或者说:“别到四处说你有钱,外人会误会的,再把贼给召来。”
总之吧,曾经的完美妈妈,如今变得相当的不完美。我的两个双胞胎姐姐都说她心理有问题。我不是心理学家,弄不明白,能做的只有接纳,并尽最大努力,让她的后半生活得坦然舒心。
关于接纳
高女士 34岁
自由撰稿人
【诉说】主持人说到不完美父亲给子女的影响,这样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心理学的发展与普及,让我们轻易就能从自己的言行中找到双亲的作用。但糟糕的是,多半是负面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可能用错了心理学,把家庭或父母的影响,视为不可能逾越的山峰,把生活中的遭遇,都归结于这座山峰带来的阴影,甚至沉溺于这阴影不能自拔,而忘记了轻装上路。其实有时只需一点行动,那吓人的山峰不过是一个小山坡而已。
面对不完美的父母,一个人要从依恋到批判到痛苦到接纳,走完这个过程才算真的独立。那些幸运的孩子很难明白,“接纳”是最后也是最难的环节,但为了我们的平静与幸福,我们得学会“接纳”。明白下面几个道理,可以帮到我们:
一、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从来不容易。要接受父母和我们之间不过是一场偶然的碰撞,也非常不容易。幸运的人拥有睿智、开明、像朋友一样的父母,但大多数人拥有的,往往是一对平凡又自以为是的父母,还有极少数人的父母是人渣,比如向儿女施虐等等。不同父母的分布,和这个社会上不同人的分布是一致的。
二、接纳父母,并不是代表要认可他们,或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而是接纳生活本身的差异性。你喜爱水的柔软活泼,也接纳石头这样的存在;你喜爱苍天大树,也接纳苔藓这样的存在。万物的存在不以你个人意志而转移,但你可以选择和你喜欢的人或物在一起。
三、不要让自己成为“受害者”。虽然法律把18岁定义为成年人,但一个人从青春期就开始有自由意志了,即使那时在经济上依附于父母,你也已经有足够多的时间来脱离父母的不良暗示。但是很多人一直到老,都只是迷信于血亲的捆绑,幻想着完美的父母,依赖于父母的给予却又不满。
四、不要在对父母的失望中停留太久。不要专注于与父母的战争,要专注于自己。不要为父爱或母爱的不完整而自卑或怨恨一辈子,要相信你的未来值得更好的人来爱你,要做这样一个值得的人。当你走得足够远,当你再也不会被父母影响或控制,当你拥有爱的时候,你会发现,接纳父母的不同,变得轻松而容易了。
五、你和父母,本来就是偶然相遇的独立个体。父母与子女之间没得选择,然而无论这是怎样深重悠长的缘分,都不能掩盖这个事实:你们是独立个体,必须为自己的命运负责。
知道了这几点,再想想这个话题,我觉得答案其实非常简单。生活本就没那么复杂,父母的完美与否,跟我们的人生路,没有决定性的关系。
责编 / 陈洁雅
cya1963@163.com